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突下單孔胸腔鏡手術在前縱隔腫瘤切除中的應用

2016-08-05 19:13吳偉斌曾貴青呂文強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9期
關鍵詞:腫瘤

吳偉斌?曾貴青?呂文強

【摘要】 目的 對劍突下單孔胸腔鏡手術在前縱隔腫瘤切除中的應用效果予以探究并剖析。方法 36例前縱隔腫瘤患者, 按照手術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行開胸腫瘤切除術)與觀察組(行劍突下單孔胸腔鏡手術), 各18例。觀察比較兩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時間, 住院時間、術后疼痛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24.12±5.11)ml、術后引流時間(1.81±0.42)d、住院時間(6.74±1.28)d、術后疼痛評分(2.21±1.18)分均優于對照組的(117.21±17.24)ml、(4.21±1.18)d、(11.23±1.95)d、(4.39±2.35)分, 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5.5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3%, 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了加快患者術后機體的恢復, 減少并發癥發生率, 建議臨床胸外科為前縱隔腫瘤患者實施劍突下單孔胸腔鏡手術方案。

【關鍵詞】 劍突;單孔胸腔鏡;前縱隔;腫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033

前縱隔腫瘤是常見的縱隔腫瘤, 臨床上以手術治療為首選方案, 隨著醫療科技的迅猛發展, 胸腔鏡在手術治療縱隔腫瘤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多數患者治療后獲得了良好預后, 改善了生存質量[1]。文中隨機選取36例前縱隔腫瘤患者作為實驗對象, 其中對觀察組的18例患者行劍突下單孔胸腔鏡手術治療, 相比行開胸腫瘤切除術治療方案而言, 對患者帶來的創傷小, 且安全可靠, 就此展開實驗探討, 現將具體實驗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36例前縱隔腫瘤患者作為實驗對象, 均為本院胸外科自2014年5月~2015年4月接收, 為了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將其按照手術方法不同分成對照組(行開胸腫瘤切除術)與觀察組(行劍突下單孔胸腔鏡手術), 各18例。對照組中, 男11例, 女7例, 年齡45~68歲, 平均年齡(53.41±5.48)歲, 觀察組中, 男10例, 女8例, 年齡47~69歲, 平均年齡(53.82±5.51)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患者入院后均經X線、CT等影像學檢查后, 根據病變生長縱隔的區域及腫瘤的密度以及鄰近器官的關系進行診斷, 均確診為前縱隔腫瘤。排除標準:排除先天性心臟病、腎病等患者, 排除不愿意在實驗授權書上簽字的患者[2]。

1. 3 方法

1. 3. 1 對照組 對照組實施胸外科常規手術治療, 即對患者行開胸腫瘤切除術, 手術前先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 確保符合手術治療條件, 之后按照手術操作規范逐步進行。

1. 3. 2 觀察組 觀察組實施劍突下單孔胸腔鏡手術治療, 同樣在手術前先對患者進行常規檢查, 確保符合手術條件后, 取仰臥位, 實施全身麻醉處理。在患者劍突下做一長約4 cm的縱切口, 于胸骨后與縱隔胸膜間分離腫瘤并做血管結扎處理, 之后將完整的腫瘤全部徹底切除?;颊呤中g結束后, 用滅菌注射用水沖洗切口, 留置前縱隔引流管后縫合切口, 最后將切除的腫瘤組織送病理檢查。

1. 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 其中包括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時間, 住院時間, 采用術后疼痛評分法(Prince-Henry)評定患者術后疼痛情況, 并比較并發癥發生情況。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時間、住院時間、術后疼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5.55%低于對照組的3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3 討論

經臨床實踐及研究發現, 前縱隔腫瘤患者主要以干咳、頸部和上胸部水腫及靜脈怒張、聲音嘶啞、肋間神經痛、胸痛伴胸悶為主要臨床表現, 還有少部分病例無明顯或典型癥狀, 因此, 治療中能夠有效消除患者的病灶和腫瘤, 減輕痛苦, 提高機體免疫力尤為重要[3]。文中詳細探究了兩種手術治療方案:劍突單孔胸腔鏡手術和開胸手術, 其中前一種手術方案,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安全可靠, 且利于患者術后恢復, 該方案在應用過程中不未包含肋間切口, 避免了對患者肋間神經的損傷, 非常值得推廣使用。

醫療科技的迅猛發展, 胸腔鏡手術治療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 該方案以痛苦少、創傷小、并發癥發生率少等優越性, 在操作過程中, 其解剖結構相對比較簡單, 于胸腔鏡下可獲得更清晰的手術視野, 便于鈍性分離周圍粘連和腫瘤[4]。除此之外, 相比傳統開胸手術方案來說, 在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疼痛評分及引流時間方面均占有較大的優勢, 由此可見, 劍突下單孔胸腔鏡手術是前縱隔腫瘤患者的理想手術方案, 有利于提高術后生存質量[5]。手術需要注意:劍突下切口法進行后段解剖時具有一定的操作難度, 醫生要認真仔細進行。本次實驗研究結果顯示:在臨床指標方面,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時間、住院時間、術后疼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在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方面, 觀察組的5.55%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3%(P<0.05)。

綜上所述, 為了加快患者術后機體的恢復, 減少并發癥發生率, 建議臨床胸外科為前縱隔腫瘤患者實施劍突下單孔胸腔鏡手術方案。

參考文獻

[1] 陳文, 吳曉陽, 張璐, 等.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肺疾患的療效分析.中國臨床醫學, 2015, 22(6):754-756.

[2] 姜冠潮, 李鳳衛, 李曉, 等.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肺動靜脈切斷順序對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的影響.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14, 30(9):513-516.

[3] 周逸鳴, 姜格寧, 朱余明, 等.單中心連續2000例全胸腔鏡肺葉切除中轉開胸分析.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13, 29(8):477-479.

[4] 李運, 趙輝, 姜冠潮, 等.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血管損傷致出血的應對措施.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 2014, 30(3):133-136.

[5] 楊帆, 李曉, 王俊, 等.連續300例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及中期隨訪分析.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11, 18(2):95-98.

[收稿日期:2016-04-18]

猜你喜歡
腫瘤
中西醫結合護理在腫瘤化療中的應用
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治療淺表性膀胱腫瘤的效果觀察
腫瘤標志物檢查需要空腹嗎
致命腫瘤忽然消失
腫瘤標志物的認識誤區
腫瘤標志物,你該知道這些事兒
腫瘤標志物也有“障眼法”
“餓死”腫瘤的納米機器人
腫瘤標志物正常不等于沒有腫瘤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