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我市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

2016-08-01 14:35李偉
決策與信息·中旬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龍頭企業產業化農產品

【摘要】隨著我市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各區縣普遍把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作為提升農業生產水平及解決農業發展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的現實選擇。但在農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和偏差,本文針對這些問題,對如何加快我市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及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作了詳細論述。

【關鍵詞】農業種植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化水平

一、目前我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合作組織有待成熟和完善,多種經營水平低

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需要有關的合作組織幫助解決,我市的農業合作組織數量少,發展規模偏小,內部結構不夠合理,管理機制尚不完善,聚合效應差,聯結 企業與農戶的橋梁紐帶作用的發揮受到自身發展水平的限制,服務水平還不高,相關功能還沒有發揮作用。加之我市地處內陸,經濟欠發達,資金、技術、人才缺乏,從事二、三產業的人數占據比例較低,農村二、三產業還很落后。

(二)區域布局不合理,地方特色不明顯

問題突出表現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狹小的區域內進行,產業間,品種間存在明顯的類同性。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和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認識不到位,對一些傳統的產量低、品質差、市場無銷路的農產品舍不得,放不下;而對一些農業新技術、新品種不考慮自身條件和市場因素盲目引進,不僅發揮不了應有的效益,反而造成不良影響。這里既有市場信息不靈、供求關系不穩定導致價格和決策失誤的原因,也有行政干預過多和“形象工程”、“樣板工程”的引導偏差。

(三)品種、品質結構不優化,缺乏市場競爭力

目前,我市農產品的優質品率較低,面臨的問題是品種不優,品質不高,大路貨多,暢銷產品少,原料型初級產品多,深加工、精加工的高附加值產品少,農產品科技含量及標準化程度低等。而現階段我市農產品加工業尚處在初級階段,農產品的保鮮、包裝、貯運、銷售體系等方面還是薄弱環節,與發達地區相比差距很大,使得農產品深加工不夠,規?;放粕?,市場占有率低,缺乏市場競爭力。

(四)農業關聯產業一體化經營機制沒有形成

目前,我市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諸環節的相互脫離,使農業的產中環節仍處于僅僅為產后環節生產原材料的地位。不僅無法分得產后加工、銷售環節產生的部分利潤,反而是大量利潤流向產后加工、銷售環節,加上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的“獨自為政”,農業關聯產業相互之間缺少信譽度,沒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享,風險同擔的經濟共同體,從而制約了農業產業結構向產業化生產的方向發展。

二、我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導方向

(一)發展質量農業,調整和優化農產品品種結構

隨著農產品買方市場的形成,低質產品積壓、優質產品暢銷。資源和市場的雙重約束,使農業發展對農產品的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所有農產品生產經營都必須同時具備相當強的資源開發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農產品質量不高,己成為影響農產品銷售和農民增收的突出問題。也成為影響農業生產持續穩定發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是我市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首要目標。應立足于資源優勢條件,依托加工企業,對優質專用小麥、加工型高淀粉玉米、加工型脫毒馬鈴薯等大宗農產品,要依靠科技進步,加快品種的引進改良和示范推廣,實行標準化管理,無公害生產,加強產品質量監測,嚴格按無公害、標準化農產品生產標準,進行產地和產品認定,創品牌、出精品、系列化生產,提高市場競爭能力。

(二)發展多種經營,調整和優化農業產品結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物消費結構由谷物類食品為主導向動物性食品和果菜類食品轉變,轉向更有利于健康、安全和享受的高檔次、高營養、保健的食品。因此,我們必須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和區域優勢,與消費結構的轉換和市場變化趨勢相適應,大力發展林果、蔬菜產業及其后延關聯產業的生產,進一步健全和完善農業結構體系。從種植業內部來看,在提高單產和品質,穩定糧食總產的前提下,大力發展優質瓜果蔬菜和優質飼草產業。

(三)培育扶持龍頭企業,增強農業產業化帶動能力

只有依托 “ 龍頭”企業的帶動,農業產業化的優越性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培植農業產業化龍頭 企業,要根據市場需求,引導和扶持龍頭企業確定農產品的加工與營銷,帶動優勢農業、訂單農業、特色農業的發展,建立各具特色的生產基地,提高農產品的質量,發展一批農產品品牌,增加市場競爭力;政府科技部門要給予龍頭企業農業科技指導,增強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要積極幫助農業龍頭企業開拓市場,通過多種措施和手段增加銷售渠道。要優化龍頭企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完善對龍頭企業的財政、金融扶持方式。同時,打破所有制、地域、行業界限,培育一批農產品加工、運銷、保鮮等中小企業和中介組織,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產業鏈間的運作機制,形成以市場為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產供銷一體化,利益共享,風險同擔的經濟共同體。

(四)合理配置資源

結合客觀實際,用足用活國家政策,積極實踐,大膽探索,建立土地經營權流轉機制, 加速土地經營權平穩流轉,進一步科學配置生產要素和土地資源, 克服農業生產“各自為政,分散經營”的原始模式,建立科學化布局、集約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的現代農業生產新格局, 實現農業產業 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新的跨越。

三、結束語

面對農業發展的新形勢,對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以及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認識就應該提升到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高度,提升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 使種植業結構調整工作在廣大干部群眾思想中得到共識和重視,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為建設新農村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韓燕,李海濤,郝躍穎.衡水市水資源短缺問題分析探討[J].地下水,2009,(01).

作者簡介

李偉(1981.10),男,漢族,河北省安平縣,大學學歷,河北省農科院旱作所辦公室主任,高級政工師,農業科技管理。

猜你喜歡
龍頭企業產業化農產品
我國氫能產業的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
經受市場考驗,漢服步入產業化進程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興寧19家企業獲評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
論國產青春片的青春消費與懷舊敘事
農產品爭奇斗艷
海南橡膠被認定為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