?

以情引趣,凸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

2016-07-18 08:47曾榮店
考試周刊 2016年54期
關鍵詞:思品課學習興趣

曾榮店

摘 要: 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是推動學生遨游知識海洋的強大內趨力。思品課教師設計教學活動時應該應用良好的教學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最終實現思品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身心素質、文化素質的目標,才會創造生動活潑的有效思品課堂。

關鍵詞: 思品課 學習興趣 以情引趣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是推動學生遨游知識海洋的強大內趨力。教學實踐表明,培養學習興趣可以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特別針對中學生來說,興趣的動力作用更明顯。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增強思想品德教學的實效性呢?這就要求教師有“以情引趣”的藝術方法。即用自己積極的教學情感,精湛的教學技藝誘發、強化、培養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學習興趣。

一、激趣導入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是學生進行認識活動的動力之一?!墩撜Z》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娪辛藢W習興趣,就能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學生的學習將是進取的、主動的、高效的。當然,作為學生心理需求的興趣也不是隨便產生的,是對外界刺激的積極反應。因此,激發學習興趣,就要尋找到那個“最好的刺激點”,我們把這個點稱之為教學導入點,或導學結合點。所以,老師必須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學對象,以學生的認識結構、智能結構及人格結構的發展水平為基點,弄清學生的心理需求。其次,考慮思想品德課有著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點,理論體系及知識結構和整個社會發展息息相關。所以,思想品德課教學既要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又要研究社會發展及影響。

中學生的心理需求狀況如何呢?我對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在“關注內容”方面,對于文化和體育,中學生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如“奧運會”、“世博會”,比例高達53%,女生對此的關注程度更高于男生,而科技和政治似乎對男生更有吸引力。值得一提的是,學生對國際熱點問題和重要事件給予了熱情關注,如“低碳生活”、“玉樹地震”。在“關注途徑”中,除了比例較高的電視和報刊書籍,30%的學生選擇網絡。網絡因為信息量大、快速查閱、更新及時、內容豐富和新鮮時尚的特點,正成為學生的“新寵”。在“關注原因”上,主要集中在“喜歡和擴大知識面”,也有15%的學生表現從眾心理。尋找交流對象時,更多的學生是和同學、朋友交流,而對父母則是有選擇性的。幾乎所有學生都表示:希望家長和老師對他們進行講解和引導。以上資料表明,現在的中學生關心政治。不是不喜歡政治,而是不喜歡空洞的政治;不是不愿意學習政治,而是要對胃口。社會在發展,時刻都有很多鮮活事例,對學生產生強烈刺激,在教學中運用得當,學習興趣自然就激發出來了。例如,學生非常關注南平實驗小學門口發生的重大兇殺案。我把教材中“未成年人保護”的內容和這一時事熱點結合起來,以“加強校園安全”為主題動員大家收集材料導入教學,在課堂上討論交流,大家興趣盎然,學習氛圍很快形成。這個例子說明思想品德課教學完全可能找到教材知識、學生實際和社會發展三者的最佳結合點,目標明確地實施學生學習興趣導學是可行的。一般來說,比較常用的導學結合點有:時事政治熱點、重大新聞和事件、網絡趣聞、時尚流行現象、富含哲理的詩歌和故事、新奇的圖片資料,等等。把這些結合好了,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較快融入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與建立學習信心并舉,強化學習興趣

學生融入課堂是教學的第一步,只是開好了頭,接下來還要不斷著力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樹立學習自信心,強化興趣。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巧妙地刺激,就可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提高學習興趣。實踐表明,學生求知欲強烈,學習興趣越濃厚,而求知欲的產生需要新奇刺激。激發求知欲的方法很多,設置疑問或懸念比較常用。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須教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睂W習需要不斷設疑并解疑才能進步。其過程是由淺入深層層設問,引導學生質疑思考,實現“無疑-有疑-無疑”的轉變??梢妼W習知識的過程,實際就是設疑解惑的整個過程。設疑通常有兩種方法,一是遞進式,二是對比式。例如,學習人生觀時,采用遞進式設疑。首先故事引入,故事名字叫“蜘蛛的領悟”。一只蜘蛛在修行1000年和修行2000年的時候,佛祖都問它同樣的問題,“蜘蛛,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過這個問題:世間什么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到了甘露的得失,對佛祖說:“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狈鹱嬗谑亲屩┲胂路沧兂稍紫嗟墓?,讓他愛慕追求的甘露變成露兒公主。在他滿心歡喜皇帝賜婚的時候,風公子的出現讓這一切成為泡影,蜘蛛傷痛不已、奄奄一息,這時守候在旁幾千年的草兒姑娘勇敢地對他真情表白……佛祖出現并道出了這一切的前因后果……在蜘蛛歷盡人生悲歡離合之后,終于領悟:“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边@個故事以蜘蛛比喻人,新奇而有富含哲理,學生聽得饒有興趣。正好抓住這一好奇心,然后層層提問:什么是人生觀?人生觀對人們的認識帶來怎樣的影響?人生觀在人們認識中的作用是什么?然后逐個釋疑,使學生既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惑,又能體會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這樣先抑后揚,層層推進,有如跑馬看山——越來越清晰,越看越有意思。對比設疑的提問方式不同,通常以相對的兩個問題對比。這兩種方法各有千秋,用得恰到好處,都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只有求知欲,沒有自信心也不行。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了一個著名實驗,他告訴老師說他抽取了一些“天才”學生做對比,幾個月后,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那些“天才”學生進步神速。事實上這些學生并非天才,都是隨機抽取的。羅森塔爾通過自己真實的謊言暗示教師并誘導學生,從而堅定了老師對“天才”學生的信心,教師在心理暗示的作用下表現出信任和愛護;這些學生自尊心、自信心、進取心與此前無法比擬,爆發出驚人的力量,心理誘導作用可見一斑。這也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正強化作用。如果一個學生老是懷疑自己的學習潛能,自卑心強而學習信心不足,則學習興趣是不可能產生的。羅森塔爾實驗說明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對學習信心不足的學生,要善于發現和利用他們的閃光點,及時加以表揚和鼓勵,誘導自信心增強。所以教師要改變心態,走下神壇,真正做到發自內心地尊重學生,學生才愿意親近老師,才會對思想品德課感興趣。

三、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保障學生始終敞開興趣之門

如果說導入課堂和刺激求知欲是著眼于從點上突破的話,那么營造比較輕松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就是從面上做文章。這是更全面的要求,也是有效的保障。有人說,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傳遞知識的無聲媒介,是啟迪智慧的無形鑰匙。同時,從以上調查中得知學生普遍存在渴望交流和溝通的心理需求,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就在于扣開學生的心靈之門,教與學思維對接并碰撞出燦爛的智慧火花。平時教學嘗試以下做法:1.讓歌聲飛進課堂。講解“維護民族團結”時,《愛我中華》這首民歌家喻戶曉,可以讓學生感悟到民族團結的重要性;講解“人生難免有挫折”這一標題時,一首《陽光總在風雨后》,可以鼓舞學生戰勝挫折的勇氣……2.讓“課本劇“走進課堂。如在“我和父母”一節中,借助多媒體創編了“父母對我的愛,愛的沖突,化解愛的沖突”三劇目課本劇,劇情的發展使學生感受到了主人公不同成長過程中的快樂和痛苦,從而獲得了生活最真實的體驗和科學結論。3.讓“辯論”進入課堂。例如,講“網絡上的人際交往”這一標題中時,我設置“網絡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等辯題讓學生辯論。學生自由組合,分正反兩方,不僅辯手思維活躍,言語幽默,觀點鮮明,其他學生也能主動參與其中。

實踐證明,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學習,能誘導學生產生良好情感,陶冶情操,激發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和諧而富有效率。建設富有效率的和諧課堂,是師生共同努力的前進方向,也是營造課堂氛圍的不懈追求。

四、走出課堂開展社會實踐,延伸發展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非只能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其實,社會實踐為思想品德學習興趣培養構建了廣闊天空。教學實踐中,主要利用興趣小組、開展社會調查等活動。在作為學習延伸的興趣活動中,組織學生學習了解國內外時事和社會熱點,并開展交流討論和分析辯論等活動,這是激發學習興趣的較好形式。此外,社會調查是延伸興趣的又一種重要形式。如講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加強民族團結時,組織學生收集新疆“7.5”事件的圖片和資料,請他們在課堂上介紹有關情況,并分析評論。同時,老師展示永春東關鎮畬族變化圖片,使課內外連成一片,便于學生融會貫通,活學活用。通過這些活動,學生養成了讀書看報關心國內外大事的好習慣,既增長了見識,又提升了能力。事實證明,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論聯系實際。學生跳出本本走出課堂,融入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能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使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既體現了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又使學生深刻認識到思想品德課的價值,將興趣升華到更高境界。潛移默化,把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發展為更廣泛的生活興趣乃至人生樂趣,達到延伸和發展的目的。

總之,課堂教學中,情感是溝通師生關系的紐帶,是密切教與學的基礎,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種。思品課教師設計教學活動時應該應用良好的教學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最終實現思品課教學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身心素質、文化素質的目標,才會創造出生動活潑的有效思品課堂。

猜你喜歡
思品課學習興趣
初中思品課生成性課堂建構的研究
高中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研究
精心設計:培養語文興趣的土壤
淺談如何創新“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