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我國地方戲曲的傳承與發展

2016-08-04 06:07李俊玲
青春歲月 2016年4期
關鍵詞:豫劇戲曲傳統

李俊玲

【摘要】在現代文化思想的不斷沖擊下,我國地方戲曲的發展空間受到嚴重阻礙,怎樣傳承并發展我國的傳統文化是當下所需解決的主要問題。本文將以豫劇為例,分析當前豫劇的發展現狀,并對豫劇未來的傳承與發展提出了有效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地方戲曲;豫??;傳承與發展

一、豫劇的起源

豫劇,又叫河南梆子,它是一種土邦戲劇,有關豫劇的起源時間和地點到目前還沒有一種較為明確的答案。不同的書籍對豫劇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在余芬蘭的《豫劇》書中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在明末秦腔與蒲州梆子傳入河南,并和當地的民歌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豫??;第二種說法是豫劇直接傳承自北曲弦索調;第三種說法是在明朝中后期流行的小令吸收了弦索,進而發展成了豫劇。另外該書還認為豫劇在乾隆時期就已經在中原地區較為盛行。還有一些書中認為,僅從起源時間來看,在清代雍隆年間,梆子已經在河南生成。在我國人類學思想中,文化具有一定的傳播特性,同時文化自身就是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創造形成的。所以,地方戲曲中的豫劇無論是本土生成還是經改造后的外來劇種,總體來講它都是在學習創造的基礎上形成的,因為不管是事物還是劇種,都需要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變遷,同時才能與人們的審美觀念相一致。除此之外,地方戲曲的起源也與當地的民俗風情是緊密相聯的。對于藝術來說,不管它的藝術表現形式是怎樣創造出來的,經長時間人文環境和地理因素的影響也會具有當地的藝術特色。針對豫劇的起源時間,絕大多數的人文學者都認為它是在清雍隆年間形成。這種結論的判斷實際上也是在一定的歷史經驗的基礎上而得出的。放眼到歷史時期,唐朝的貞觀之治與開元的盛世年間文化最為昌盛,不管是宮廷還是民間的樂曲都在我國音樂史中有很大的影響,唐朝的詩歌在文學史上更是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北宋時期,國家的經濟開始迅速發展,達到了當時封建社會的一個頂峰,在這一階段,文學、藝術等各種學科都取得了較大成果。由此,我們完全可以看出,國家歷史階段中文化的發展速度與社會的經濟和人們的生活水平息息相關,而在我國歷史中清雍隆鼎盛時期,國家穩定,百業興旺,所以,在這種繁榮昌盛的社會狀態下像豫劇這樣的傳統文化藝術能夠得到快速發展也是合情合理的。

二、豫劇在傳承和發展中所面臨的不利因素

1、生產方式與社會習俗的改變

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不論是交通工具、通訊方式,還是文化教育等模式都開始向現代化的方向發展。以往傳統的公企制度也開始逐漸由個企或者私企所替代,在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變化中,將嚴重阻礙了幾百年來豫劇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道路。

2、豫劇自身發展所存在的問題

大部分的傳統豫劇都是根據歷史故事、民間神話典故而創作改編的,在時代的發展變化進程中,人們的生活也隨之發生了改變,但是豫劇的創作卻沒有跟隨時代的潮流而改變,使觀眾失去了對豫劇的新鮮感。由于豫劇在樂隊體系的編制上太過龐大,所以無法滿足現代觀眾隨時欣賞的需求。

3、新媒體的進入,改變了人們的審美觀念

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流行樂曲出現在人們面前,簡單易懂的音樂曲目讓不同年齡段的人們都為其所動,再加上一些符合時代潮流的音樂劇的出現,更是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眼球。而傳統豫劇的唱法形式過于單一,音樂旋律不符合當前現代人的審美情趣,使得傳統豫劇在傳承的道路上遇到了瓶頸。

三、豫劇在傳承與發展中的有效解決途徑

1、豫劇的創作要與時俱進

對于豫劇來說,其在創作過程中除了要編創一定的傳統劇目外,還要在內容上與當今時代的發展相適應,在選材上符合時代的變化發展規律,符合現代年輕人的品位,并與人們所關心的真正問題緊密相聯。

(1)豫劇的題材及內容。在編創豫劇的題材和內容時,可以根據當今社會的熱點事件來編寫。例如,可以關注網絡微博中的熱點話題,反腐、婆媳等較為貼近人們生活特別是人們關注度較高的問題。豫劇題材和內容創作的原則是,既要傳承豫劇的優秀文化傳統,又要讓豫劇的內容符合實際,貼近人們的生活。

(2)曲詞的寫作。在編寫豫劇的曲詞時,可以使用當前現代人較為常用的語句,盡可能的與當前現代人之間建立共同的語言。近幾年,在時代的不斷發展中,《新聞聯播》在內容上也有了一定的改變,與當前社會熱點相聯系,甚至使用網絡中較為熱點的事件,為《新聞聯播》注入了各種新的元素。因此,在對豫劇曲詞的寫作上也應該與時代的發展同步,尤其是與現代青年人的興趣達成一致,從而引起他們的共鳴。

(3)和流行歌曲相結合。在當前的社會發展規律中可以看到,無論流行歌曲是否具有傳統文化的藝術性,它都是傳播速度最快的藝術形式。在流行歌曲當中,也有把戲曲融合在一起的曲目,比如李玉剛的《新貴妃醉酒》,這首歌十分具有代表性,人人皆知。另外,它的唱法也很容易讓人接受,不僅具有流行性,同時也把京劇融入其中,讓人們可以感受到京劇的唱腔。所以,豫劇也可以完全使用這種手法,把豫劇的曲調與流行歌曲融合到一起,從而增加豫劇的受眾群。

2、豫劇的傳播形式要多樣化

目前,我國豫劇較為成功的傳播方式就是《梨園春》,它把傳統豫劇的劇種和現代媒體結合在一起,完全走進老百姓的生活中。這種傳播方式改變了傳統豫劇臨時搭建舞臺演出的局限性,讓更多的觀眾可以從中了解豫劇,在《梨園春》中有許多打擂環節,這是新增添的一種競技成分,極大地調動了觀眾觀看豫劇的積極性,同時也增添了與觀眾之間的互動,因此取得了影響力較大的社會效果。從這點就可以看出,豫劇可以加大與媒體之間的結合形式。比如,當前有許多以地方特色為主體的電視劇都會融入一些地方戲劇,像《大宅門》,不僅在電視劇中會出現京劇的演出,京劇的曲調也會以背景音樂的形式貫穿在電視劇中;還有一些東北系列的電視劇,也會把“二人轉”這種民間藝術形式貫穿其中,讓觀眾在感受電視劇劇情的同時,也可以了解此種文化形式。因此,豫劇也可以運用這種方式來擴大豫劇的傳播力度,這種方式并不是把豫劇作為劇中的主打,而是貫穿在現代人所喜愛的電視劇情節中,讓觀眾在無意識的狀態中了解豫劇。

3、把豫劇數字化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人們在觀看各種電影及演出時都會利用數字科技。以往的不真實場景已經無法滿足現代觀眾的需求,因此,利用數字化模式來傳承并發展豫劇也是當務之急。比如,可以在LED屏幕的作用下使整個演出的場景數字化。在最近幾年的春節晚會中,數字化的LED大屏幕就吸引了大量觀眾的眼球,晚會節目中在演唱《風吹麥浪》曲目時,屏幕上隨之出現了大片金燦燦的麥田,這種感覺完全可以把觀眾帶入其中,使其更好的享受歌曲的真實意境。數字化手段這種模式可以很直觀的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感受,而不是僅憑想象,如果在豫劇中使用這種方式,也同樣會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四、結語

在以上對豫劇的分析中我們能夠深刻體會到,地方戲曲不僅是地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同時也是歷史留給我們不可替代的寶貴財富,因此,在當今社會現代文明的不斷沖擊下,我們在了解地方戲曲在傳承與發展中存在問題的同時,要利用現代技術與媒體手段,使地方戲曲在市場的進程中不斷發展,從而為地方戲曲培養更多的傳人。

【參考文獻】

[1] 王剛要. 對河南越調傳承與發展的策略分析[J]. 神州, 012(6):54.

[2] 付 捷. 論信息社會中戲曲的傳承與發展[J]. 河南示范大學學報, 2010(37):32-35.

[3] 劉詠蓮. 音樂人類學視野下的音樂教育——約翰.布萊金思想研究[M].蕪湖:安徽示范大學出版社, 2010:190.

猜你喜歡
豫劇戲曲傳統
中外大學生體驗非遺戲曲文化
戲曲從哪里來
傳統戲曲
家校共育成合力,傳承河南豫劇
豫劇現代化進程分析
少年力斗傳統
河南省將戲曲納入大中小學課程
通過文化體制改革推動豫劇文化產業發展
清明節的傳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