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民生問題的認識與思考

2016-08-02 23:38高海燕
卷宗 2016年6期
關鍵詞:工作措施民生問題

高海燕

摘 要:本文闡述了民生問題的認識與思考。首先分析了當前民生工作的主要成效及亮點,以及民生工作存在問題及原因,進一步提出了改善民生的目標取向、工作理念與主要措施。

關鍵詞:民生問題;認識思考;目標取向;工作措施

全面改善民生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核心內容,也是各級政府施政的第一追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依法治國要突出重點,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新的歷史時期,各級政府務必加快從經濟增長型向民生服務型轉變,始終把民生問題銘記在心里、牢抓在手上、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努力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目標?,F結合當前實際,對進一步改善民生問題作一些粗淺的調查與思考。

1 當前民生工作的主要成效及亮點

(一)執政為民、改善民生已經成為各級政府的自覺行動。各級政府在工作中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的民本意識不斷增強。

(二)公共服務、公共投資已經成為財政的最大支出。圍繞構建公共服務型政府的目標,建立和完善了公共財政制度,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優化,切實加大了公共服務、公共產品、公共投資等民生支出。

(三)社會保障、新農村建設已經成為全省典型。堅持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的發展理念,切實加快公共服務向弱勢群體、向農村延伸,既成為改善民生的一大亮點,也在全省創造了典型經驗。

(四)好字優先、集聚集約已經成為經濟發展主模式。解決民生問題,發展是根本。近年來,全市各級堅持好字優先、量質并舉的方針,堅持走高起點、特色化、跨越式的路子,努力擴大有質量的總量,既為民生事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支撐,也為群眾生活留下了一片綠色環境。

(五)收入水平、幸福指數已經有了明顯提升。近年來,各級政府堅持把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和生活幸福指數作為核心指標,作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關鍵點來加以突破。

2 民生工作存在問題及原因透析

雖然我市在民生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與廣大群眾的呼聲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在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與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經濟總量不大與收入水平偏低的問題并存,民生發展缺乏強力支撐。加快發展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基礎與前提。

(二)民生投入不足與投資效率不高的問題并存,民生發展基礎仍然薄弱。由于財力所限,各地民生投入普遍不足。

(三)發展不均衡與內生動力不足問題并存,民生發展還存在惡性循環的現象。長期以來的城鄉二元結構和資源要素的市場化配置,導致農村發展與投入明顯不足,貧富差距、區域差距逐步擴大,不均衡性一時還難以消除。

(四)政府轉型不到位與長效機制不完善問題并存,民生發展缺乏制度保障。各級政府的職能還沒有完全從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為主轉向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為主上來,還沒有實現經濟增長型向民生服務型轉變,區域發展模式也還沒有向民生導向型轉型。

3 進一步改善民生的目標取向、工作理念與主要措施

改善民生既是一個社會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經濟問題、政治問題。因為只有民生得到全面改善,才能更好地促進群眾消費,進而更有力地拉動內需、更好地促進經濟持續發展;同樣民生問題解決得好,社會才會安定、政權才會鞏固,政通人和的和諧格局才能真正形成。因此,“改善民生是頭等大事”。

(一)目標取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廣覆蓋、?;?、多層次、可持續。

(二)工作理念

——堅持改善經濟結構與優化再次分配并舉。解決民生問題的關鍵,一靠提升發展水平,二靠調整分配格局。我們要堅持“提高平均數”與“縮小貧困面”兩手抓。

——堅持保障生存條件與提升生活質量并舉。民生問題包括保障生存、提高質量兩個層面。

——堅持解決實際問題與建立長效機制并舉。全面改善民生是個長期的持續性工作,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規劃,穩步推進。

——堅持促進政府轉型與強化市場運作并舉。解決民生問題的外在動力主要來自政府與市場兩個方面。

(三)主要措施

——在工作績效評價上明確新導向。要切實打破政績觀,全面確立起改善民生是最大政績的理念。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編制和年度工作目標確定時,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發展指標圍繞民生指標轉,切實把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最終歸宿;要明確與民生利益攸關的城鄉居民收入、醫療、教育、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環境質量、安全指數等指標,并全面落實到具體工作中。

——在民生經濟發展上開創新局面。發展始終是解決民生問題的金鑰匙。發展既是民生事業的物質保障,也是解決民生問題的直接手段。在新時期發展經濟,必須與資源環境可承受程度相適應、與廣大社會成員基本公共需求相適應。重點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優化結構。二是要提升效益。三是要引導創業。

——在公共服務投入上落實新舉措。堅持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弱勢群體覆蓋的原則,切實加大公共投入,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重點要做好三件事:一是要完善公共財政制度。二是要強化市場運作。三是要講求投資效益。

——在公平制度構建上邁出新步伐。解決民生問題重在建立利益均衡機制,設計公平正義的制度空間。一是必須堅持人人平等、城鄉一視同仁的原則,從社會公平的角度設定政策和制度;二是要堅持“提低、調高、擴中”并舉,加強全社會統籌力度,促進共同富裕,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三是要完善民情溝通、民主聽證、民主懇談等制度,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完善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機制,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四是要提高政府決策的透明度與群眾參與度,通過重大決策網上公開征求意見、市民代表列席政府常務會議、推進陽光政務等多種形式,真正讓當事人的意見進入決策層,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提高政府決策的操作性和實效性。

——在解決突出問題上取得新突破。當前,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主要集中在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社保、生活環境等六個方面。要解決這些問題,既要創新方法、完善機制,也要持之以恒、狠抓落實。就業方面:要關注城鎮居民轉軌就業、大學生等青年就業與農民轉移就業的“三碰頭”問題,要實施“創業促進就業工程”、“就業援助工程”、“就業信息平臺建設工程”、“就業崗位拓展工程”,促進富余勞動力充分就業,并全面消除零就業家庭。醫療方面:重點要解決醫藥改革滯后,特別是城鄉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醫藥不分”和“以藥養醫”等體制性問題,著力完善社區和農村醫療服務網絡,加大公共醫療的保障力度,健全大病救助和惠民醫療制度,解決好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教育方面:重點要解決好城鄉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通過實施“名師名校共享工程”,推進城鄉學校結對互助,加快教育布局調整,提高優質資源共享度,促進區域教育公平。社會保障方面:要按照“城鄉統籌、全面覆蓋、不留空白”的要求,盡快建立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相銜接的新型社會保障體系,同時要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的生活,總的目標是要探索區域間社會保障資金的流轉機制、推進城鄉社會保障的一體化并軌。住房方面:要合理安排開發規模,有效遏制炒房行為,嚴格控制商品房價格,同時要完善經濟適用房、廉租房和民工公寓建設機制,確保居者有其屋。生活環境方面:重點要做好環境保護和安全保障工作,特別要保障城鄉大氣和水環境質量,保障城鄉居民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藥品,維護好社會治安和公共安全。同時,要按照“公交優先、停車有位”和“城鄉公交一體化”的要求,切實解決好“出行難”和“停車難”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黨裕民.論民生問題.實事求是.北京出版集團,2015、9.

[2]劉繼宇.論民生問題的思考.政治研究.山西出版集團,2016、4.

猜你喜歡
工作措施民生問題
淺談計量工作的重要作用
高校系部教學管理工作之初探
西海子管護站森林防火工作措施
林業生態建設的思路及對策分析
“以生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級管理工作探索
能源富集區資源紅利與民生問題——以晉、陜、蒙為例
國外醫療保障模式對我國醫療保障的啟示
切實解決民生問題 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架起民生與日常生活的橋梁—— “中國史上的日常生活與民生問題”學術研討會綜述
馬克思主義人的主體思想對當前中國民生問題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