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舉措協調推進 堅決去產能

2016-08-01 09:00呂長慶
決策與信息·中旬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托底空位勞動力

呂長慶

“去產能”位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五大任務之首,也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經濟工作必須要完成的任務清單。在這一過程的操作中,可預見的是,對“僵尸企業”的處置、對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整將不可避免地引發人員安置壓力的顯性化。

清理“僵尸企業”已是必然之舉,且本輪改革的目的不僅限于幫助過剩產業、企業瘦身脫困,更在于使中國經濟實現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我國歷史上有過多次產業結構調整,與之前相比,當前中國有更為完備、強大的托底機制和能力,以及更充分的騰挪的空間。

在經濟發展周期中,有些產業冉冉升起需大量人力,有些過剩產業則勞動力冗余,這種產業結構變遷,會導致勞動力結構局部上的“富余與空位”,產生再配置、再就業的調整需求,這是每個經濟體轉型時都難免遇到的問題。在當前條件下,“保人不保企”并非不可達成。

對于政府而言,“保人不保企”已成為一個毋庸置疑的政策底線,對確實不能轉崗的困難人員要做實做細托底工作。要嚴格用好專項財政資金和相關基金,做到??顚S?,確保失業轉崗職工從中得到實惠;同時整體的社保機制和失業救濟制度也要及時跟上。

另一方面,政府也要提高自身就業服務能力,幫助待安置人員提高再就業能力。轉崗職工在尋找“空位”的過程中,需要政府提供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就業培訓等個性化服務,但國內“一對一”的公共就業服務仍然比較欠缺。未來政府也要在技能培訓與再就業方面加大財政支出,并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下崗人員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也要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人員分流安置工作,建立流暢的勞動力要素流動市場,充分發揮服務業、新興產業等吸納就業、催生創業的作用,提升市場對勞動人口的消化能力。

在去產能措施的推進過程中,一些硬骨頭勢必難啃,尤其是一些過剩產能比較集中比較嚴重的地區,更要提前做好針對性政策與解決方案。去產能中的人員安置任務艱巨,牽一發動全身,能否穩妥有效推進,離不開一攬子市場化改革措施的配合。多項措施協調推進,才能達到“保人不保企”的最優效果,化解產能過剩的痼疾。

猜你喜歡
托底空位勞動力
從“托底”到“扶優”:我國教育扶貧的內在邏輯、政策演進與未來展望
做可以托底的年輕干部
我國勞動力市場薪酬體系發展趨勢研究
Analysis of Pragmatic Conditions of Null Subject in Mandarin
基于DNA雜交鏈式反應和雜交空位的無標記熒光檢測DNA研究
勞動力流動的區域差異性分析
勞動力流動的區域差異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