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教育心理學—和聲教學中師生的心理因素分析

2016-08-02 12:39陳珺
卷宗 2016年6期
關鍵詞:心理學狀態因素

陳珺

音樂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教與學雙方的一系列心理現象的一門學問音樂教育心理學是音樂心理學的一個下屬分支學科。

音樂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內容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學生方面的心理問題.二是教師方面的心理問題。對學生方面的音樂學習心理活動研究是音樂教育心理學的首要任務。對學生音樂學習心理研究包括下面的內容:1.關于音樂學習心理:包括音樂學習心理的生理基礎、音樂學習心理過程(含感覺、記憶、思維)、音樂理論學習心理和音樂表演學習心理等。2.關于音樂學習發展心理:幼兒音樂心理、中學生和小學生音樂心理以及超常兒童音樂心理等,3.關于音樂興趣、音樂能力及音樂學習意志等心理現象。在音樂教育中,學生的音樂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音樂教師心理是音樂教育心理學要研究的另一個大問題。對音樂教師心理研究包括:1.關于音樂教學心理;2.關于音樂教師應有的心理品質等。

目前,我國對音樂教育心理學的理解大體有以下幾種:一種從教育心理學范圍認為,音樂教育心理學是研究音樂教育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另一種從音樂教育學角度考慮,認為音樂教育心理學是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第三種觀點認為,音樂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音樂教育行為中的心理現象及其發展規律。它既包括音樂教育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心理結構的研究,也內含教與學行為中相互作用的心理規律。

根據音樂教育心理學分析和聲課堂教學過程,師生雙方的心理結構,大體上由四種心理因素構成:心理基礎因素;心理動力因素;心理狀態因素;心理成果因素。

1 心理基礎因素

心理基礎因素,指的是學生或教師在教學過程開始之前原有的心理背景或基礎。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原有的智力水平(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的原有水平影響著和聲教學和學習的順利與否。

在和聲教學方面,我們首先遇到的困難就是面對學生原有理論知識水平的不一致性。和聲教師面對的是層次水平不一的學生,而先于和聲學習之前,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些相關的音樂理論知識,除了與記譜法有關的知識(諸如五線譜、音符、休止符、譜號、調號、變音記號、節拍節奏等的記譜方法)要熟練掌握之外,還要特別地重視調式、調性與音程、和弦這幾個部分。對教師來說,必須吃透教材,合理搭配內容,才能使課堂教學生動,富有特色。有序的教學秩序是進行一切教學活動的基礎,而活波好動的學生往往受不了枯燥無味、單純理論的傳授,有時就會在底下竊竊私語,討論一些與課堂無關的話題,如果教師組織課堂能力較差,一切都將處在混亂之中,很難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嚴重時將使教學受到很大的干擾。和聲教學中教師幽默生動的語言常常會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帶給學生激情和力量,幽默的話語能使學生在愉悅中接受教育。有人講“優秀的教學是四分之一的準備加上四分之三的戲劇”,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此話含義深刻。語言表達是和聲教師除示范表演之外,最主要的教學手段,精湛的語言表達,應是簡潔清晰、內容具體、用詞生動、句逗適宜,它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靈感,使和聲教學更為生動、活波和更具魅力。所有這些心理基礎因素,將直接影響和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2 心理動力因素

心理動力因素指的是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開始之前和進行之中的心理動力,其中包括師生雙方教和學的目的、動機、理想、興趣、求知欲、責任感等的特點和水平。在和聲開課伊始,教師就應該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針對本節課所要講到的章節內容,教師不要樹立過多的目標,只要讓學生學會本章的內容即可。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和聲教學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動機對學習的影響,一般來說并非直接卷入認知的過程之中,而是通過加強努力、集中注意力和對學習良好的準備狀態去影響學習過程。打個比方來說,動機好比是一種促進學習的“催化劑”,而不是能夠直接作用于學習效果的“特效藥”。不同類型的學習動機,對學習的影響作用是不相同的,和聲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的學習動機,將掌握知識作為目標。學生心理上發生變化,在對一些問題的看法與態度上與以前的學生或者教師自己做學生的時代有所不同,是正常的心理反映,這恰恰說明了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不同時代的學生,對問題的反映也是不一樣的,教師也應順應這樣的變化,不能用舊有的框架與模式來處理今天的事情,要用今天的目光和方法來解決,處理好一切。關注學生的心理世界,更主要的是體現在課堂教學的安排是否激發起了學生的智慧活動,引發了學生專注于知識的探求與問題的求索欲望和行為。 明確的目的,高尚的動機,遠大的理想,濃厚的興趣,強烈的求知欲,迫切的成就欲和高度的責任感,會給師生的教與學活動帶來強大的動力,會使教學過程進行得有聲有色,生動活波,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 心理狀態因素

心理狀態因素指的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的心理狀態是否積極,其中包括信心、熱情、精力、心境、健康、睡眠等。積極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心理基礎因素和心理動力因素得以發揮最大效能的保證,是在課堂教學范圍內獲得最佳效果的決定因素。在和聲教學過程中,教學能否順利進行取決于師生雙方的心理狀態,積極的心理狀態是使整個音樂教育過程順利進行的首要條件,而對和聲教學,教師感到最困難的問題也正是學生的心理狀態問題。從學生心理來看,他們正處于活波好動的年齡,隨著知識的積累,審美的初步形成,他們需要美的事情來陶冶心靈,而對于一些傳統的音樂作品,他們常常感到太古老了,沒有活力,這時就需要教師以積極的態度去引導他們,讓學生分層次、分步驟地發現音樂美的品質,在情感上得到音樂美的陶冶,在精神上得到升華。首先從“感受”音樂開始,憑借感覺器官,從形式上去感受音樂美;“在體驗上”,對音樂進行理解和品味,從中獲得音樂的美感,并通過想象與聯想,領悟音樂內在的意蘊;“從評價上”,通過分析、判斷、評估等方法,對音樂藝術做出價值判斷。使學生全神貫注地深入到音樂的意境中與音樂產生共鳴,更深刻地領悟音樂中蘊含的豐富思想內涵;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具有主動探索與求知的精神,以飽滿的熱情和十足的精力與信心去追求和聲學中的真諦。和聲教師也可采取一些靈活的方法,如選擇學生喜愛的曲目進行分析,講解,及時地調整學生的心理狀態。針對和聲課堂的各種心理狀態,和聲教師要準確地把握,傳授和聲知識。

4 心理成果因素

心理成果因素,指的是通過課堂教學,在師生心理上留下何種影響。這種影響是綜合性的,其中包括對心理基礎因素的影響,心理動力因素的影響以及心理狀態因素的影響,這些影響,將會在下一個教學過程中起著積極的或消極的作用。分析這些影響,將是下一個教學過程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和聲方面所涉及的理論知識,相互之間的聯系性是十分緊密、環環相扣的,這節課的知識沒有掌握好,往往會影響到下節課知識的連貫性。因此,學生對本節課知識點的理解與消化是個重點問題,有的學生這節課上的東西沒有消化理解,下一節課又聽得稀里糊涂,一節課誤一節課,學習起來完全沒有興趣,最后只好放任自流。針對這種情況,在和聲課堂上,教師應該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時間進行自我歸納總結和前后章節新舊知識的串連式復習,讓他們多做些練習題來鞏固剛學會的知識,并留有考慮時間讓學生對這節課還沒有弄懂的地方提出問題。只有讓學生親自動手練習,獲得的知識才能牢固把握,這種情況擺脫了以往教師做題學生看,輪到學生自己做題時又不會做的局面。在和聲教學中“少講多練”,教師盡量縮短講課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掌握知識,體會做出和聲習題時的成就感,在心理上留下積極的影響。這種最佳的教與學情況的配合,在心理結構上具有互補性的特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彌補某些不協調、搭配不良的缺陷。所謂心理結構的互補性,就是某些心理缺陷,可由其它心理因素去補償,以提高心理狀態。在所有這些心理因素良好搭配、協調一致的情況下,即無論在心理基礎上、心理動力因素上或者在心理狀態方面、心理成果因素方面都處于最佳狀態,和聲教師和學生間心理因素又能很好的默契配合,才能使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收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猜你喜歡
心理學狀態因素
解石三大因素
爆笑心理學
狀態聯想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爆笑心理學
生命的另一種狀態
短道速滑運動員非智力因素的培養
怎樣理解人是戰爭的決定因素?
什么是戰爭勝負決定因素的討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