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歸化異化理論分析李清照詞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2016-08-02 21:42關堯
卷宗 2016年6期
關鍵詞:文化負載詞

摘 要:歸化異化理論是由美國翻譯理論家勞倫斯·韋努蒂(Lawrence Venuti)在《譯者的隱形》(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提出來的。歸化異化理論是直譯與意譯的延伸,但不完全等同于前者。直譯與意譯是在語言層面的處理方式,而歸化異化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語言因素,將視野拓展到了語言、文化和美學等因素。

宋詞因其獨特的美成為中國文學中一朵奇葩,眾藝術家為之傾倒。而其中,李清照詞作屬宋詞的杰出代表。東西方對她的作品研究數年,但尚未形成系統。隨著跨文化交際的日益頻繁,學者開始從文化角度研究翻譯。而文化負載詞孕育了文學作品中的全部文化因素,而在李清照的詞作中,這一特點尤為明顯。如果不通曉中國傳統文化,不了解文化負載詞的使用及內涵,就很難讀懂李清照的詞,翻譯也就無從談起。

因此,本文以功能對等理論為理論基礎,通過分析李清照詞的不同英譯本,對其中的文化負載詞進行雙語研究,同時分析了影響譯者選擇不同策略的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影響翻譯效果的方式。

關鍵詞:歸化異化;李清照詞;文化負載詞

1 李清照詞國內外研究

李清照詞的研究一直是我國文學研究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考劉揚忠(2000)和施議對(1984)的觀點,國內李清照研究大致可劃分為以下五個階段:一、宋金元明:傳統詞學時期的李清照研究;二、清代到二十世紀初前三十年:傳統詞學向現代詞學轉型時期的李清照研究。三、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末:現代詞學成熟時期的李清照研究;四、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末:詞學發展先發展后受困時期的李清照研究;五、八十年代至今:詞學多元化發展時期的李清照研究。(酈青,2005:12)而其作品的英文譯本也是從八十年代以來開始流傳。自1926年到2010年的八十余年間,李清照詩詞的譯本頻頻出現,西方學者也開始不斷熟識這位偉大女詞人。冰心對李清照詞中的25首做了翻譯并得到出版。這也是中國學者首次從事李清照詞的翻譯研究。隨后,李清照詞的翻譯越來越受到人們歡迎,林語堂,翁顯良,許淵沖,楊憲益等也開始對李的作品進行翻譯。

李清照于五六十年代開始受到美國社會的關注。美國社會為打破英國傳統的長期束縛和影響,不斷吸收國外詩歌影響。因此,將目光轉向中國詩歌。尤其是自舊金山文藝復興開始,中國詩歌頗為西方學者關注。該運動的奠基人王紅公翻譯了李的諸多作品,并得到廣泛流傳。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人對西方文明產生了懷疑,他們轉而向中國傳統文學尋求能夠滿足內心需求的內容。(酈青,2005:21)此時出現的李清照詞西方譯者有伯奇(Cyril Birch),詹姆斯·克萊爾(James Cryer)等。

2 歸化異化理論

德國翻譯思想家施萊爾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在1813年的演講中指出,只有兩種翻譯方法,要么譯者盡可能讓作者安居不動,讓讀者去接近作者,要么譯者盡可能讓讀者安居不動,讓作者去接近讀者(Lefevere,1977:44)這一想法為后來韋努蒂發展歸化異化理論奠定了基礎。1995年,美國翻譯理論家在作品《譯者的隱形》(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中提出。歸化是指在翻譯中采用透明、流暢的風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譯策略。它應盡可能地使源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語讀者的世界,從而達到源語文化和目的語文化之間的“文化對等”。而異化是指偏離本土主流價值觀,保留原文的語言和文化差異的翻譯策略;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異域性故意打破目標語言常規的翻譯策略。它主張在譯文中保留源語文化,豐富目的語文化和目的語的表達方式。(張萬防,198:2014)歸化異化理論是直譯與意譯的延伸,但突破了語言的局限性,立足于文化的語境下,具有更高層次的意義。而在中國,歸化與異化策略之爭也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佛經的翻譯時代,時稱“質”譯和“文”譯。到了20-30年代左右,發展成了“直譯”與“意譯”,后期上升為歸化與異化之爭。

在翻譯過程中,采用歸化或是異化尚無定論,二者并用互補,辯證統一,而對于兩種策略的選擇仍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3 文化負載詞

文化負載詞又稱詞匯空缺。也就是說,源語詞匯所承載的文化信息在譯語中沒有對應語。包惠南在《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中提到:詞匯空缺是指源語詞匯所載的文化信息在譯語中沒有其“對等語”或“對應語”。(包惠南,2004:10)陳啟民在《英語新聞中的文化負載詞》一文中提到:There are many culture-loaded words in English news, such as idioms, allusion, slang, metaphor, euphemism, metonymy, and etc.(陳啟民,2010:164)。比如:漢字成語“狐假虎威”在英文的表達是“donkey in a lions hide” “吹?!?在英文中的表達是“to talk horse”等等。而這些詞匯空缺正是由于中西方語言,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文化層面對翻譯的影響而產生,成為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一大障礙,也為翻譯工作者帶來了麻煩和困難。

4 李清照詞中的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

李清照詞是中國詩歌的代表,其中也免不了許多文化因素的存在,因此在翻譯過程當中,譯者需要采用恰當的策略得到合理的譯文,盡可能實現功能對等,盡量讓譯文讀者同原文讀者的反應相同。本文分別從植物,數字,專有名詞,特殊表達,典故等方面,選取了許淵沖,王紅公,翁顯良等人的譯本加以分析。

4.1 植物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如夢令》

許淵沖的譯本:I ask the maid rolling up the screen. The same crab-apple tree, she says, “is seen”.

王紅公的譯本:I asked my maid as she rolled up the curtains, Are the begonias still the same?

本句中的“海棠”是指中國特有的薔薇科植物。而在此詞的選用上,王紅公采用了歸化策略下的替換方法,將海棠譯成“秋海棠”,使得譯者更容易理解。而許淵沖采用的則是異化策略下的直譯方法,保留了原文“海棠”的文化形象,雖然對于讀者而言稍顯晦澀,但是卻保留了源語言的文化特色,對于傳播中國文化具有一定的意義。

4.2 數字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漁家傲》

許淵沖的譯本:The roc will soar up ninety thousand miles and nine.

翁顯良的譯本:Behold the rod riding the whirlwind, soaring high into the blue.

中國的古詩中常常用虛詞,傳達深意。該句中的“九萬里”引自《莊子·逍遙游》。此處的數字也并非確數,單指“九萬里”,而是采用了夸張的表現手法,表達高度極高,沖入云霄。此處,許淵沖將“九萬里”直譯出來,不僅忠實于原文,同時向讀者傳遞了中國文化,但也對讀者帶來一定誤導作用,讓讀者以為只是“九萬里”的高度。而翁顯良則采用了歸化中的意譯的翻譯方法,翻譯成了“high”,而前面的“soar”一詞也有直沖云霄的動感,更加符合古詩中對于數字的使用了理解。但是這種處理方法又使得古詩中所反映出的虛詞使用,莊子引文等中國文化特色喪失。

4.3 專有名詞

“東來不似蓬萊遠”《蝶戀花》

許淵沖的譯本:The fairy isles

王紅公的譯本:A far-off island in the Eastern Sea

由于風俗習慣的不同,不用民族會運用不用的意向來表達相同的含義。在一種文化當中再尋常不過的意象,在其他文化中卻可能并不存在。該句中的“蓬萊”就是如此。中國人對于“蓬萊”這個意象非常熟悉,它指的是中國先秦神話傳說中東海外的仙島。

4.4 特有表達方式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保ā堵暵暵罚?/p>

徐忠杰的譯本:Ive a sense of something missing I must seek.

Everything about me looks dismal and bleak.

Nothing that gives me pleasure. I can find

王紅公的譯本:Search. Search. Seek. Seek.

Cold. Cold. Clear. Clear.

Sorrow. Sorrow. Pain. Pain.

雙聲疊韻詞是中國詩歌、散文中常見的表達方式,而這種表達方式在李清照詞中地位尤其顯著。李清照詞的高度藝術性,令中外譯者嘆為觀止。如,林語堂認為要在譯文中表達原詩的境地很不容易。他在《論翻譯》中說:“我譯李易安的《聲聲慢》,那“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十四字,真費思量。須知全闕意思,就在‘梧桐更兼細雨那種‘怎生得黑的意境。這意境表達,真不容易?!保终Z堂,1986:53)為了模仿十四疊字所營造的音響效果,不失掉疊詞表達的韻味,王紅公在譯文中盡量選擇一些帶有“聲音象征”的詞以傳達作者的愁苦。同時保留了疊詞的表達方式,采用了異化策略下的直譯方法,傳播了中國文化并傳遞了原文含義。而徐忠杰的譯文則主要側重清晰傳達文意,采用了歸化的方法,使讀者更明白詩歌的含義,但在文化保留層面稍有欠缺。

“點滴霖霆, 葉葉心心?!保ā短碜植缮W印罚?/p>

許淵沖的譯本:Drizzling now and again. /Drizzling now and again,

王紅公的譯本: Dien! Di! Dien! Di! Bitter cold, unceasing rain.

Drip! Drop! Drip! Drop! Bitter cold, unceasing rain.

如其中描寫雨打芭蕉是“點滴霖霆”,“點滴”是雙聲字,“霖霆”是疊韻字,描寫芭蕉的情態是“葉葉心心舒展有余情”,葉葉心心同聲,都富于音樂美。(儷青2005:80) 兩位譯者都為保留雙聲疊韻詞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但是許淵沖則重復整個上下兩節,但是疊詞的痕跡已不太明顯,主要在于傳達句子含義。而王紅公將上節翻譯成“Dien!Di!”,下節的“Drip!Drop!”押頭韻,采用了擬聲詞來傳達了夜晚雨水滴答作響,如泣如訴之感,同時也保留了疊詞的獨特表達方式。

4.5 典故

“佳節又重陽?!保ā蹲砘帯罚?/p>

許淵沖的譯本:The Double Ninth comes now again

Annotation of the Double Ninth: On the ninth day of the ninth lunar month when the Chinese people used to climb up mountains and drink wine before the chrysanthemums, the poetess felt lonely, her soul consumed by the separation from her dear husband (Xu Yuanchong,2003: 445-447)

王紅公的譯本: Again it is the Ninth of the Ninth Month.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通常譯為“Double Ninth Festival”,在這一天所有的家庭團聚在一起,慶祝節日。這里詩人以此意象來表達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但是王紅公并沒有把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節日介紹給讀者額,而只是遵照一定韻律把節日的日期告知讀者,實現了詩歌的韻律美,但是弱化了節日的意象。而許淵沖在翻譯過程中,采用了異化當中的直譯法,為使讀者理解該節日的含義,采用了加注注釋的方法。不僅保留了中國文化,同時也讓讀者了解了中國文化負載詞的內涵。

5 結語

對《李清照詞》中文化負載詞翻譯進行分析之后,可以得知,不同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選用的策略是不同的,而采用不同的策略傳達的信息和意義也不甚相同。在翻譯過程中,不可能只采用一種翻譯策略,歸化與異化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單純歸化或者單純異化的譯文也并不存在。但是,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國際地位日益提高,向全世界傳播中國文化已成大勢所趨。因此,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盡可能采用異化的策略更有助于中國文化的傳播和傳承。

參考文獻

[1]包惠南.中國文化與漢英翻譯[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

[2]郭建中.翻譯中的文化因素:異化與歸化[J].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98(2):12-18.

[3]廖慧華、戈玲玲.從目的論角度對比分析《李清照詞》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J]南華大學學報,2010(1):101-103.

[4]李莉.從文化等值看文化負載詞的翻譯[D].河北大學,2010.

[5]儷青.李清照詞英譯對比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5.

[6]謝天振.中西翻譯簡史[M].謝天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關堯(1992-),女,滿族,吉林省白山市,碩士,學生,研究方向:英語筆譯。

猜你喜歡
文化負載詞
淺析《英譯中國現代散文選》中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策略
《針灸學通用術語》文化負載詞音譯淺析
生態翻譯學視角下漢語文化負載詞的英譯
從視域融合視角看《孝經》文化負載詞英譯
基本層次范疇理論與詞匯翻譯的越級策略
釋義理論指導下的文化負載詞口譯策略探析
釋意理論觀下的文化負載詞的口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