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教育評價與體育教育改革的分析

2016-08-02 00:13林淸
卷宗 2016年6期
關鍵詞:改革評價分析

林淸

摘 要:由于教育體制的持續改革,學校也逐漸對學生的整體素質給予重視,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體育在學生的學習中是不可或缺的課程之一,可以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文章主要對體育教育評價與體育教育改革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體育教;評價;改革;分析

1 體育教學的評價

在體育教學評價中,要發揮教學評價的甄別功能,更要發揮其教育改進和激勵功能,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手段,關注學生體育學習情緒、態度的變化和學生個體的進步,以及個體特長的發揮,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對于運動素質較差、基礎薄弱與運動能力較強、體育基礎好的學生要區別對待,從他們的進步幅度來評價體育成績。在體育教學中,應將學生在運動中是否獲得成功與愉快的情感體驗、課外與社會體育(各種運動協會)的表現進行全方位的評價,使學生通過不同項目、不同層次、不同范圍、不同時間的運動,在濃厚的體育鍛煉氛圍中,心理上感受和體驗鍛煉的樂趣,在精神和健康上都得到升華。

1.1 診斷教學問題功能

評價是對教學結果及其成因的分析過程,借此引以了解到教學的各個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教學的成效和缺陷、矛盾和問題;全面的體育教學評價不僅能估計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而且還能揭示教學效果不良的原因,它如同進行體格檢查,引以對教學現狀進行嚴謹的診斷,進而為教學決策和改進提供回饋。

1.2 激勵功能

進行教學評價對教學過程有監控作用,對教師和學生都是一種促進和強化。在一定限度內,經常進行必要的教學評價對學生學習的動機有激發作用。因為較高的評價是對師生的一種鼓舞,可激發他們向更高的目標邁進;而較低的評價則更能催人深思,激發師生奮起直追的奮進情緒。

1.3 教學功能

教學評價的本身也是一種教學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學生在體育知識、運動技能、身體素質等方面,比一般常態下進行學習時更能得到提高,甚至產生飛躍。如參加運動測驗就是一種重要的體育學習,他要求學生事先要對測驗的內容、測驗的運動項目進行準備和進行復習性練習,對其知識、技能的鞏固和體能的發展都有益處。

1.4 以學論教,“學習中心論” 是體育教學評價改革的指導思想

以學生的學來評價教師的教是新課程課堂教學評價的基本理念之一。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強調以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它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以教師的教為中心,以教論教的課堂教學評價方式。在體育課堂教學中以學生情緒、參與狀態,交往狀態,思維狀態,目標達成狀態等幾個方面進行評價。沒有學生的參與,教學活動就無從談起;但只有興趣、參與(即思維的廣度),沒有思維的深度,也容易形成教學活動中的“泡沫現象”。只有從多個維度,多個視角挖掘教學的深層目標并加以評價,才能客觀、科學地對一節體育課作出準確的價值定位,給出正確的價值導向。

2 體育教育改革的分析

2.1 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為了進一步加強我校體育教學工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適的人才,依據《中國共產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精神,結合現有的體育師資和體育設施條件,努力實現“三個自主”教學(即學生自主選擇上課時間、自主選擇上課內容、自主選擇任課教師)的精神,以實現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五個領域的基本目標和發展目標,體現“教育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倡導全開發式教學模式,針對學生的基礎差異采用分層教學,營造出生動活潑、主動學習氛圍,深化體育課教學改革。

2.2 轉變體育觀念和教學方法

就目前的國情來看,體育教學改革已經逐步成為我國科教興國發展戰略范圍之內的改革內容。因此,為了我國的戰略發展在體育改革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的轉變落后的體育觀念和陳舊的教學方法。對此無論是政府的職能部門還是學校的領導、教師都應當對體育教學改革予以重視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興趣還應當轉變體育教學的觀念告別從前簡單地“教與學,的教學模式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使教學手段更加多樣與人性,在培養大學生體育素質的同時積極引導和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當對學生的主體性加以重視赴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充分發展的空間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應當將教學內容的理論性、趣味性和多樣性結合起來,積極建立與現代體育教學相適應的觀念和方法從而使我國的大學體育教學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2.3 完善場地和器材

學校體育工作者要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努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和條件。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學校的體育場地、器材狀況等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許多有條件的學校建起了塑膠田徑場、籃球館、網球場、游泳館等等現代化的體育場館,重新配備了大量的體育健身器材。學校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使用這些場地、器材,使其物盡其用。

2.4 構建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

目前在校大學生基本上來自于全國各地身體素質、心理特點和體育基礎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因此對于不同學生的考核評價也應當存在一定差異。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先天存在的對于大學生體育學習效果的評價就應當考慮到這些客觀存在的差異,并且依據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素質的綜合性考核評價系統。在該系統中應當盡量做到結果和過程的綜合評價尤其要注重過程評價這樣才能使基礎較差、身體較弱的同學感受到學習體育的快樂和成就。在指定該評價體系的標準時應當將客觀存在的因素對學生體育成績的影響力降到最低把學習態度和學習進步在評價體系中的比重加大。建立這樣的評價體系不僅能夠使學校對學生的評價變得更加合理,同時能夠對教師的教學起到促進作用,并且增加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入21世紀后知識經濟的到來為教育的發展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對于大學體育教學的發展也是一個新的契機。

3 體育改革的作用

深入理解體育及體育精神并將它融入現代教育理念是學校彰顯這一品格的切實回應。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提出了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學術界通常認為,人的全面發展主要包括人的能力、人的社會關系和人的個性的全面發展。這與教育質量的內涵高度契合,教育質量的內涵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內適質量,即學生知識準備的充分程度;二是外適質量,即學校所培養的學生滿足國家、社會需要的程度;三是人文質量,即學生個體的認識、情感、興趣、特長、意志、品質等個性發展程度。討論將人的全面發展歸納為“四個充分程度”:即學生知識準備的充分程度、學生滿足社會需要的充分程度、學生個性發展的充分程度和學生身體健康的充分程度,即學生知識、社會、心理、生物四者的充分程度。而“社會”即人際關系、社會適應能力;“心理”即知、情、意、個性等;“生物”即形態結構、身體機能、運動能力等。這里除了“知識準備的充分程度”需要多個學科與體育共同完成,其他三個方面唯有體育能夠淋漓盡致地得到體現。這就說明,體育教育揭示的是一個完整的、健康的人在體育運動中生物、心理、社會變化的規律,以提高其物力、心力和外力的整合效應,從而為彰顯體育的整體功能提供理論依據。體育致力于人的全面發展就是不斷滿足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上的充分發展,這是體育作為一種人類文化形態與現象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4 結束語

我國的大學體育教學已經進行了幾十年改革,在改革中難免會出現些問題,其實出現問題并可怕。因為,課程改革要想更深入且達到應有的效果,就不能回避問題,必須找到“癥結”,也就是要抓住問題,如此一來我們的課程改革才能不斷走向成功。

猜你喜歡
改革評價分析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隱蔽失效適航要求符合性驗證分析
改革之路
電力系統不平衡分析
改革備忘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發展趨勢分析
改革創新(二)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瞧,那些改革推手
保加利亞轉軌20年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