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宏州鮮食玉米產業研究

2016-07-19 17:51張曉梅謝圓元
商場現代化 2016年18期
關鍵詞:鮮食玉米德宏州

張曉梅+謝圓元

摘 要:本文闡述了德宏州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現狀,通過分析德宏州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的優劣勢和存在的困難及問題,提出了德宏州鮮食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德宏州;鮮食玉米;產業研究

鮮食玉米是在乳熟期采摘果穗用于加工或直接食用的玉米類型,包括甜玉米、糯玉米,筍玉米等。鮮食玉米養豐富,風味獨特,含有大量的賴氨酸、維生素、糖、蛋白質、脂肪等營養成份,屬高蛋白低脂肪食品,經過加工后的玉米非常的細膩軟滑、粒粘糯味道甘甜、皮嫩多汁等獨特的風味在各個年齡階段的人們都十分喜愛。深受市場的廣泛歡迎,具有極大的市場商機。其產出的經濟效益也是普通玉米產出效益的2到3倍,玉米穗采摘后剩下的玉米秸桿粗蛋白含量也是高的驚人,也是普通玉米的1到2倍,玉米秸稈粉碎后是奶牛最理想的飼料。繼玉米飼料業和玉米深加工業之后鮮食玉米產業已經是具有較大發展前景的新興玉米產業。在我州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日趨重要,現已成為我州廣大農村和農民主要的收入來源和農村新的經濟動力,鮮玉米產業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州計劃對鮮玉米產業進行區域化種植,發揮其特色品種的優勢,打造高效優質鮮玉米。

一、產業發展現狀

20世紀90年代初,德宏州瑞麗、芒市等熱區有效利用冬季豐富的光照、溫度、熱量、水資源開始有意識的進行農作物反季種植,在淡季出售這些反季農作物使得農民的收入得到提高,因此,農民們嘗到了反季農作物給他們帶來的經濟效益,開始了規?;姆N植。在品種眾多的反季作物里,最受農戶的歡迎的是鮮食玉米,因為其產量高、抗病毒性強、適應性強、易栽易管等生產優勢。近幾年來,德宏州開始規?;姆N植冬季鮮食玉米。據統計,種植面積從2005年的10231畝上升到2014年的85943畝;畝產鮮苞從2005年的845kg上升到2014年的1119kg。在德宏州五縣市中,種植面積最大的是芒市,2014年種植面積5.8萬畝,單產1062kg;其次為瑞麗,種植面積2.5萬畝,單產1293kg;隴川、盈江、梁河種植面積極少,分別為680畝、1179畝、1000畝,單產分別為936kg、762kg、705kg;德宏州鮮食玉米品種主要有金銀粟、庫普拉、先正達902、中農甜410,德超甜2號、德超甜3號等;種植鮮食玉米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據統計,2014年德宏州鮮食玉米畝產值2734.5元,比種植普通玉米每畝新增產值2012.9元。

二、德宏鮮食產業發展的優勢和劣勢

1.德宏州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的優勢

(1)自然資源優勢

德宏州屬于低緯度高原,是亞熱帶性氣候,其氣候性特點是季節性不分明,冬夏溫差小,全年雨量比較充沛,全年無霜期可長達280多天。德宏州是我國太陽輻射量比較大的一個地區,全年日照2281-2453小時,而且晝夜溫差比較大,有利于鮮食玉米的含糖量增加。近年來,通過不斷的摸索、試驗,總結出了“水稻-甜脆玉米-甜脆玉米”、“水稻-甜脆玉米-西瓜(育苗移栽)”、“水稻-甜脆玉米-蔬菜(育苗栽植)”、“水稻-甜脆玉米-香料煙(育苗移栽)”等一年3熟制高效栽培模式。這些模式通過選用良種、合理安排茬口、采用科學栽培管理技術等措施,有效提高了耕地復種指數,充分挖掘耕地增產潛力,有效地增加了農民收入。

(2)區位優勢

德宏州西、南、北三面和緬甸毗鄰,國境線長503.8公里,中緬經濟貿易源遠流長,是我國擁有最廣的陸地口岸,德宏州有兩個國家級的對外開放口岸分別是瑞麗、畹町,兩個省級口岸分別是盈江、章風,這些口岸是云南省邊境貿易由緬甸經泰國再到南亞、東南亞等國家主要通道之一。多年來,瑞麗國家級口岸進出口貿易十分活躍,對緬甸貿易總額占全國對緬甸貿易總額的31%左右,占云南對緬貿易的61%以上。在市場自發的組織下逐步形成了以瑞麗口岸為核心樞紐的“中國-緬甸-孟加拉-印度”貨物渠道、信息渠道、資源渠道。2010國家提出打造云南省對外貿易橋頭堡的建設和德宏州瑞麗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開發,德宏州積極加強與緬甸的溝通協調,與緬甸相關部委及地方政府建立了多種形式的定期不定期交流合作機制,積極推動包括旅游、農業等多個方面的合作,中緬邊境經濟合作已上升到新的高度。東南亞國家已經成為了鮮食玉米潛在的銷售市場。

(3)德宏州鮮食玉米生產歷史悠久,產業基礎好

德宏州自90年代初開始種植鮮食玉米以來,鮮食玉米以價值高、周期短、效益好等優勢脫穎而出。近年來,種植面積和單產不斷提高,品種結構不斷優化,市場由最初的自產自銷到目前的產供銷一體化,訂單化生產與市場調節有機結合,形成了有效的市場機制,銷售網絡不斷健全完善,產品已遠銷昆明、四川成都、湖北武漢、重慶、上海、北京等各大中城市,供不應求。

(4)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

鮮食玉米與種植普通玉米相比,其具有非??捎^的經濟效益。以平均畝產鮮穗1100kg,市場平均收購價3.5元/kg計,畝產值3850元,除去物化成本每畝700元,畝純收入達3150元。種植普通玉米,按平均畝產450kg計,每畝可收入450kg×2.0元/公斤=900元,除去成本400元,每畝純收入500元。由此可以看出,同一畝地種植鮮食玉米比種普通玉米多收入2650元,經濟效益十分可觀,這是增加農民收入的一條有效途徑。

2.德宏州鮮食玉米產業發展的劣勢

(1)季節性干旱使鮮食玉米產量不穩

德宏州由于季節性干旱原因使得鮮食玉米得不到有效的灌溉,因而造成了產量不穩。鮮食玉米生長期正處于云南省季節性干旱時期,云南省干旱季節降水量不足200mm,德宏州在干旱期月降水量更是不足170mm。而鮮食玉米生長期每公頃需水量約為4950~5850立方米,如果鮮玉米生長所需要的水分不足將會造成土地缺乏肥力、玉米的不到有效的吸收,因此干旱缺水是使得鮮食玉米產量低而不穩的主要原因。

(2)低溫影響鮮食玉米產量

鮮食玉米是喜溫的農作物,從種植到收獲都需要較高的溫度才能完成生長,其最低的生長溫度不得低于6℃。雖然德宏終年可以提供鮮食玉米生長所需要的溫度,但德宏州的氣溫還是會呈現出高低溫有規律的波動。其規律性是氣溫從2-3月份氣溫回升穩定,5-7月間溫度更好達到生長需求,8-10月溫度雖然下降但是午間溫度太高,從11月份開始降溫較快,1月為全年氣溫最低月,月均溫12.69℃。冬季時常會遇到低溫或輕霜危害。多數種植戶播種鮮食玉米的時間不同,如果農戶播種的過早,將會遇到低溫或輕霜必然導致花粉受損玉米減產。如果推遲播種,種子發芽緩慢,易感染病害,使胚根壞爛,胚芽會出現霉爛,降低發芽率;所以在自然條件下要根據農作時間來安排農業生產,10月初至11月上旬一般不宜播種。

(3)缺乏鮮食玉米加工型企業,鮮食玉米產業化程度不高

當前,我州的鮮食玉米主要是出售玉米的初級形態,沒有實現對鮮食玉米的深加工,缺乏鮮食玉米深加工的龍頭企業和產業化的加工程序。農戶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不利于鮮食玉米種植的大力發展。

三、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良種相對缺乏,未能滿足生產需要和市場需求,育種技術有待進一步提高

德宏州鮮食玉米育種研究起步晚,自育品種品質與國內及國外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如下兩點:一是品種適應性能力較差。德宏自己培育的甜玉米品種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不能夠規?;茝V種植而且病毒較多不易控制。二是質量較差,與美國甜玉米品種的質量相比,口感上玉米粒果皮厚果肉渣多不柔嫩,保質上采后不易保存,品質缺乏市場競爭力。導致德宏州鮮食玉米育種落后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基礎研究薄弱,育種技術較差。育種單位受市場利益的驅動,基本是走引進雜交組合直接選二環系、用普通玉米簡單轉育的育種路線,導致自交系的雜種優勢群不清,盲目測配;很少構建育種基礎群體,選不出高水平的自交系和有突破性的甜食玉米品種。二是種子資源貧乏,尤其是甜玉米的種子資源。甜玉米原產地并不是中國,種子資源都是依靠從國外引進或用普通玉米轉基因培育,雖然培育后的品質能高產但是不能達到優質的品質。

2.優良栽培技術的推廣還不夠普及

首先,農民對鮮食玉米特性缺乏認識,栽培管理方式比較陌生,大多數農民仍然使用普通玉米的栽培方法進行生產,缺乏優質高產安全栽培技術,從本質上影響產量和產品質量。其次農民對鮮食玉米的種植技術不了解,導致玉米沒有得到有效的培育和管理,對不同的玉米品種以同樣的方式種植培育,最終影響了玉米本身的特殊品質和獨有的風味。最后,廣大農戶由于受到經營者的鼓動,盲目的擴大種植面積和最求短期效益,造成了地產低效,挫傷了種植者的生產積極性,降低了經營者的經濟效益。

3.種子市場管理較為混亂

我國農資市場一直以來都沒有有效的法律規范,許多非法商販無證經營一些假冒偽劣的農資產品。鮮食玉米也不例外,各種品牌的鮮食玉米層出不窮,讓種植戶眼花繚亂,在沒有任何技術指導和正規的種子資源的情況下廣大種植戶種植出來的鮮食玉米也和一般的玉米沒有明顯的差別,從而導致虧損發生。農資市場監管的不到位導致傷農事件時有發生。

4.區域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水平亟待提高

德宏鮮食玉米區域化生產仍處于初級階段,產業化經營水平比較低下。目前,主要以初級形態銷售為主沒有深加工,州內把鮮食玉米的初級形態運輸到外省加工和銷售,這一過程中不僅增加了成本而且還影響了鮮玉米本身的品質,從而也降低了種植戶的經濟效益。

四、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

1.充分發揮德宏資源優勢

德宏州地處低緯度高原,屬南亞熱帶地氣候,光熱資源十分充足,水土都非常符合鮮食玉米的生產條件,基本可與市場時時連接,所以我們應充分利用這種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有計劃的發展冬季鮮食玉米種植,同時擴大種植規模來滿足市場的需求。同時,德宏州西、南、北三面和緬甸毗鄰,國境線長503.8公里,中緬經濟貿易源遠流長,具有云南省乃至我國條件最好的陸地口岸,是云南省邊貿由緬甸經泰國至南亞、東南亞等國家主要通道之一。鮮食玉米產品進人東南亞國際市場極其便利,具有得天獨厚的外貿優勢。

2.加強引進新品種與培育

一是要加強鮮食玉米品種資源引進。積極開展優質育種創新、抗病毒性育種研究,培育更多更好的優良新品種,為鮮食玉米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豐富的品種資源。二是要加強鮮食玉米新品種培育,在較短的時期內培育出食味品質好、產量高、抗性強、商品相好適宜不同區域種植的優質鮮食玉米新品種,滿足生產需要和市場需求。

3.規范和完善種子供應及管理體系

一是提高對鮮食玉米種子市場的監督和管理,從源頭上杜絕種子市場的不規范行為,嚴格控制劣質品種流入市場。二是加大對種子培育公司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育種企業積極開展高品質種子培育方案研究和試驗新的品種。

4.建設綠色鮮食玉米生產基地及示范樣板

加大政府資金投入力度,在德宏州建立3~4個綠色優質的鮮食玉米生產基地,并在基地中建立樣板示范區,在示范區內積極開展鮮食玉米新品種、新技術的展示、示范,大力示范推廣優良新品種及其配套栽培技術。積極不斷的向社會推介新良種、新技術,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以產生更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并輻射帶動周邊鮮食玉米的發展,促進德宏鮮食玉米生產向區域化、高產化、標準化、優質化、產業化發展。

5.加強鮮食玉米加工流通體系建設,推動鮮食玉米的產業化發展

一是加強網上營銷體系,鼓勵公司企業積極開展鮮食玉米營銷服務策略,認真組織各類商品流通組織、個體經營者的營銷作用,促進鮮食玉米鮮苞產品的流通營銷;二是建立甜、糯玉米加工和銷售的龍頭企業,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提高產業化生產水平;三是建立企業與農戶的契約關系,加強企業與農戶密切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積極發展訂單農業;四是鼓勵外商以及出口、加工企業辦生產基地和加工廠,通過加工,解決鮮穗的生產過剩問題,提高產品的經濟價值,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綜合效益。

參考文獻:

[1]李曉亮,王常蕓.我國專用玉米的研究利用現狀及發展前景.玉米科學,2004(4):106-109.

[2]朱永平,和鳳美等.糯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及發展前景.玉米科學,2002(2):61-63.

[3]《德宏年鑒》編委會.德宏年鑒.德宏民族出版社,1996,40-41.

猜你喜歡
鮮食玉米德宏州
農信社:云南省農信社與德宏州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德宏州滇皂莢優樹選擇初報
德宏州木材檢查站建設現狀及發展對策
鮮食玉米與鮮食大豆間作雙季直播高效高產栽培技術
閩北鮮食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鮮食玉米高產高效施肥技術的探究
打贏德宏脫貧攻堅戰的路徑探析
密度、播期對雜交糯玉米遵糯4號鮮穗產量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