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術及介入治療晚期肝門部膽管癌臨床對比研究

2016-08-05 19:49鄧小強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9期
關鍵詞:介入治療手術治療

鄧小強

【摘要】 目的 采用手術及介入兩種方法治療晚期肝門部膽管癌, 對比其臨床效果。方法 95例肝門部膽管癌患者, 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手術組(46例)及介入組(49例 ), 分別給予手術及介入治療, 并比較兩組總膽紅素、存活時間、治療時間及費用、并發癥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總膽紅素含量與治療前比較均明顯降低(P<0.05), 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存活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介入組治療時間及費用均優于手術組(P<0.05);介入組并發癥發生率(8.16%)低于手術組(23.91%),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介入治療方法對晚期肝門部膽管癌進行治療, 在保證治療效果與常規手術治療基本相同的條件下, 降低了治療費用及時間, 且并發癥發生率較低, 可作為優選治療方法進行推廣。

【關鍵詞】 手術治療;介入治療;肝門部膽管癌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058

膽管癌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腫瘤之一, 其中肝門部膽管癌占其全部的60%以上[1]。肝門部膽管癌患者發病早期無明顯異常癥狀及體征, 且該病病變部位較為特殊, 加之病變惡化程度高, 因此預后較差[2]。臨床常根據患者具體情況, 采用手術或介入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本研究選取95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分析兩種治療方法對患者的影響,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治療的 95例肝門部膽管癌患者的臨床資料, 男69例, 女26例, 平均年齡(62.18±9.51)歲?;颊呔霈F上腹不適、乏力、納差等臨床表現, 經實驗室檢測發現, 患者總膽紅素(即血清白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并結合影像學檢查進行確診。根據患者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手術組(46例)和介入組(49例), 其中手術組, 男34例, 女12例, 平均年齡(60.04±9.17)歲, Ⅲ型33例, Ⅳ型13例;介入組, 男35例, 女14例, 平均年齡(65.01±9.89)歲, Ⅲ型33例, Ⅳ型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1. 2. 1 手術組 27例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治療, 包括15例患者行肝右葉切除術(其中4例切除伴尾狀葉 ), 12例患者行肝左葉切除(其中2例切除伴尾狀葉 )切除病變部位的同時對十二指腸韌帶部分進行進行淋巴結清掃, 并檢查是否有腫瘤組織殘留;19例患者行姑息切除術, 聯合膽管空腸吻合術進行引流。

1. 2. 2 介入組 根據患者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介入方法, 包括:經皮穿肝膽管引流術 (PTCD)19例、內窺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 (ERCP)13例, 采用兩種方法聯合治療 17例, 其中部分患者行多次介入治療。對患者采用介入治療, 主要原因為:①患者因年齡較大或營養不良, 導致無法承受手術治療;②腫瘤出現肝內轉移或遠處轉移, 無法進行手術切除;③患者肝門血管受累嚴重[3]。

1. 3 觀察指標 對比患者治療前后總膽紅素含量、治療時間、費用及術后并發癥情況, 對患者術后進行為期2年的隨訪, 記錄其生存時間及至隨訪結束后存活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治療前后總膽紅素含量及存活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后總膽紅素含量均明顯下降(P<0.05), 兩組治療后總膽紅素含量及存活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治療時間及費用比較 介入組治療時間及治療費用均明顯優于手術組(P<0.05)。

2. 3 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 手術組出現并發癥11例(23.91%), 包括4例吻合口瘺, 2例消化道出血, 3例膽漏及2例膽道感染;介入組出現并發癥4例(8.16%), 包括3例膽道感染及1例消化道出血;介入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手術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肝門部膽管腫瘤生長較為緩慢, 且前期無異常癥狀, 臨床上對其進行診斷的主要依據是肝內膽管擴張及梗阻性黃疸的產生, 絕大多數患者由于黃疸而就醫, 但此時, 腫瘤細胞生長已發展至中晚期, 無法將腫瘤徹底清除, 且腫瘤具有易復發的特點, 解除患者梗阻情況后, 大多數患者出現復發等現象。臨床上常采用手術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 而對于無法耐受手術的患者則以介入治療為主, 有研究指出, 肝門部膽管癌患者僅有一小部分死于該疾病, 絕大多數患者由于膽道長期梗阻, 導致肝腎功能嚴重降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膽道感染等并發癥而引起死亡[4]。

本研究兩組治療后總膽紅素水平明顯下降(P<0.05), 而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且兩組患者生存時間及2年后生存率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兩種治療方法對梗阻性黃疸均具有明顯作用。介入組治療時間及治療費用均占有明顯優勢(P<0.05), 且患者術后并發癥較少, 說明介入治療對患者機體的損害較小, 且介入組患者年齡、營養狀態及病情發展與手術組相比, 均處于劣勢, 更加說明了介入治療對患者機體的損傷較小。

總之, 采用介入治療方法對晚期肝門部膽管癌進行治療, 在保證治療效果與常規手術治療基本相同的條件下, 大大降低了治療費用及時間, 且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 可作為優選的治療方法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會星, 史憲杰.肝門部膽管癌的診治進展 .解放軍醫學院學報, 2014, 35(1):98-101.

[2] 張超, 龔昭, 夏輝. 120例晚期肝門部膽管癌手術療效觀察 .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2014, 36(1):87-88.

[3] 孟曉明, 賈寶洋, 徐洪軍, 等.手術與介入治療中晚期肝門部膽管癌的臨床療效對比.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16):3549-3550.

[4] 邵益, 嚴盛, 張啟逸, 等.肝動脈切除重建在肝門部膽管癌根治術中的應用.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12, 27(12):961-965.

[收稿日期:2016-03-04]

猜你喜歡
介入治療手術治療
心血管介入治療后拔管反應的臨床研究
肱骨骨折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的療效對比
高頻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下髖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療探討
腦動脈瘤手術治療患者的臨床路徑護理效果觀察
甲狀腺癌規范化治療基礎上的個體化處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和靜脈溶栓治療后心率變異性的影響研究
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介入治療中替羅非班的應用及意義探究
探討氯吡格雷預防冠心病介入治療心血管的臨床療效
手術治療高眼壓狀態下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