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利用手機媒體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研究

2016-08-02 16:11賈鵬敏
卷宗 2016年6期
關鍵詞:手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摘 要:當今社會科技產品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特別是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隨身攜帶的必備用品,手機媒體雖然對大學生有著積極正面的影響,但不容忽視的是手機媒體在大學生人生道路上存在的負面影響,有的學生過度依賴手機不能自拔,本文從高校的角度出發,探究手機媒體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關鍵詞:手機;依賴;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1 手機媒體的概念及特點

(一)手機媒體的概念

手機是一種媒體,具有媒介所具有的特性,媒介、媒質是媒體的別稱,媒體指的是傳播信息的工具,比如有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形式,但這三大媒體的缺陷就是人和媒體是相分離的,手機媒體的出現則實現了人和媒體之間的緊密連接,實現了以人為中心式構造的媒體。從狹義來看,手機媒體是在移動通信的基礎上傳播信息的個人移動信息終端設備;從廣義上來看,手機媒體是在信息網絡基礎上即使信息傳播載體,由通信網絡服務商通過聲音、文字、圖像等方式傳播信息的新型媒體形式。

(二)手機媒體的特點

手機媒體早已成為社會大眾常使用的媒體,具有普遍性等基本特性,但它與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還具有自己獨特的特性:

首先,手機媒體具有便攜的特點。便捷、使用方便是手機媒體較網絡媒體最具優勢的特點,隨時隨地都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信息,手機媒體實現了傳統媒體不能實現的移動性,無論在路上、汽車上、公交上、火車上,只要是在移動的狀態下,我們都可以自由的用手機看視屏、新聞、聽音樂。報刊、電視等媒體需要傳統的讀者的傳統習慣,而手機媒體則引發了用戶們即使接收信息的新習慣。

其次,手機媒體具有多媒體的特點。手機媒體將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都融合在一起成為一種新型媒體,手機媒體有多種傳播方式,比如:手機播報、手機電視、手機微博等等,這些形式的傳播滿足了不同人群對手機媒體的需求,手機媒體還將人際傳播等多種形式融入進來,形成了復雜的傳播系統。手機媒體還可以與報刊、電視等傳統媒體結合起來進行互動連接,使得大眾能夠更方便快捷的接收到信息。

第三,手機媒體具有廣泛性的特點。廣泛性指的就是大眾使用的普遍性以及廣泛性,手機媒體的用戶較報刊、電視等傳統媒體而言,手機媒體具有更廣泛、更大數量的受眾群體,極具優勢和競爭力,根據數據顯示,我國居民的手機用戶已達12億,這個數字相當于北美手機用戶數的三倍,更是超過了整個歐洲的手機用戶數,由此可見,手機早已成為了我國民眾的第一上網網絡終端,這更加使得手機擁有更加廣泛的使用范圍。

2 手機媒體對大學生的積極影響

(一)手機媒體的使用豐富了大學生的學習途徑

手機媒體的使用對大學生的學習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美國學者認為大學教會了大學生如何學習和怎樣做人,而手機媒體給大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平臺。首先,在手機媒體之前的時代,大學生學習知識只能從書本上、老師的傳授獲得,獲取的知識比較模式化或公示化,而是手機媒體出現以后,大學生可以運用手機媒體在手機瀏覽器搜索想要解答的問題,隨時隨地都可以查詢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識。在問卷調查中,問到大學生在遇到問題第一時間會向誰請教這一問題時,百分之八十的大學生選擇手機查找資料、尋找問題的答案。其次,手機媒體是一種可移動的媒體,改變和豐富了大學生傳統單一的學習途徑,為大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二)手機媒體的使用便利了大學生的交流

大學生在讀書期間學習成績固然重要,但與人交往的能力也是大學生必須要學習的課程,實際上,人際交往是衡量一個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之一。其中,運用手機交往是大學生交往的一種常見形式,手機媒體具有輕便攜帶、費用廉價等特點,受到大學生們的青睞,方便了大學生之間的溝通。經調查顯示,大學生使用手機通話比例很高,多數大學生表示,親人朋友之間,很多見面無法說出口或表達的話通過手機卻可以很輕松的交流,避免了尷尬的情景,顯然,手機為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起到了很好的維系作用。另外,手機網絡也是大學生很常見的一種交往形式,手機微信、QQ、微博等網絡通訊軟件交流的比例更是高達百分之八十多,這些都迎合了大學生含蓄表達自己情感的特征,對其壓力的減輕有很有效的作用。

(三)手機媒體的使用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

手機媒體具有即時性、靈活性、廉價性的特點,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使用手機瀏覽網頁、聽音樂、看視屏等等,有效的將大學生的時間利用起來。大學生還通過微信、QQ、人人網等第一時間發布自己遇到的新鮮事,分享自己的心情,成為其很好的互動交流平臺,很好的緩解了大學生平時緊張的學習壓力,創造了輕松的成長環境。除了這些,相當大比例的大學生還利用網絡平臺購物,買到了物美價廉物品,還有通過網絡尋找價格優惠、性價比高的餐館或是旅館,或者為其導航尋找路線,顯然,手機媒體對大學生的影響不僅是學習,更加為其生活、休閑、娛樂提供了很多的生活便利。

3 大學生在手機媒體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一)手機媒體的使用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學習成績。

當今很多高校上課實行點名制來制約學生的曠課行為,而曠課的同學被上課的同學用手機通風報信,使其成功逃課,這實際上就助長了逃課行為的氣焰,放縱了這些學生不良學風的出現。在課堂上,老師提出問題讓同學解答,很多同學卻第一時間想到上網查詢百度答案,而不愿自己思考,大多數同學的課堂作業和課后作業更是直接抄襲網上的答案,導致老師收到的作業大都雷同。更有甚者,不少同學將手機作為考試作弊的工具有機取巧。這些不良的行為長期下來會導致學生減弱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不利于大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的形成,直接影響其學習成績。

(二)手機媒體的使用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雖然由于手機和互聯網的相互融合給大學生學習和生活帶來很大的便利,但經調查表明大多數同學都收到過暴力、反黨、色情、虛假的短信或電話,一部分同學看到立即刪除,但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同學很相信網絡上的信息,這些同學處于好奇心理按照網址查詢相關信息,這樣導致了很多不良的后果發生,很多不良青年的犯罪行為都是因其平時受到反面網絡信息的影響。從這些我們可以看出,顯然很多大學生雖然早已成年,但因為人生歷練太少導致心智不成熟,在面對一些之前沒接觸過的東西時就會好奇心驅使想要查看或嘗試,極其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缺乏正確的判斷力,如果高校缺乏有關的課程教育,將會導致大學生道德缺失、不利于學業的發展,更有甚者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最后釀成大錯。

(三)手機媒體的使用導致大學生攀比心理的產生

當今的大學生對時尚的追求越來越高,對手機的品牌、外形、性能以及功能都有很多的要求,處于大學生強烈的自尊心以及虛榮心,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同學也要求跟家庭條件好的同學用相同的手機,為此,這些同學給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經濟負擔,更有甚者,這些同學還負債買高端手機和別的同學進行攀比。事實上,很多大學生在攀比時心理得不到滿足,就會造成其自身心理的不平衡進而導致自卑感的產生,甚至,部分學生還會產生極端的想法,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另外,手機媒體的使用畢竟不可能是免費的,每個月的月租、通話和上網產生的服務費用以及手機業務的費用對于經濟困難的家庭也是一筆不少的開支,這對家庭造成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4 高校利用手機媒體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一)充分利用手機社交軟件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首先,QQ、微信、微博、人人網是大學生經常使用的手機媒體,教育工作者可以注冊這些社交軟件,添加學生為好友,學生喜歡在社交平臺上發布自己的生活學習狀態以及在此期間遇到的問題和困惑,他們還喜歡收藏自己喜歡的文章圖片等內容,與朋友分享好玩有趣的東西,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及時了解學生最近的生活學習狀態,在此基礎上,第一時間找出應對之策因材施教,同時,教育工作者要及時更新有關學習、人生方面的感悟,將其與有趣的圖片、視屏結合起來的形式呈現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會逐漸開始關注并發表評論,做到潛移默化并且達到在日常中學習的目的。

其次,高??梢蚤_設屬于學校自己的網站,設計有關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的主頁,學校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的宣傳,加大創新力度,將這些主題的知識與大學生感興趣的圖片、視屏、以及著名的公眾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現,變得生動有趣,即易于學生接受,又學到了科學文化知識,還可以開展一些論壇或是辯論賽,并且實施獎勵制度,讓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并且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二)充分利用手機媒體的學習功能,引導學生合理的利用手機

首先,加大手機媒體學習資源的開發力度。調查結果顯示,近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學生利用手機查找和下載學習資料,手機媒體已經完全成為學生學習可移動的圖書館,所以,學校應該多開發有關課程學習的平臺,要及時了解具體到哪個部分適合放在手機媒體平臺更適宜學生去接受,還有文字、圖片、視屏更易于學生接受,要充分征求學生的意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盡量降低學生學習的成本。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其次,針對學生在課堂玩手機的現象,學校一味的沒收,一味的希望做出改變是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某高校為了杜絕這一現象,設計了一個手機袋,在上課前要求學生將手機放到手機袋里放到講臺,下課后再各自領回,結果學生出于自愿或不自愿都聽從了老師的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顯然,學校要杜絕上課玩手機的現象是不能光靠強制手段強迫學生的,最根本的還是要改變上課教授課程的形式和內容,改變傳統、呆板的教學形式,積極開展有趣的讓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老師要多鼓勵學生,提高其表達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減少學生上課玩手機的頻率,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積極引導學生轉變對手機媒體過度依賴的態度

高校應該積極開展心理咨詢輔導。在大學的校園里,無論在教室、圖書館、餐廳還是路上,都能看到大學生的身影,幾乎是手機不離手,更有學生出現了幻聽的現象,會不時的翻看手機,查看是否漏掉了電話或者短信,將調查顯示,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表示對手機很依賴,幾乎每天不離身,如果沒帶手機外出都會感到焦慮、不安,沒有安全感,這樣長期下來,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針對以上情況,就需要高校開展心理輔導或咨詢,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合理使用手機媒體,學生一旦出現有害于心理健康的問題,學校必須及時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和治療,告訴學生對手機過度依賴會引發網絡成癮的嚴重疾病,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思想政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多走出去和其他同學進行學習和生活方面的交流,調整自身積極向上的健康心理,樹立正確的人際交往觀,幫助學生從對手機的過度依賴中走出來。

(四)充分利用手機媒體平臺開展校園文化活動

當今大學生頻繁玩手機,很少與親人朋友面對面交流,但其實無論手機功能多么齊全都不能代替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面對面交流可以很好地感受到對方的表情和動作,可以更好地把握對方的表情,進而更好的促進彼此之間的關系,因此,學校要經常開展一些面對面交流的文化活動,給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之間創造交流的機會,為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奠定基礎。

首先,學校要多開展學生感興趣的趣味活動,比如歌手大賽、戲劇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等,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加比賽積極性,更是幫助他們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通過這些校園活動旨在培養他們的學習精神以及實踐精神,吸引那些對手機過度依賴的學生參與進來,感受到參加實踐活動的充實感,最后拜托手機的控制。

其次,高校要不斷創新校園文化的活動形式。學生既然喜歡使用手機平臺,那么學校就可以利用這一點,開發相關課程的學習軟件,比如有手機主體報比賽、手機短文競賽、手機攝影大賽等等,吸引學生加入其中。另外,還可以將名人的成功成才事跡發布到校園網或者開展講座,讓學生了解這些成功人士背后的故事,激勵他們積極上進。這樣的活動不僅豐富了學校的校園文化生活,更加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機控的學生擺脫手機的束縛,改掉壞習慣,身心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朱妍妍.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信陽師范學院,2015.

[2]邢璐.手機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4.

[3]陸曉紅.手機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4.

[4]曾靜.論手機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雙刃劍”效應[D].武漢工程大學,2013.

[5]王小英.手機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江西農業大學,2014.

作者簡介

賈鵬敏(1990—),女,山西忻州人,重慶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在讀碩士,研究方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猜你喜歡
手機思想政治教育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蘋果手機黑產案件偵查與法律適用研究
關于高校體育課堂“手機”現象的思考
手機鋰離子電池充電電路的設計與實現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