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腔鏡和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對比

2016-08-05 21:16趙勇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9期
關鍵詞:胸腔鏡非小細胞肺癌

趙勇

【摘要】 目的 比較胸腔鏡和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療效和影響。方法 9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 隨機分成試驗組和對照組, 各45例。試驗組給予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 對照組實施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 觀察兩組療效。結果 試驗組術后出現傷口愈合不全2例、肺不張4例、局灶炎癥3例, 對照組術后出現傷口愈合不全9例、肺不張11例、局灶炎癥17例, 試驗組術后出現傷口愈合不全、肺不張、局灶炎癥等不良情況均比對照組少,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術后各時段的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明顯高于試驗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實施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可以有效減少患者術后不良情況的發生。

【關鍵詞】 非小細胞肺癌;肺葉切除術;胸腔鏡;開胸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067

肺癌在我國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點, 其中 80%的肺癌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1]。有研究表明, 非小細胞肺癌的惡性程度相對較低, 存在微轉移灶的威脅, 需要在患病的早期進行淋巴清掃[2]。如果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采用不當的治療方式, 不僅會給肺癌患者帶來不少痛苦, 而且會給患者帶來諸多不利的影響。大量的臨床資料顯示,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給予胸腔鏡肺葉切除術進行治療, 患者術后的各項指標恢復以及心理健康效果更佳。本研究針對目前臨床的現狀, 比較兩種肺葉切除術對患者身體各機能恢復的影響?,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本院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9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各45例。對照組年齡49~81歲, 平均年齡(57.2±9.1)歲;體重51.8~77.4 kg, 平均體重(59.7±6.4)kg。試驗組年齡44~79歲, 平均年齡(51.2±9.8)歲;體重50.8~81.4 kg, 平均體重(61.5±6.9)kg。兩組患者年齡、體重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囑兩組患者在手術前停止任何藥物的使用, 在手術期間兩組患者均采用全身靜脈麻醉的方式配合治療。試驗組患者給予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①囑患者側臥位, 保證患者的病灶部位肺部出現萎陷。②在患者腋下中線第7肋骨放置一個胸腔鏡套管。③于患者腋前線靠第4肋骨胸大肌后方到背部闊肌前面部分做約6 cm的小切口。④在胸腔鏡的指引下, 依次分離血管和神經組織, 再根據患者肺葉的病變情況和切除肺葉的狀況進行全面的病變清理。對照組患者進行開胸肺葉切除術進行治療:①全身麻醉后, 用手術刀在患者胸部約第6肋骨處切開一個12 cm的口子。②從切口處依次分離開周圍的組織、血管, 切斷阻撓的肌腱。③用手術裝置保持切口張開, 在肉眼下直接針對病變的肺部以及淋巴組織進行切除。觀察比較兩組術后不良情況及 VAS評分。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術后不良情況比較 實施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的試驗組術后出現傷口愈合不全、肺不張、局灶炎癥等不良情況均比實施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的對照組少, 兩組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VAS評分比較 實施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的對照組術后各時間段VAS評分均明顯高于實施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的試驗組, 兩組比較,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目前全球癌癥中肺癌是臨床上最常見的疾病, 死亡率居于第一位[3]。由于肺癌的高致死率, 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患者以及家屬身心疲憊。

非小細胞肺癌是一種癌細胞生長分裂較慢, 擴散轉移相對較晚的疾病, 占肺癌總數的80%~85%[4]。由于非小細胞肺癌在癌癥中占的比例較大, 因此, 采用合理科學的治療方案體系是當下針對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期間亟待解決的問題。研究顯示, 肺癌患者治療期間得不到合理科學的治療方式會導致患者的傷口愈合不全、肺不張、局灶的炎癥等不良現象。近年來國內外肺癌外科治療指南中將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作為外科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可供選擇的手術方法之一, 并加以推薦[5]。其優點如下:①和傳統的治療方式相比, 手術的創傷比較小, 術中的出血量明顯的降低。②減輕了手術麻醉過后所帶來的疼痛感, 縮短了患者的恢復時間。③減少了患者胸腔內的引流量, 降低了手術感染的發生率, 利于胸腔引流導管的提前拔出[6]。④由于手術的切口小, 不影響患者的美觀, 更加的人性化。

本文研究數據顯示, 對于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進行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 試驗組術后出現傷口愈合不全2例、肺不張4例、局灶炎癥3例, 對照組術后出現傷口愈合不全9例、肺不張11例、局灶炎癥17例, 試驗組術后出現傷口愈合不全、肺不張、局灶炎癥等不良情況均比對照組少,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后各時間段VAS評分均明顯高于試驗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患者進行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可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自身健康狀況, 提高手術的治療效果, 使患者更加的自信和開朗, 并可有效減少患者術后不良情況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羅國軍, 張利, 陳曉波, 等.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與開胸肺葉切除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療效分析.臨床肺科雜志, 2012, 17(6):1096-1098.

[2] 唐中明, 徐鑫.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與開胸肺葉切除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療效對比研究.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3, 17(11):62-63.

[3] 黃佳, 趙曉菁, 叮征平, 等.單向四孔法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 2012, 19(2):125-126.

[4] 徐馳, 曾志勇, 劉道明, 等.胸腔鏡與常規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比較.中國內鏡雜志, 2012, 17(10):1032-1033.

[5] 胡欣春.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與開胸肺葉切除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對比研究.中國當代醫藥, 2013, 20(36):67-68.

[6] 張雪飛, 史小男, 韓彪.胸腔鏡與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近期療效的系統評價.中國肺癌雜志, 2012, 15(17):422-423.

[收稿日期:2016-01-26]

猜你喜歡
胸腔鏡非小細胞肺癌
胸腔鏡下交感神經鏈切斷術治療手汗癥的圍手術期護理分析
局麻劍突下單切口胸腔鏡雙側交感神經阻斷術治療手汗癥的臨床研究
不同肺復張方法應用于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中的臨床效果比較
胸腔鏡下肺大泡切除縫扎術治療自發性氣胸的臨床效果
胸腔鏡下胸膜活檢術對胸膜間皮瘤診治的臨床價值
體位護理對胸腔鏡手術術后快速康復的應用
培美曲塞聯合順鉑與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在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CT引導下射頻消融聯合靶向治療對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培美曲塞聯合卡鉑治療復發轉移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評價
中西醫結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