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社論中看新中國時期國家形象建構

2016-08-02 23:16曹小敏
卷宗 2016年6期
關鍵詞:國家形象社論人民日報

曹小敏

摘 要:在新中國成立初期(1949~1952)這特殊的三年中,國家百廢待興,此時需要一種聲音來宣傳新中國強大起來的決心,鼓舞黨和人民建設國家的信心,而人民日報作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它的社論代表了中國媒體評論的最高水準。在這三年中,社論對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環境方面做出了正確的輿論導向,建構了一個新型國家形象。本文抽取三年中200篇《人民日報》社論,運用定量定性的研究方法,對社論的題材,內容,言語,版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總結社論對國家形象建構的具體影響和作用,對現代黨媒社評具有一定的探討價值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人民日報》社論;新中國初期;國家形象;建構

1 社論題材

本文從隨機抽取的200篇人民日報社論中,把題材分為政治(70篇)、經濟(56篇)、文化(28篇)、軍事(42篇)、環境(4篇)五個方面。經分析,不同題材的社論總數幾乎是逐年遞增的,到1952年達到了巔峰。這是因為建國初期到1952年間,國內的政局,經濟和文化事業都得到了發展,黨和政府需要及時的發聲引導國內輿論,表明中國共產黨是能夠帶領群眾把新中國建設的越來越美好,所以社論發的總數也是根據需要逐年遞增的。

另外,不同題材所占比例差別也比較大,這也從中可以看出人民日報是黨的機關報的性質,著重于中國內外的政治報道。而由于特定的歷史環境,當時新中國對內面臨著要恢復國民經濟,穩定國內政局的現狀,對外要積極與他國建立外交關系,參與抗美援朝戰爭等,所以人民日報社論在經濟和軍事這兩個方面評論的也發刊比較多。

2 社論內容

(一)政治

抽取的200篇1949~1952期間的政治內容主要分為外交以及國內政局和黨內工作這兩部分。外交部分比較有代表性的社評是《美國的謊言和亞洲的真理》、《感謝蘇聯,學習蘇聯》、《警惕美國的陰謀》以及《中蒙兩國友好關系的新發展》等。當時中國在蘇聯的幫助下,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就出來惡意抹黑中國。代表中國最權威的聲音《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竭盡全力維護新中國名譽和利益,揭露美國的陰謀,并且發表社評感謝蘇聯,樹立一個知恩圖報和積極向上的鄰國形象。

關于國內政治和黨內工作比較著名社論:《大膽放手提拔干部》、《加強民族區域自治的工作》和《爭取反貪污、反盜竊斗爭的徹底勝利》等。當時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內還殘留著反黨毒瘤,中國既要積極的加強黨的建設,穩定國內政治局面,又要清理殘留勢力,鞏固新建起來的政權?!度嗣袢請蟆钒l表多篇社論向群眾宣傳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向人民傳達了正確輿論導向,有助于人民腦海中意識形態構建。

(二)經濟

新中國成立初期主要是恢復國民經濟,只有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國家才會發展?!栋褜iT技術人才放到經濟建設最需要的崗位上去》、《團結全國工商業,爭取國家經濟的更加繁榮》和《必須貫徹安全生產的方針》等。這些社論從題目就可以看出當時中國主要任務是恢復經濟生產,集中精力把經濟弄上去。

社論還會及時通報新中國取得經濟發展的喜訊并分析發展的原因,一般都會分析是黨的英明領導和群眾的努力下的結果,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讓群眾聽了更加能夠一鼓作氣的去搞生產。社論建構了新中國注重國民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拉近群眾的國家形象。

(三)文化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是一個國家內在發展的強大推動力。在推動國家發展和民族進步中有著重大戰略意義。

在抽取的200篇文化社論中,文化占了14%,這文化中也包括了教育事業。在《普遍推廣速成識字法》中明確了文化的重要性;在《穩定和發展小學教育,培養百萬人民教師》表明了教育對國民文化提高程度的意義;在《正確的對待祖國的戲曲遺產》和《為保護中國優秀文化傳統斗爭》中提倡要學習中國優秀的文化,要保護文化傳統,提升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度嗣袢請蟆逢P于文化的社評方面對當時中國文化事業建設做出了正確的輿論引導作用,建構了一個重視文化事業發展的國家形象,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四)軍事

1949到1952年這是三年中,中國最多的軍事方面報道就是關于抗美援朝??姑涝侵袊嗣裰гr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度嗣袢請蟆吩谡緡伊錾习l表很多社論來評論當時戰事和愛好和平、誓死捍衛國家領土的大國形象。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把抗美援朝事業推進到新的階段》、《美國堅持干涉朝鮮內政的真正原因》等。

總結一下《人民日報》關于軍事的社論可以看出:抗美援朝戰爭沉重打擊了美國稱霸全球的囂張氣焰、極大地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威望,為新中國經濟建設贏得了較長時期相對穩定的國際環境。

(五)環境

環境方面的社論比較少,隨機抽取的總共就4篇,分別是:《重視森林,保護森林》、《堅決防止和撲滅森林火災》、《全國各地要緊急預防旱災的襲擊》和《開展環境交流工作》,但是每篇依然會站在黨和政府的角度提倡愛護環境,立場觀點都非常的鮮明,建構了一個愛護環境,為了人民生活的更加美好的國家形象。

3 社論的表達方式和語言

(一)表達方式

盡管社論的都是用議論的表達方式來闡述思想的,但是在議論中又分為立論文駁論文兩類論證某一論點真,叫做立論文,即用概念、判斷、推理來表明作者觀點;論證某一論點假,叫做駁論文,來闡明道理或者批駁別人的錯誤意見,指出其謬誤。

本文抽樣統計的200篇社論中,70%都是立論文,都是很清晰的論證觀點,突出社論代表的立場。

另外有30%是駁論文其中駁論文,社論都是先提出對方錯誤的言論,然后提出自己的論點、論據、論證,批判對方觀點的錯誤,說服性很強。

(二)語言

社論語言講究抽象性、概括性和嚴密性,表達也很準確、中肯、鮮明。統計了一下其中出現的高頻詞匯,名詞基本上都是“中國共產黨”、“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黨和政府”、“黨和人民”、“群眾”,“思想”等;動詞頻率高的有:“生產”、“提高”、“發展”、“學習”、“加強”、“推廣”、“爭取”、“組織”、“完成”、“建設”,“實現”等;副詞有:“必須”、“堅決”、“很”、“更加”,“處處”等。

通過對社論的表達方式和語言的分析,我們也可以看出這三年的社論對新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方面都有一種全新形象建構的作用,引導新中國發展的越來越好。

4 社論的版面設置

版面是各類稿件在報紙上編排布局的整體產物,是讀者第一接觸到的對象。人民日報在1949~1952這三年,版面數量基本不確定,抽取的報紙中,最少的時候出了4版,最多的時候出了10版,平?;痉€定在4~10版之間,但是社論的版面位置始終都在第一版的左中間位置,文字排版都是從右到左的豎文,且“社論”這兩個字配上了框架和喜慶的紅色蝴蝶結。從版面位置和這些形式中也可以看出社論對于人民日報和黨的重要性,對建構國家形象起到了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

5 總結

《人民日報》社論代表中國最高評論水準,作為新聞的一種特殊類別,對于我新國形象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1949~1952年這三年中,社論一方面向國外民眾介紹新中國,使他們了解中新國真實國情,了解新中國的發展與進步,同時也向世界說明中國,回答中國自身發展的問題,證明中國崛起的實力;另一方面則對內弘揚民族精神,宣傳新中國策略和面貌,積極引導正確的輿論,鼓勵群眾,樹立有潛力的黨和政府的形象,成為聯系國家、政府、民族、文化群體之間的紐帶,對于今天黨媒的社論寫作仍然有重大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張辰韜.中國國家形象建構中的媒體傳播評價[J].青年記者,2014(06)

[2]村田忠禧.從《人民日報》元旦社論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J].中共黨史研究.2002(03)

猜你喜歡
國家形象社論人民日報
關于社論報道的批評話語分析綜述
全面從嚴治黨為中國國家形象“加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