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題材影視劇中傳播價值與歷史觀的沖突及調和

2016-08-01 01:34羅楚穎
青年文學家 2016年23期
關鍵詞:傳播價值歷史劇歷史觀

羅楚穎

摘 要:近年來,隨著歷史題材影視?。ㄕ闹泻喎Q“歷史劇”)的熱播,中國歷史劇創作行業取得了豐碩的結果,產出了大量具有觀賞價值與社會影響力的作品,如《步步驚心》、《甄嬛傳》、《羋月傳》等熱門影視劇。這些影視作品基于歷史事實,經過對部分情節的加工,從而迎合了大部分受眾的情感需求。但是,部分歷史劇呈現的錯誤史實也影響了社會的歷史認知,學術界至今對其褒貶不一。本論文就歷史劇的傳播價值與歷史觀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探討,以期得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歷史??;傳播價值;歷史觀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23--01

引言:

歷史劇一直占據著中國電視行業的大片疆土,在利益驅動與同質化競爭的情境下,部分創作人員矯作妄構,不惜違背歷史真實性塑造故事,從而達到激化矛盾,強化情節的目的。在歷史劇中,歷史觀的正確導向應當是以歷史現象研究為基礎,歸納出歷史運動的規律,將其反照至影視劇創作的過程中。究其所以,歷史劇中存在的根本問題是傳播價值與歷史觀的沖突,針對這個問題,筆者深入剖析后得出了如下三大原因。

一、歷史題材影視劇中傳播價值與歷史觀沖突的探究

1.追求商業利益,缺乏人文關懷

在影視行業的利益驅使下,影視劇創作一味追求顯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傳播價值要素,而忽略了對于人物情感的描述,這便使得許多影視作品生硬冰冷,缺乏藝術感染力。其中,不少歷史劇加強了對于權謀論的刻畫,不斷強調皇權專制、階級區分與奴仆觀念,封建主義的沉渣泛濫橫行。同時,創導人員忽略了某些帝王的昏聵與殘暴,他們往往擁有著“高大全”的影視形象。例如,罔顧武周時期的酷刑暴政,武則天是“敢為天下先”的奇女子。且不提雍正執政后期的“嚴猛”統治,他是用情至深的溫柔帝王。在這種思想傳播下,可能對受眾的歷史觀念產生一些負面導向。

2.古典文化式微,大眾文化泛濫

步入新時期后,隨著西方文化的入侵,我們的傳統理念遭到了巨大沖擊。受眾更愿意觀看故事情節荒誕跌宕、人物關系錯綜復雜的電視劇,歷史背景的真實性與否于他們而言并沒有影響,古典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間已經產生“傳播障礙”?!洞竺魍醭非擅畹亟庾x了嘉靖年間的政治沖突,因其主線以朝廷政治斗爭為主,故此失卻了許多年輕受眾。相反,與《大明王朝》同時段播出的許多古裝喜劇卻獲得了收視佳績,只因它們迎合了大部分受眾閑散放松,尋找樂趣的心理。精英文化在物質利誘與流俗橫肆的雙重夾擊下不得不退守防線,古典文化日漸式微,大眾民俗文化占據了歷史劇的主導地位。

3.編劇素質堪憂,個人觀點濃厚

眾所周知,一部優秀的影視劇必然需要一個優秀的幕后團隊。其中,編劇擔任著劇本基石的作用??v觀當今歷史題材編劇行業,矯作者有之,妄構者有之。在編劇于正執筆的系列歷史劇《宮》中,竟然出現雍正皇帝被催眠術攝魂的荒唐片段,同時劇中也出現大量歷史錯誤,比如將雍正年間皇子讀書之處稱為“上書房”,歷史事實是道光年間才將此處更為“上書房”,此前都喚作“尚書房”。在當下創作氛圍浮躁、逐利當先的影視環境下,要求創導人員如舊版《紅樓夢》一般,花費數年精力潛心雕琢劇本,這樣的制劇態度已再難尋覓。此外,部分編劇囿于自身對于歷史的評判,懷揣著個人觀點,創作過程中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無法辯證地分析塑造歷史人物,也給歷史劇的發展帶來一定阻力。

二、歷史題材影視劇中傳播價值與歷史觀調和的策略

1.歷史真實與藝術加工的調和

歷史劇具有文學與藝術的“雙重身份”。一方面,它以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為載體,再現特定歷史時期的時代風貌。另一方面,諸多歷史細節已無據可考,需要劇作家進行想象與解釋。筆者私以為,一部優秀的歷史劇應當做到如下幾點。首先,在合理想象中劇作者不能違背歷史發展,違背歷史規律。其次,歷史人物的性質不可變更,切忌正邪顛倒,黑白混淆。最后,虛構歷史細節等方面要遵循事件、人物發展的內在必然性和邏輯性。[1]

2.學術研究與大眾傳媒的調和

歷史記載不能等同于歷史事實,但是不接受多方考證的史學觀點是萬萬不能的。對于大部分受眾而言,他們培養歷史意識,吸收歷史知識的途徑大多來自于歷史劇及其他文藝作品。歷史學者劉后濱指出,“只有使學術研究和大眾文化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達到真正的雙贏。[2]”學術界不應把自己的成果邊緣化,而應把學術界長期研究出的成果,通過影視傳媒這個渠道推銷展示出去,這便需要影視界、史學界、新聞界各方面分工協作,各司其職。

3.精英化與平民化的調和

歷史劇作大多是對帝王將相的故事刻畫,或是廟堂之深,或是江湖之遠,鮮少有表現市井人民的作品??v觀歷史劇的發展,筆者認為其題材創作應該越來越重視平民化與普及化。劇本可從身份平凡的普通人入手,通過描繪普羅大眾在社會底層的遭遇,經由影視藝術的表演形式加以渲染,從而引起受眾共鳴。同時,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推動創作工作,廣泛收集大眾的觀劇需求與精神導向,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劇本創作。

參考文獻:

[1]褚春元.背離與回位:當前歷史劇創作的反思和對策[J].江海學刊,2008.(2).

[2]中國藝術報:http://old.cflac.org.cn/chinaartnews/2007-04/20/content_9843669.htm.

猜你喜歡
傳播價值歷史劇歷史觀
革命歷史劇的“共同體美學”建構路徑——以電視劇《覺醒年代》為例
元代中后期歷史劇家國觀念的復歸與重構
冬奧會背景下“中國冰雪”APP內容設計與傳播價值
元中期歷史劇對社會穩態的皈依與維護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科學歷史觀
中鹽集團獲評“最具傳播價值中國民族品牌”
“大歷史觀”與歷史思維培養——以《洋務運動》為例
新媒體環境下馬克思人的本質理論及其傳播價值
習近平的歷史觀
微信的大學校園文化傳播價值及其對大學生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