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費爾巴哈唯物主義:新舊矛盾統一體

2016-08-02 23:16李詩羽
卷宗 2016年6期
關鍵詞:唯物主義費爾巴哈自然界

李詩羽

摘 要: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馬克思將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列入了“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之中,也就是說,在費爾巴哈那里,哲學改造并未真正發生。但是,費爾巴哈卻認為自己的哲學是“新哲學”,與舊唯物主義相比,有進步之處。由此看來,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具有新舊兩重性。

關鍵字:費爾巴哈唯物主義;人;馬克思;實踐;感性直觀

1 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新”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同之前的舊唯物主義相比

舊唯物主義將人看做機器,看作是細胞,沒有看到具體的人。費爾巴哈提出了人是感性的對象,確立了人的主體性地位。費爾巴哈的哲學是人本主義的唯物主義。他認為哲學的對象是人和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的基礎,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且,費爾巴哈初步認識到了人的社會性,是對舊唯物主義形而上學性的超越。他看到了人的社會屬性,即認識到人是社會的、歷史的、文化的產物。不僅如此,費爾巴哈還指出:“孤立的、個別的人,不管是作為道德實體或作為思維實體,都未具備人的本質。人的本質只是包含在團體之中,包含在人與人的統一之中,但是這個統一只是建立在自我和你的區別的實在性上面的?!边@說明,費爾巴哈實際上已經從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的角度來考察人了。馬克思對此曾給予肯定的評價。

(二)、同青年黑格爾派的思辨哲學相比

費爾巴哈人為,在黑格爾那里,自我意識是精神活動的最高抽象,是純粹概念性的東西。黑格爾的思辨哲學把絕對精神當成世界的本原,而實際上絕對精神不過是被夸大了的人的精神。費爾巴哈批判了這種思辨哲學,指出它把思維和存在的關系顛倒了。而且,費爾巴哈反對黑格爾的思辨唯心主義把“絕對精神”這樣的“思想客體”當作真實的存在和哲學研究的對象。費爾巴哈把真正的物質實體來判斷唯物主義原則即把整個感性的自然界來研究,他研究感性客體來代替思想客體。

費爾巴哈在對思辨哲學和宗教神學的批判中得出結論:思辨哲學的秘密是神學,神學的秘密是人本學;神的主體是理性,理性的主體是人?!耙虼诵抡軐W的認識原則和主題不是自我,不是絕對的亦即抽象的精神,簡言之,并不是自為的理性,而是實在的和完整的人的實體?!辟M爾巴哈認為,“以自然為基礎的現實的人”是哲學的最高對象,新哲學的任務就是要認識人及其本質。

2 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舊是因為實踐的缺失,正由于此導致了以下兩個方面。

(一)、人的本質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

費爾巴哈認為現實事物都是作為人的感性對象而存在的,把客觀世界看作人的感覺、直觀反映的對象,這是應當予以肯定的唯物主義觀點,但是,馬克思揭示了這種觀點的另一面:它沒有看到客觀世界是人的“實踐”這種“感性活動”的對象,即“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費爾巴哈強調人屬于自然界,卻沒有看到人也作為主體能動地改變自然界?!八讶酥豢醋魇恰行詫ο?,而不是‘感性活動”。所以,他對客觀世界“只是從客體的或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他沒有把人的活動本身理解為對象性的活動,即改變客觀對象的物質活動,也就是實踐。

其次,費爾巴哈雖然確立了人的主體地位,因為不了解實踐的意義,就把人降低為與動物一致,這是錯誤的。人為了生存,必須勞動即物質生產的活動,正是生產勞動使人同動物區別開來而成為人,“一當人開始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的時候……人本身就開始把自己和動物區別開來?!辟M爾巴哈沒有理解到真正的實踐也沒有看到人的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他撇開人的現實社會關系,抽象地談論人與人的關系, “因此,他只能把人的本質理解為‘類,理解為一種內在的、無聲的、把許多個人純粹自然地聯系起來的普遍性?!?/p>

費爾巴哈把自然當做感性對象,卻沒有從主體上即從實踐出發來理解自然,所以他認為自然可以脫離人的存在而存在。

馬克思通過對費爾巴哈的批判揭示了人的本質,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爆F實中的個人,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從事物質生產、社會實踐的人。

(二)、在感性直觀方面

脫離實踐的所謂人的感性并不是現實的人的感性,是動物的本能的感性。而人在其實踐中所形成的感性則是可以上升到抽象思維和理性認識并且在實踐中能動地發揮指導作用的一種認識活動。缺少實踐的認識,費爾巴哈判斷一個事物是否具體或者是否現實的根據來源于感性直觀,并把直觀當作真理的標準。費爾巴哈的真理標準準局限于思維、認識的范圍之內,把某種認識或認識的某種屬性當作真理的標準,這是主觀的標準。正是因為缺少真正實踐的意義,費爾巴哈就不能科學的解釋人的認識來源以及辨別認識的錯誤與正確性。他只知道感性的直觀,卻不知道實踐這種人的感性的活動。于是,他的唯物主義離開了實踐卻把直觀當作認識的基礎。最終,費爾巴哈把感性直觀抽象的理解為跟黑格爾思辨哲學類似的絕對精神,在歷史觀上陷入了唯心主義。

馬克思通過對舊唯物主義以及唯心主義實踐的揭露和批判,初步表達了自己新的實踐觀。按照這種實踐觀,實踐是“人的感性活動”,是“現實的、感性的活動”,是“對象性的活動”,是“‘革命的、‘實踐批判的活動”;對于客觀事物、客觀世界,既要理解為人的直觀的對象,又要看到它們是人通過實踐改變著的對象,客觀世界中包含著作為主體的人的實踐活動及其影響。并且,馬克思提出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和人的認識的基礎這一思想觀點。人的思維是否具有真理性,這個問題在理論的或主觀思維的范圍內是不能解決的,只有通過實踐才能解決。

總之而言,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與舊唯物主義以及唯心主義相比有進步的方面,同時,與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相比,也有明顯的缺陷與不足。

參考文獻

[1]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集[M].上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2]費爾巴哈哲學著作選集[M].下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3]馬克思.[M].人民出版社,2000.

[4]李清聚.論馬克思對費爾巴哈“人本質理論”的揚棄和超越[J].文教論壇.2007,(10).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2版.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1995.

猜你喜歡
唯物主義費爾巴哈自然界
唯物主義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與“再生”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飯人”
實踐唯物主義的三重辯護
他者的批判與實踐思維方式的創立——《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第一條的重新解讀
自然界的一秒鐘
從《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看馬克思認識論的變革
費爾巴哈與孔子“愛”的差異及當代意義
費爾巴哈之火:一個現象學的分析
自然界的奧運狂歡
哲學唯物主義不必擁抱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解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