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天河

2016-08-02 20:42祖標林
卷宗 2016年6期
關鍵詞:林州林縣紅旗渠

摘 要:紅旗渠精神是紅旗渠修建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紅旗渠精神包含豐富的內涵,主要包括: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領導宗旨;敢想敢干,實事求是的行動方針;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價值導向。20世紀60年代,林縣人民在國家最困難的時期和極其艱難的條件下,依靠雙手,僅憑一錘一釬,克服重重困難,苦干十年,終于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修建了舉世聞名的“人工天河”——紅旗渠。同時,也孕育出寶貴的紅旗渠精神,正是紅旗渠精神領導林縣人民走出貧困的今天,走向致富的明天。

關鍵字:紅旗渠;林縣;精神

紅旗渠是上個世紀60年代,林縣(今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從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被人稱之為“人工天河”。

林縣位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處,石多土薄,嚴重干旱缺水。據史料記載,有時常年干旱,莊稼曾經顆粒不收,糧食產量低,人們得不到好的生活。在修建紅旗渠之前,林縣也修建過其他水利類的工程,但都是杯水車薪,只能使部分村鎮的莊稼得到灌溉,并不能緩解全縣缺水的情況。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林縣人民面對大自然的逼迫,為了改變祖祖輩輩缺水的面貌,克服種種艱苦的自然條件,開始著手修建“引漳入林”工程。

1959年,林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境內的4條河流都斷流甚至干涸了,已經建成的水渠無水可引,多底的水庫也都見底。經過多次討論,要解決水的問題,必須尋找新的可靠的水源,修渠引水入林縣。但是在林縣境內沒有這樣的水源,縣委把尋水的目光移向了林縣境外,想到了水源豐富的濁漳河。1960年2月,先經過豫晉兩省協商同意后,又經國家計委委托水利電力部批準,開始著手準備紅旗渠的修建工作。

紅旗渠工程于1960年2月動工,至1969年7月支渠配套工程全面完成,歷時近十年。1960年2月,原林縣縣委在對林縣山川河流和區域人文地貌深入調查研究、認真勘探的基礎上,經過反復考察、設計,毅然決定帶領全縣人民動工修建紅旗渠,把漳河水引進林縣。當時,正是我國遭受嚴重自然災害時期,資金、物質、糧食、技術十分匱乏。面對重重困難,具有大無畏英雄氣概的林縣人民戰天斗地,在建設者們每人每天6兩糧食的艱苦條件下,用汗水、血肉和100多條生命,投資1.25億元(其中7878萬元是林縣人民勒緊褲帶自己投入的),苦戰十年,硬是在巍巍太行山的懸崖峭壁、險灘峽谷中建造了一條人工天河。紅旗渠開鑿于山西省平順縣石城鄉候壁 斷下的漳河上。全渠由總干渠及3條干渠、數百條支渠組成,總長2000公里??偢汕L70.6公里,渠墻高4.3米、底寬3米,引水量20立方米/秒??偢汕?條干渠共開鑿懸崖絕壁50余處,斬斷山崖264座,跨越溝澗274條,修建隧洞、渡槽、涵洞等各種建筑物1080座。支渠配套工程建砌石渠道595米,總長約1500公里。

修建伊始,林縣縣委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項大工程的艱巨,而是預估三四個月便可完成,林縣便可改變現在干旱的現狀。然而在開工不久后就發現任務艱巨,不僅有自然條件上的不允許,而且還有人為條件上的限制。領導不集中,勞力、技術人員也分散,不能完成原定任務。而且工程附近居住的村民,長期放炮炸山對其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工程的質量、速度與安全都得不到保證。他們這才意識到,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需要打持久戰。

修建紅旗渠用了林縣很大一部分勞力,但他們并無怨言,因為他們心中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一起努力改善他們現在的生存狀況,他們想要莊稼豐收,他們不想再到很遠很遠的地方挑水吃。在修建過程中,他們自己也會想盡一切辦法解決各種棘手的問題,比如找不到適合睡覺的地方就睡在山崖下,還有的露天打地鋪,等等。指揮部也只是用幾塊布打起來的簡易帳篷。在修渠的十年間,即使再苦再難,也沒有任何人用修渠的錢蓋過一間房子,他們知道那可以說是救命的錢,也是造福他們子孫的錢。

紅旗渠的建成,徹底改變了林縣人民靠天吃飯的生存狀況,解決了五十多萬人的吃水問題。莊稼也得到的灌溉,林縣人民再也不用擔心由于干旱莊稼顆粒不收的問題了。紅旗渠也因此被林縣人民稱為“生命渠”。紅旗渠是林州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創業、自強不息、開拓創新、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精神創造的一大奇跡,全長1500公里的紅旗渠,結束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

這么耗時耗力的工程也有好多生命離我們遠去,在這十年期間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眾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其中年齡最大的63歲,年齡最小的只有17歲。他們值得我們后世的人去景仰。

現在,紅旗渠已不僅僅是一項水利工程,他孕育的“紅旗渠精神”,更是林州人民精神的象征。1998年10月8日,時任林縣縣委書記的楊貴同志在《人民日報》上發表文章對紅旗渠精神進行了集中的概括:“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紅旗渠精神的根本;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紅旗渠精神的靈魂;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是紅旗渠精神的具體體現;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是紅旗渠精神的有力保障?!?/p>

紅旗渠的修建,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而且造就了巨大的精神財富--紅旗渠精神。80年代,林縣人民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鼓舞下,靠著在修建紅旗渠戰斗中培養鍛煉出來的膽略和技能,組建了一支又一支建筑工程隊,總人數達13萬之眾,意氣風發地沖出太行山,走向國內外建筑大市場,被人們稱之為“十萬大軍出太行”。大量的勞務輸出,不僅使林縣人民解決了溫飽,而且開闊了視野,培養了人才,積累了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資金。不僅僅是林州人民,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中,我們都需要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的初衷,需要沉淀自己、提升自己。把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精神發揚光大!

作者簡介

孫淑芳(1972-),女,漢族,河南省安陽內黃縣人,本科,濮陽市戚城文物景區管理處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文博研究。

祖標林(1971-),男,漢族,河南長垣縣人,???,濮陽市戚城文物景區管理處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文博研究。

猜你喜歡
林州林縣紅旗渠
紅旗渠上的“鐵姑娘”
“紅旗渠精神”感動我
迷情大麗花
24小時便利店已打烊
迷情大麗花
從紅旗渠的“賬單”體會黨的領導
紅旗渠的修建與紅旗渠精神的誕生
“有才”林縣話
用紅旗渠精神教育青少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