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對二級預防的依從性及其與長期預后的關系

2016-08-05 22:15單宏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9期
關鍵詞:依從性

單宏

【摘要】 目的 探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PCI)后患者對二級預防的依從性及其與長期預后的關系。方法 262例PCI術后患者, 對其進行隨訪, 調查的藥物包括他汀類、鈣通道拮抗劑(CCB)、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酶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硝酸酯類、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 探討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吸煙狀況和主要心臟不良事件(MACE)發生情況之間的關系。結果 術后患者他汀類、CCB、β受體阻滯劑、ACEI/ARB、硝酸酯類、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應用率分別為82.8%、20.2%、65.3%、40.1%、46.2%、97.7%, 隨訪時分別為66.0%、17.6%、55.7%、35.9%、35.1%、92.7%, 14例(5.3%)患者術后停用雙重抗血小板治療藥物, 8例 (3.1%)患者術后停用所有藥物。手術前吸煙者142例(54.2%), 術后大多數患者徹底戒煙, 但隨訪時有47例(17.9%)患者沒有徹底戒煙。停藥患者和術后吸煙患者MACE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率顯著高于未停藥患者和戒煙患者 (P<0.05)。結論 接受PCI治療的冠心病患者術后對于二級預防具有良好的依從性, 術后??寡“逯委熕幬锖臀鼰熁颊叩念A后較差。

【關鍵詞】 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二級預防;依從性;預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138

冠心病是由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 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而引起的心臟病。我國冠心病的發病率帶有顯著的地區差異, 但總體來說呈現上升趨勢, 在很多發達國家, 冠心病的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PCI是緩解冠心病患者癥狀的有效方法之一, 適用于藥物控制不良的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其通過經心導管技術疏通狹窄甚至閉塞的冠狀動脈管腔, 從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2]。目前, 冠心病治療的基礎仍然是藥物治療。研究指出, 對穩定型冠心病患者單純應用最佳藥物治療的效果與PCI聯合最佳藥物的效果相當。但在很多臨床實踐中發現, 接受PCI治療的患者對于二級預防依從性下降, 停止藥物治療加之不良生活習慣的恢復不良心臟事件的發生率升高[3]。因此, 本研究則主要是對PCI術后患者對二級預防的依從性及其與長期預后的關系進行探討, 現將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受PCI術后的26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183例, 女79例, 年齡35~86歲, 平均年齡(58.3±11.8)歲。合并高血壓138例, 糖尿病39例, 吸煙142例, 血脂異常32例。臨床疾病主要為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170例, 有心肌梗死史89例, 穩定型心絞痛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療, 其操作程度規范可靠。手術路徑:經橈動脈徑路者171例(65.3%), 經股動脈徑路者91例(34.7%)。其中11例(4.2%)因為病變彌漫以及血管過小進行經皮冠狀動脈球囊成形術(PTCA)治療;直接支架者78例(29.8%), 其余為PTCA聯合支架植入。

1. 2 研究方法 通過電話和門診兩種方式對患者的用藥情況、吸煙情況和不良事件發生情況進行隨訪。調查藥物主要為他汀類、CCB、β受體阻滯劑、ACEI或ARB、硝酸酯類、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不良事件包括心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全因性死亡、心因性和非心因性死亡、心力衰竭、因心臟病住院。其中MACE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全因性死亡。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冠心病患者用藥情況 平均隨訪時間為(18.3±12.2)個月。

PCI術后有>1/2的患者服用β受體阻滯劑和他汀類藥物, 有>1/3的患者服用硝酸酯和ACEI/ARB, 隨訪時患者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服藥率下降, 其中最為明顯的是他汀類藥物。有14例(5.3%)患者術后停用雙重抗血小板治療藥物, 8例(3.1%)患者術后停用所有藥物。停藥的患者中絕大多數時間>6個月,

2. 2 患者吸煙情況 262例患者中手術前吸煙者142例(54.2%), 術后大多數患者徹底戒煙, 但隨訪時有47例(17.9%)患者沒有徹底戒煙。

2. 3 患者對二級預防依從性和臨床預后關系 停藥組患者MACE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率顯著高于未停藥組(P<0.05)。見表2。術后吸煙組患者MACE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率顯著高于戒煙組(P<0.05)。

3 討論

冠心病最為基礎和重要的治療方式仍然是藥物治療, 其能有效緩解患者癥狀, 延緩冠心病的進程, 延長患者的生命, 降低病死率。大量研究證明, 他汀類、ACEI/ARB、抗血小板藥物、β受體阻滯劑能夠通過降壓、抗血小板、調脂等干預斑塊, 有效改善患者預后。因此, 即使是接受PCI治療的患者術后也應該堅持應用藥物, 來改善預后。他汀類、ACEI/ARB、抗血小板藥物、β受體阻滯劑類等4類藥物對于冠心病患者改善預后有效, 硝酸酯類和CCB則主要用于對癥治療, 因此本研究選擇了這幾種臨床常用藥物[4]。冠心病藥物治療的核心是抗血小板治療, 該藥物應終身服用, 對于接受PCI治療尤其是置入藥物洗脫支架的患者也應進行雙重的抗血小板治療, 防止血小板發揮作用出現支架內血栓的發生。有研究指出, 接受PCI治療的患者應該進行雙重抗血小板治療長達1年或更長, 但具體時間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本研究結果顯示, 大部分患者PCI治療后仍能堅持進行抗血小板的治療, 其中97.7%應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患者術后仍有92.7%的患者堅持應用, 這說明本組患者對于抗血小板治療具有較好的依從性, 但同時也還需要進一步的隨訪和健康教育來提高患者的依從性[5]。

吸煙、不合理膳食、缺少體力活動、過量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是冠心病主要危險因素和誘因, 其中吸煙尤其是對心血管系統產生很多不利影響。因此冠心病患者要求完全徹底的戒煙。但在臨床實踐中, 仍有患者在住院治療或出院后繼續或重新吸煙。本研究中262例患者中手術前吸煙者142例(54.2%), 術后大多數患者徹底戒煙, 但隨訪時有47例(17.9%)患者沒有徹底戒煙, 這說明即使有良好的控制, 仍有一部分患者未完全戒煙, 因此還需要在臨床工作中加強患者的戒煙意識, 強化健康教育[6]。本研究分析了是否繼續進行抗血小板治療和是否完全戒煙對于長期預后的影響, 結果顯示停藥組和術后吸煙組患者MACE和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發生率顯著高于未停藥組和戒煙組(P<0.05), 這也進一步提示了PCI術后抗血小板治療和戒煙的重要性[7, 8]。

綜上所述, 接受PCI治療的冠心病患者術后對于二級預防具有良好的依從性, 術后??寡“逯委熕幬锖臀鼰熁颊叩念A后較差。

參考文獻

[1] 李時樂.冠心病患者PCI術后二級預防現況及其預后的調查研究.天津醫科大學, 2014.

[2] 張麗君, 黃淑田, 王瑞英, 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冠心病患者雙聯抗血小板藥物應用時間與預后的相關性研究.中國心血管雜志, 2015(2):114-118.

[3] 王慧麗, 楊淵, 丁榮晶, 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1年患者抗血小板治療用藥依從性的調查研究.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4, 18(3):243-246.

[4] 嚴臘梅, 陳建寧, 孫煒, 等.電話隨訪對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患者雙聯抗血小板治療依從性的影響.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3, 19(11):1292-1294.

[5] 胡鑫, 李幗英, 舒婧, 等.隨訪系統在冠心病介入患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3, 19(4):398-400.

[6] 張亞梅, 陳慶偉. PCI術后1年患者雙聯抗血小板藥物治療依從性隨訪研究.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2011, 36(4):503-506.

[7] 池菊芳, 郭航遠, 彭放, 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長期聯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療的安全性評價.中國全科醫學, 2008, 11(14):1254-1256.

[8] 王振娟, 周樹軍, 宗文倉, 等.基層醫院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后中斷抗血小板藥物對預后的影響.中國藥業, 2016, 25(7):95-97.

[收稿日期:2016-02-16]

猜你喜歡
依從性
子宮托治療盆腔器官脫垂依從性分析及護理干預
健康教育對哮喘患者吸入治療的依從性和療效的影響分析
應用PDCA循環法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對醫院感染的影響
藥學服務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用藥依從性
護理干預對更年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
有效固定胰島素泵的管理對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和滿意度影響
自我管理教育提高門診治療過敏性鼻炎治療依從性的分析
隨訪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出院后依從性影響
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對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
應用品管圈管理模式對提高COPD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