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域文化、經濟差異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影響

2016-08-02 13:42封益超張橋
卷宗 2016年6期
關鍵詞: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大學

封益超 張橋

摘 要: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大量高校學生在地域文化、經濟條件等各個方面均存在著差異。這些差異極有可能導致高校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以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15級全體學生為例,通過線上和線下的問卷調查以及個體訪談案例分析,并給予建議。

關鍵詞:地域文化;經濟差異;高校學生;心理健康

鑒于我國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域的文化風俗習慣不同,是一個少數民族眾多的國家,各區域又具有自己區域文化特色等問題。故對來自全國各地的在地域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具有顯著差異的同學進行心理健康調查,旨在分析在地域文化、經濟等差異與高校學生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并且促進分析地域文化、經濟等各個方面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探討影響因素及相應的解決方法。

1 調查方法及對象

本調查通過線上線下開展調查問卷以及個體訪談。調查對象為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2015級全體學生。先通過線上測評來調查了解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而后對線上調查中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開展線下調查問卷。從學生的自身環境、經濟條件、人際交往、學業狀況等各個方面進行調查分析,最終統計分析數據,得到調查結果。

2 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調查分析

經過心理軟件系統測評后,交通運輸學院2015級參與測評的453名學生中有67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問題,占全體調查對象的14.79%?,F對這67名同學發放調查問卷,回收問卷67份。在被調查的對象中有25位是本地學生,42位外地學生,其中有6名少數民族學生。最后匯總分析問卷結果,作者發現這些學生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多數認為來自不同區域的同學的行為習慣有很大差異。在調查的67名同學中,有49名同學存在這樣的觀點,其中本地學生23名,外地學生26名,且有12名同學表示不能理解和接受這種差異;

2、不同區域的學生在理解和接受其他區域的文化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在調查的25名本地學生中有9名表示不能理解這種地域文化差異,而42名外地學生中有23名表示不能理解這種地域文化差異,其中有8名更是表示不能接受;

3、絕大多數學生都有想通過大學改變自己的想法,但大多數對大學生活沒有明確的規劃目標。在調查的67名同學中有64名同學想通過大學改變自己,但其中有39名同學都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劃以及目標,其中34名同學來自條件一般及以上的家庭。剩下的25名有規劃目標的同學里,有18名來自經濟條件差的家庭;

4、來自經濟條件較差的學生通常在人際關系上處理的不太好。在調查的67名同學里,家庭經濟條件差的學生有24人,其中有18名同學的人際關系均顯示一般或者糟糕的狀態。

(二)個體案例分析

為了進一步驗證調查的準確性,深入了解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故對心理活動表現異常學生進行個體心理訪談。以交通運輸學院董同學為代表作為個體訪談對象。該同學來自寧夏,家庭經濟條件較差,學業狀況較好,對自己的大學生活有一個比較理想的目標規劃—考研。但他經常感覺到孤單、失落和抑郁,學習壓力大,長期認為自己學習時間緊張,學習困難、無效率。經過與他不斷的深入聊天談心,最終了解到:對他而言,前往大學的求學經歷,離家距離之遠、時間之長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

3 總結分析

通過對調查數據及個體訪談的分析,作者發現:從整體情況看,能進入高等院校的學生,大多數有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樂觀健康的心理,但由于地域文化、經濟差異等環境因素帶來的彼此不一致而導致的消極心理,會使部分大學生產生心理健康問題。而這些影響主要產生因素如下:

1、地域文化差異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由于高校具有多元區域文化集合的特點,高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從小生活的環境各不相同。而在不同的文化、社會習俗風氣里成長的生源容易在思維方式、價值取向、人際交往方式等各方面表現不同[1]。譬如:以地區劃分,以重慶為代表的西南地區的女孩子性格潑辣,江浙一帶的女孩則子溫柔細膩;以南北方劃分,南方人精明機捷,北方人樸實豪邁,當北方學生和南方學生在一起,南方的學生會認為北方的學生太粗心,北方的學生會認為南方的學生不豪爽等等。外地大學生習慣于從自己地域的文化模式出發去思考,用自己地域的價值行為觀去衡量本地大學生或其他地域的大學生,從而在為人處世、人際交往上加深對其他地域文化的偏見[1]。有調查顯示:50% 的大學生反映大學的人際關系淡漠;10.7%的學生經常想家和昔日的朋友[2]。

2、經濟條件差異對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

基于環境和物質基礎的不同或者家庭因素而帶來的貧富差距,是高校學生又一個明顯差異體現。并且大學生的家庭背景、經濟狀況會比中學時代更能反映到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態度、目標、價值觀、處事方式、社會交往能力和人際關系等各個方面[1]。通過調查數據顯示,來自經濟較發達地區或者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雖然在人際關系的處理上表現不錯,但其中大部分會不太注重學習,對自己的未來沒有一個清晰明確的目標以及規劃,心理承受能力也通常不夠堅韌,遇見較大的困難時容易逃避、不敢面對。相反,大部分來自欠發達地區或者家庭經濟貧寒的學生,大多數重視自己的學業,做事認真專注,對未來具有明確的目標以及規劃,想通過大學來改變自己的人生[3]。

4 建議及對策

在上述影響分析中,都是一些客觀實際的外界環境因素影響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想要解決這些因素帶來的心理影響,通過外界的幫助措施,能在客觀層面進行引導,最有效的辦法是高校學生能夠主動打開內心世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目標,學會調節自身情緒,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懂得以正確的方式去解決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

1、理性對待地域文化、經濟差異所帶來的影響。大學生應該正視地域文化、風俗習慣、經濟等差異所帶來的影響。學會包容與換位思考,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去解決問題;

2、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用健康平和、積極向上的心態,理性認識到不同地域文化的內涵,學會適應環境,并能取長補短,突破自身局限,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自身心理素質;

3、正確對待大學生活。大學校園是一個多元區域文化生活的集合。當我們進入高校時,就注定了與中學時代單調、簡單、乏味的文化生活不同。大學生應該建立一個清晰的大學生活目標以及規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主動參與班級集體活動、學校社團活動,懂得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不要沉迷于在寢室玩網絡游戲[4];

4、學會處理好周圍的人際關系。能夠一起從高考線上脫穎而出是一種緣分;能夠進入同一所學校,亦也是一種緣分;最終能夠彼此相識,更是一種緣分。面對身邊的同學、朋友,應該學會待人真誠,對人和藹,團結友善;

參考文獻

[1] 杜波,倪娜,李博飛.地域文化對大學生思想狀況的影響[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1(26)

[2] 潘麗莎,李胤.大學新生心理困惑的原因分析與消除[J].勞動保障世界,2010(2)

[3] 石婷,范利,貧困大學生生活壓力與心理健康硇調查研夯[J].科技信息, 2008(27)

[4] 鄧慧娟(2010) 大學生心理壓力、應付方式及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東北師范大學碩士

作者簡介

封益超(1995-),男,漢族,重慶市璧山區,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本科在讀。

通訊作者

張橋(1987—),男,漢族,四川,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 研究生,重慶交通大學助教,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歡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大學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關于高校學生工作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