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播區域文化與地方電視臺戰略定位

2016-08-02 21:42王帆
卷宗 2016年6期
關鍵詞:滇西民族文化

摘 要:地方電視臺在激烈的電視業競爭中,如果還是守著舊思想,則會處于非常尷尬的位置,挑戰與機遇并存,只有發揮自身優勢資源,以特色贏得觀眾才是正途。在這一點上,邊疆地區電視臺更有優勢,發揚區域文化,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關鍵詞:區域文化;地方電視臺;滇西;文化內涵

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傳媒行業市場化進程的加快,電視業面臨著日益劇烈的市場競爭。有競爭就要有自己獨立的節目戰略。在這場競爭中,有資格實行全國覆蓋的是中央電視臺、各省級衛視頻道,他們爭的是全國市場,實施的是全國市場目標下的差異化戰略。而地方電視臺它們選擇什么樣的節目戰略呢?在我國電視業仍然嚴格實行行政層級管理體制的大前提下,在地方電視臺面臨覆蓋、資金、人才、政策等各種基礎資源剛性約束的現狀下,他們能選擇什么樣的節目戰略呢?他們手中有什么王牌、有什么優勢可以發揮呢?他們只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與本地社會、本地受眾、本地傳播資源的幾乎零距離的貼近。

也正因此,各地電視臺戰略的定位應該是充分遵循信息傳播、文化傳播中的“接近性”原則,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本土化內容傳播資源與形式傳播資源,包括本土化的各種新聞、信息、人文、民生、文化、風俗等內容資源,以及本土化的語言、審美、價值評判、話語系統、敘事系統等形式資源,制作成大量具有區域本土特色的、充滿本土平民氣息和區域文化多樣性吸引力的、形式豐富的電視節目,去贏得當地受眾喜愛,占領當地市場。

1 地方電視臺突出地域特色的途徑

地方電視產業突出地域特色,是媒體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需要。具有地域特色的電視產品,最能夠體現本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本質內涵,最能夠表現本域獨特的人文品質和文化個性,最能夠使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背景的觀眾產生情感共鳴和審美認同,這是其他媒體難以企及的優勢所在。突出地域特色,需要真正解讀地域文化的特質,探討地域棲息的環境,在地域文化與傳媒環境的生態重構中,進行文化觀念的突破,實現有揚棄的傳承。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內涵,融入現代文化的內質,借鑒外來文化優勢,提升本土文化在當代社會條件下的適應能力。地方電視臺的節目創作者應當立足地方特色,培養敏銳的眼光和深刻的洞察力,學會在平凡的生活中,發現問題和捕捉新聞。因為這些既為受眾關心亦往往易被人們所忽視的素材,往往隱藏著重大新聞價值。

積極發掘本地得天獨厚的報道資源。地方電視臺除了解決好具有普遍意義的共性問題外,還要注意具有特殊作用的個性問題。共性是媒體共同的任務,如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報道典型事件等;個性則是不同地域在歷史等方面的特點。抓住本地特點的宣傳,不僅可以使本地觀眾產生親切感、自豪感,而且還能使外地觀眾產生新奇感、仰慕感。因此,地方電視臺在側重報道好本地中心工作和重大典型的同時,還應該對本地風光、特產、名人等進行廣泛深入的發掘宣傳。使這些鮮為人知的內容得以流芳久遠。如陜西電視臺動用航空拍攝的大型新聞紀錄片《舞動陜西》,用航拍的手法把陜西改革開放建設以來城市文化、城市建設以及山川秀美的綠化等發展變化亮點集中進行報道,鼓舞了全省人民建設小康社會的激情,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地方電視臺應根據地域特點有目的地進行主題策劃報道,制造聲勢,營造品牌效應。在空前激烈的注意力經濟競爭中,造勢已經成為了競爭者普遍采用的武器,這無疑擴大了策劃媒體的影響力,提高策劃創意的能力。

2 滇西邊疆地方電視臺的區域特色內涵

云南西部則以高山小盆地為主,海拔高,氣候呈立體型分布,造成山地經濟特征;境內怒江、瀾滄江、金沙江提供了豐富的水力和交通資源;它們切割山體,又因巖性不同造成諸多關隘,使之成為相對隔離的地理區域;動植物繁多,植被覆蓋率達70%以上,生態資源優勢至今突顯。這些都與云南其他區域文化具有顯著區別。

相比其他區域文化,滇西的居民民族種類更加繁多,期間也經歷了數次外族遷人的情況。在滇西邊區文化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區域內的各民族顯然進行了融合和交流,各民族風俗習慣有了交叉,比如德宏的傣族和德昂族都有潑水節,儀式內容也是高度相似;與此同時,由于與緬甸接壤,因此與緬甸、印度等國家的文化交流頻繁密切,尤其在宗教上,深受其影響,傣族全民族信奉佛教,景頗族和阿昌族多信奉基督教,宗教信仰已經深深融人他們的日常生活中。

滇西地區在地理區位上有著漫延的邊境線,和緬甸只是一步之遙,氣候則受印度洋海洋濕潤空氣的滋潤,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形成了滇西邊區民族和善、多元、包容的民族性格,各民族和諧相處,對待外來來客熱情真誠、毫無保留,造就了博大的民族性情;另外優越的自然環境給予當地人民良好的生活環境,不要經過艱苦的勞動就能解決生存問題,同時也受佛教教義的影響,滇西人民對待自然持有一種感恩、敬畏的心態,對待物質生活要求并不高,滇西地區各民族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總是保持著和諧共生的良好狀態。

地方電視臺要挖掘的文化資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音樂藝術。滇西地區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氣候屬于亞熱帶熱帶雨林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寒冬,造就了世居少數民族熱情善良、慈善溫同時又豪放野性的民族性格,在長期的生產勞作過程中和農閑歡慶祭祀過程中形成了具有濃郁地方民族色彩的舞蹈、樂器等音樂藝術文化,比如傣族的“孔雀舞”,舞姿輕盈,造型優美獨特,反映出傣族人民熱愛生活,崇尚美的民族性格,而景頗族的大型舞蹈“目瑙縱歌”則具有明顯的祭祀特征。

2.文學藝術。滇西文學以世居少數民族文學為主。古代先民在勞動過程中漸漸有了語言,接著用這些符號來表達感情、生活以及對自然界的認識,于是就有了歌謠、神話和傳說等文學藝術。文學藝術形式以詩歌為主,傣族敘事長詩大約有五百余部,這些數千行、數萬行的宏篇巨著彌補了我國文學史上沒有敘事長詩的歷史。另外阿昌族的創世史詩《遮帕麻與遮米麻》也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3.抗戰文化。1941年至1945年,在中國人民抗戰最艱難的時刻,中國軍隊由滇西出境援助英軍抗擊日寇,而后回國作戰,滇西人民積極抗戰,熱血反擊,在滇西這片熱土上譜寫了一篇篇悲壯的抗日史詩。

參考文獻

[1]黃升民,任鵬雁主編.中國區域性廣電媒介產業的生存與發展——透視淄博廣電現象[M].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

[2]張海潮.眼球為王—中國電視的數字化、產業化生存[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3]崔保國主編 .2006 年: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 [M].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

王帆(1983-),男, 漢族, 四川自貢人,文學學士,現在在德宏傳媒集團工作,主要從事全州新聞統籌、規劃以及新聞整合理論研究。

猜你喜歡
滇西民族文化
我們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走進大美滇西·探尋紅色印跡
騰沖 打造大滇西旅游環線上的璀璨明珠
大滇西旅游一線6 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德宏
誰遠誰近?
多元民族
助推滇西鄉村幼兒教育事業更上層樓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