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明治時期的日本武士道思想

2016-08-02 00:40杜文博
卷宗 2016年6期
關鍵詞:武士道基督教

杜文博

摘 要:在明治時期武士階級淡出歷史舞臺,但武士道精神被保留了下來,他們完成了從武士階級到士族階級的轉變,所以我將考察給予明治時期思想以巨大影響的武士道精神。關于武士道的成立有許多說法,包括這個名稱也十分模糊,因為武士道在每個時代都有其獨特之處,應當了解各時代的特點,在進行分析。

明治時期的武士道主要分為這幾大流派:“和魂的武士道”, “皇道的武士道”以及以新渡戶稻造為代表的追求和新教精神相融合,將武士道推向國際的“基督教的武士道”。如今提到武士道多指的是前兩種形式,但我將以第三種的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為中心展開論述。

關鍵詞:新渡戶稻造;基督教;武士道

1 武士道的成立過程

關于武士道的起源,大多說法認為武士道是和武士階級一同出現的,在德川時期成立的具有時代性的概念。

1.1 上代的武者精神

最初“武”指的是戰斗的技能,在統一全國期間,物部氏向朝廷推薦設立從事戰斗的集團,武士也叫作“物部”也是從此而來。但是進入平安時代,社會基本進入了和平時期,之前的武士也不再適用了。

1.2 平安時代后期武士階級的抬頭

隨著莊園制度的瓦解,中央集權制度的弊病逐漸暴漏,各地大地主趁亂出現,為守護自己一方土地組建自警團。他們擁出自己的頭領,結成家子郎黨的雇傭關系,和保持武士道精神侍奉朝廷的上代武者徹底決裂。這種主從關系世代延續,結成穩固團結的小集團。其中生發出的“獻身的道德”被作為武者的素養被保留下來。

為了克服利己主義,推崇獻身精神,為了家的存續繁榮而敢于獻出生命的“永恒的面子”的榮譽的概念出現了。武士在此時代出現,不能忘記棟梁人物源平二氏,當時武士大多是背井離鄉的下級貴族,所以當時武士也被稱為“下級貴族的子孫”,他們體內流淌著皇室的血脈,對天皇的崇拜沒有忘懷,對以后的政權變動產生重要影響。

1.3 鐮倉時代的武士階級

這是一個武士掌控政治和軍事權利的時代,出現了武士道初期階段的武家法典《御成敗式目》,通過制度和法條對武士的日常生活、社會生活進行規范,還制定了提高武士政治地位的道德教育。第五十一條提到要尊重祭祀和佛事,利用宗教對武士進行教育,從而確立了武士不容輕視的最高地位。

這個時期還將武士與禪宗緊密相連。天臺、真言等貴族佛教為了擁有自己的武裝力量集團,將武士和禪宗聯系在了一起,禪宗中“不立文字”等教義打消了武士對死亡的恐懼,對武士道的完善有很大的啟發意義。古田紹欽說:“無論是否認為戰場是奪取生命的地方,這都是武士義不容辭的職責所在,即使戰死沙場也不對敵人抱怨,而是抱有感恩的心”,這是佛教思想給予武士道的影響。即使后世的武士道吸納了儒家思想,但支撐武士思想的絕大部分還是佛家思想。

1.4 從室町時代到戰國時代的武士

這是武士真正可以發揮本領的時期,武士在思想和生活中都以戰斗作為處世原則?!对缭扑碌疃粭l》、《信玄家法》以及之后的《武士道全書》記載了許多作為武士價值觀構造的為人所稱贊的家訓、對陣訓,而且一改鐮倉時代對“忠”的崇拜,臣下取代無能的主公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1.5 江戶時代的武士道

“武士道”一詞真正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江戶時代。在幕藩體制之下,武士的職能從戰士轉向了政治家或是官僚,這毫無疑問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積極影響。山鹿素行等人確立了士道的武士道精神,提出了武士作為市農工商最頂端的地位應具有的基本道德素養。受山鹿思想的影響,吉田松陰的松下村塾就誕生了許多勤王志士和維新大家,山鹿為作為處世之論的武士道加入的哲學要素,將武士道發展成體系而貢獻的力量都不容小覷。另外,除了士道以外的葉隱也在地方上不斷發展著其思想。

2 從幕府末期到明治時期武士階級的變遷

明治政府建立的中央集權的國家體制對江戶時期的幕藩體制進行了根本的顛覆,地方的割據勢力武家也隨之瓦解。武士的無上地位甚至是其權利、俸祿也被新政府否定,武士們被取締轉而尋求向士族的改變。

2.1 幕府末期武士階級的思想變化

談到幕府末期的武士思想,首先應當提到水戶學派的尊皇思想和國體論。水戶藩的思想家會澤正志齋在列強強迫日本開國的時代,在民族主義基礎上向天皇提出中肯的建議,其思想和攘夷論一起為中央集權制的產生提供了理論基礎。

另外,受貨幣經濟的影響,武士也有了積極的經濟行為。在儒家思想中,武士行商是禁忌的行為,但為了應對外國入侵,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經濟政策,來推進諸如國防論和富國強兵論的施行。當然這些經濟政策也推動了日本體制機制的改革。而且隨著國內經濟問題的暴露,許多下級武士生活困窘,許多不滿分子成為了幕府解體的中堅力量。

2.2 促使武士階級消亡的一系列改革和事件

遠山茂樹曾說:“畫時期的明治維新,起于天保十二年的幕政改革,終于明治十年的西南戰役,這三十七年也是絕對主義形成的過程”。在改元到明治的短短十年間,就讓武士這一階層走向消亡,其速度令人驚嘆。

從明治二年的版籍奉還開始,廢藩置縣,一系列的秩祿處分廢除了封建武士的財政特權,明治六年又頒布征兵令徹底剝奪了武士作為固定戰斗人員的存在價值,明治九年廢刀令禁止武士佩戴作為支配階級象征的武士刀,明治十年發動西南戰爭徹底鎮壓了不平士族的反亂。明治時期可謂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以和平的方式對存在了三百多年的,作為戰士和國家俸祿人員的武士階級進行了取締。

2.3 明治時期的士族

士族的概念基本上是指伴隨明治二年的版籍奉還,取而代之的法律認可的擁有族籍階層。雖然他們承擔的責任及所處的階層與舊武士無異,而且其人員也多為舊武士及其后代,但不能將士族和舊武士同樣看待。

深谷博治認為高等士族是指在近代日本大改革的時期,在所處領域具有權威性的人群,他將高等士族劃歸五類:一、明治政府的官員多為高等士族,二、受過中等以上教育的高等士族多成為了社會指導層,三、明治時期自由民權運動的領袖多為高等士族,四、選出的議員多為高等士族,五、許多沒有插手傳統工商業的士族引進并發展了日本新資本主義近代產業。

可以看出士族在明治時期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還有一方面也不能忽視,與身份等級森嚴的江戶時代不同,在相對自由的明治社會,在經濟、政治及教育等方面占據指導地位的士族階級的思想、哲學及思考正在悄悄地滲入到日本社會,成為“平民的武士道”。士族人數雖不算多,但其思想滲透領域極廣,而且武士不再作為社會的施壓者被人民所抵觸,明治初期的反歐化主義的國民主義的高漲,也讓人們重新審視武士道,為其復興提供了可能性。

2.4 明治時期武士道的新流派

一、和魂的武士道

伴隨著對退出歷史舞臺的武士階級的緬懷,日本再次喚醒日本人基本理念的武士道,也就是“和魂洋才”中的“和魂”。其中首推福澤諭吉的《硬著頭皮的說法》,本書成書于明治二十四年,明治三十四年被刊登在時事新報上,他將德川時代的三河武士的武士道精神稱為“硬著頭皮”,來倡導日本人獨立自尊精神的重要性。這位功利主義極強的思想巨匠也是出身于武士家庭,可以看出其思想受到了武士道的很大影響。

在《硬著頭皮的說法》問世一年后的明治三十五年,山岡鐵舟的《武士道》問世了。鐵舟自己研習劍道和禪的奧義,再加上弟子們的抄記,完成了這部內容豐富的集武士的處世原則、思想和道德為一書的巨作。

二、皇道的武士道

從明治二十年興起的國家主義的風潮,日本主義運動的促進,加上日清日俄戰爭的勝利的影響誕生了皇道的武士道。代表作有明治三十八年出版的井上哲治郎的《武士道叢書》,他認為在日清日俄戰爭中取得勝利的是日本自古以來的武士道精神,對天皇無上的忠誠和以天皇為中心的國民道德是戰爭勝利的精神支柱,并宣傳忠誠、減私奉公以及為國家甘愿付出生命的武士道精神。關于對“武”的記述和戰士的基本心理的觀點的總括,明治時期皇道的武士道精選出版了《軍人敕諭》。

3 基督教的武士道

基督教的武士道指的是信奉基督教的舊士族中的知識分子總結出的武士道理論。明治時期的信徒代表人物有植村正久、內村鑒三以及新渡戶稻造等人,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不是明治政府的軍官,多為當時的士族。

比如大內三郎,作為明治時期信教的指導者,是有著儒學教養的武士出身,為了藩閥的繁榮,首先引進西歐的語言、思想和學問,在洋人教師的影響下,逐漸信奉基督教的。他認為“日本的基督教徒們,不僅是為了尋求自己作為民族主義者的安心立命的理論而加入基督教,也是為了構建文明開化的新日本而努力。也就是將構建西歐近代文明的啟蒙思想當作一種嚴格純潔的理論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從而使它成為新日本的精神基礎”。借用山鹿素行所著的《士道論》中的《戰分論》中的語言,來分析武士對基督教的接納,“武士們唾棄市民那種對金錢的渴望,而追求精神道德,基督教為文明的新日本的形成提供了精神和道德支撐,認為世上所追求的利是卑賤的,而上天所賜的精神信仰才是真正的財富”。

基督教和武士道的道德理論相結合,超越了武士道原本的歷史特殊性,為其的普遍性提供了可能。

4 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

新渡戶稻造出生在武士家庭,自小受到武士道教育,隨著明治維新后時代的變化,學習海外的思想和哲學,并皈依基督教,成為了日本與歐美之間交流的橋梁。他推行的武士道,是基于他從小接受的“士道的武士道”,并結合作為西方倫理道德的基督教的教義而整合出的武士道。他在其著作《武士道》的序文中寫道:“我相信神在所有的民族和國民(包括外邦人、猶太人、基督徒或是異教徒)之間建立了一種有別于舊約的契約”。佐藤全弘發表了題為《日本的基督教化》的文章來描述為在日本傳播基督教而奉獻的新渡戶稻造,他說“作為一個基督教徒和愛國并不矛盾”。新渡戶為了宣傳作為日本道德脊梁的武士道,為將舊有的日本形態和基督教思想融合發展,為將日本傳統社會的“舊約”改為“新約”,使日本人擁有屬于自己的《圣經》,寫下了這部《武士道》。

5 總結

明治時期的士族為了維護自己的領導地位,繼續發展了舊武士的思想,形成了“全民的武士化”,讓武士的思想和道德觀滲入到了普通人的觀念中。世界人民對日本的印象還是那個“武士的國度”,但大多數人心里的武士形象仍是在明治時代消亡的武士階層,現實中仍存的武士道者已變為被“士道”洗禮的東洋紳士的形象,他們汲取了舊武士思想中的優秀傳統,又進行改良,其形象不是更接近大家心中的優秀武士嗎?新渡戶稻造也是自小接受到被美化后的武士形象影響,長大后自己審視歐美人對武士的真正印象,而完成的巨作《武士道》的吧。

武士道隨著歷史的變遷一定是有許多的側面的,從武者的修煉,到戰陣訓、士道的確立、武士階級的消亡等多個時期,到明治時期已經有許多形式。前兩者武士道的思想哲學全然是日本本土所固有的,在對外傳播過程中難免會產生許多歧義,但“基督教的武士道”將基督教的價值觀與武士道的精神相融合,更利于向世界傳播武士道,得到了極高的贊譽。

參考文獻

[1]石井紫郎《近代武家思想》巖波書店1974

[2]今枝愛真《禪宗的歷史》至文堂1962

[3]內村鑒三《代表的日本人》巖波新書1995

[4]遠山茂樹《明治維新》巖波現代文庫2000

[5]新渡戶稻造《武士道》教文館2000

猜你喜歡
武士道基督教
基督教與葡萄文化——以《圣經》為中心的考察
基督教中國化的神學思考與實踐
明確路向,踐行基督教中國化——以福建基督教為例
“武士道轉型”詮釋的新體系
——讀張崑將《電光影里斬春風——武士道分流與滲透的新詮釋》
明治初期“立身出世思想”強大影響力管窺
種類型的“基督教哲學”
基督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工作的發展
井上哲次郎武士道論考
關于20世紀80年代以來瀾滄基督教調適及發展的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