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湯劑配合西藥治療反流性食管炎40例臨床觀察

2016-08-05 22:35王春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9期
關鍵詞:中醫藥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療效分析

王春

【摘要】 目的 觀察中藥湯劑配合西藥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療效, 為臨床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案提供參考和依據。方法 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觀察組給予中藥湯劑配合西藥進行治療, 對照單用西藥進行治療, 堅持治療2個月。待所有治療完成后, 比較臨床療效、內鏡檢查積分。隨訪1年, 觀察兩組患者的疾病復發率。結果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 癥狀均較前有所改善。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2.5%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75.0(P<0.05)?;颊呓邮?個月的治療后,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內鏡檢查積分分別為(1.24±0.95)分和(1.65±0.58)分。觀察組患者的內鏡檢查積分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37例治療有效患者在3、6、9、12個月四個時段的疾病復發率依次為0、2.70%、5.41%、8.11%;而對照組依次為10.00%、16.67%、18.92%、21.62%。對照組患者的疾病復發率明顯高于觀察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采用中藥湯劑配合西藥的方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臨床療效較單用西藥理想, 能夠顯著改善臨床癥狀、體征以及胃鏡檢查結果, 且能有效地防止疾病復發, 值得普及到臨床當中。

【關鍵詞】 中醫藥治療;中西醫結合;反流性食管炎;療效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159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統臨床上高發的疾病之一, 主要誘因與幽門螺桿菌感染、高齡、不良飲食習慣、肥胖、胃排空延遲等有關[1], 以胃內容物反流、胸痛、吞咽困難、噯氣、食欲不振、便血、嘔吐等為其主要臨床癥狀, 具有早期癥狀不典型、復發率高等特點[2, 3], 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本試驗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 運用中藥湯劑配合西藥治療反流性食管炎, 臨床結果令人滿意,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試驗回顧了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間來本院中醫科治療的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觀察組男13例, 女27例, 年齡為20~54歲, 平均年齡(37.2±6.5)歲, 病程4個月~5年, 平均病程(8.6±3.2)個月;對照組男15例, 女25例, 年齡24~57歲,

平均年齡(36.9±6.7)歲, 病程5個月~46年, 平均病程(8.7±

3.1)個月。兩組患者性別組成、年齡分布、病程范圍、疾病嚴重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診斷標準[4] ①患者出現胃內容物反流、胸痛、吞咽困難、噯氣、食欲不振、便血、嘔吐等為其主要臨床癥狀;②胃鏡檢查結果提示, 患者食管中下段的黏膜出現破損;③病理學檢查可發現鱗狀上皮的基底細胞增生, 乳穿滲透到鱗狀上皮的表面層, 可并發血管增生, 固有層存在浸潤的中性粒細胞。

1. 3 研究方法 觀察組給予中藥湯劑配合西藥進行治療, 對照單用西藥進行治療, 堅持治療2個月。與此同時,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疾病的健康教育, 囑咐患者清淡飲食、規律進餐、少食多餐, 戒煙戒酒, 禁止餐后立即平臥, 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 提高抵抗能力, 避免腹壓過高的運動[3]。待所有治療完成后, 將兩組取得的臨床療效、內鏡檢查積分進行對比, 分析其異同。隨訪1年, 觀察兩組患者的疾病復發率, 比較其差異。

1. 3. 1 西藥治療 給予奧美拉唑20 mg, p.o., b.i.d., 聯合莫沙必利5 mg, p.o., t.i.d., 堅持治療2個月。

1. 3. 2 中藥湯劑治療 白術10 g, 柴胡10 g, 白芍10 g, 姜半夏10 g, 雞內金15 g, 陳皮10 g, 黃芩10 g, 黃連5 g, 蒲公英15 g, 瓦楞子15 g, 浙貝母20 g, 降香10 g, 焦山梔10 g, 蘇梗15 g, 柿蒂10 g, 竹茹10 g, 旋復花10 g, 枳殼15 g, 焦山楂12 g, 焦麥芽30 g, 生甘草15 g, 水煎服, 200 ml/次, 2次/d, 堅持治療2個月。

1. 4 療效判斷標準[5] ①治愈:患者的癥狀徹底消失, 其內鏡檢查積分降低>70%;②顯效:患者的癥狀顯著改善, 其內鏡檢查積分降低>50%;③有效:患者的癥狀有所緩解, 其內鏡檢查積分降低>30%;④無效:患者的癥狀無顯著緩解甚至有病情惡化的狀況, 其內鏡檢查積分降低<30%, 甚至出現增大??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療效比較 堅持治療2個月, 觀察組治愈21例、顯效10例、有效6例、無效3例, 總有效率為92.5%、治愈率為52.5%;而對照組患者治愈13例、顯效10例、有效7例、無效10例, 總有效率為75.0%、治愈率為32.5%。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2.5%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的75.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內鏡檢查積分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接受治療前的內鏡檢查積分分別為(2.28±0.56)分和(2.26±0.62)分,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患者接受2個月的治療后,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內鏡檢查積分分別為(1.24±0.95)分和(1.65±0.58)分。觀察組患者的內鏡檢查積分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復發率比較 隨訪1年的時間, 比較兩組在3、6、9、12個月四個時段的疾病復發率。觀察組的37例治療有效患者在以上四個時段的疾病復發率依次為0、1(2.70%)、2(5.41%)以及3(8.11%);而在對照組的30例治療有效患者以上四個時段的疾病復發率依次為3(10.00%)、5(16.67%)、7(18.92%)以及8(21.62%)。對照組患者的疾病復發率明顯高于觀察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祖國傳統中醫學中并無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名, 其癥狀和體征常記載于噎膈、反酸、反胃、胸痛等癥候的診治中[6]。傳統中醫學認為本病病機為患者平素脾胃虛弱加之肝失疏泄, 致使胃失和降、 胃氣上逆, 甚至引起胃絡受損, 當選用具有補氣健脾、疏肝理氣、和胃降逆、制酸止痛、化痰除濕的藥物進行治療[7]。

在本院自擬方里, 半夏、白術、陳皮除濕化痰、和胃降逆;瓦楞子、浙貝母制酸止痛;黃芩、黃連、焦山梔、蒲公英瀉火解毒;柴胡、白芍、蘇梗、降香舒肝理氣、 和胃止痛;柿蒂、竹茹、旋復花降逆止嘔;焦山楂、焦麥芽消食化積;生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湊補脾疏肝、和胃止嘔、制酸止痛之功, 用于治療胃失和降、 胃氣上逆的反流性食管炎當有良效。

本次研究發現,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 癥狀均較前有所改善。其中運用中藥湯劑配合西藥治療的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內鏡檢查積分顯著優于只進行西藥治療的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 在隨訪期間觀察組患者的疾病復發率也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臨床采用中藥湯劑配合西藥的方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臨床療效較單用西藥理想, 且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體征以及內鏡檢查積分, 防止疾病復發, 值得普及到臨床當中。

參考文獻

[1] 郭麗媛, 王捷虹.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30例.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2, 28(1):83-85.

[2] 幸軍, 馮青青, 李春安, 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觀察.中國醫藥導報, 2013, 10(1):120-121.

[3] 王曉鳳, 張明.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82例.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 2013, 21(1):41-42.

[4] 馬麗娟.中藥治療反流性食管炎體會.實用中醫藥雜志, 2010, 26(4):258.

[5] 李福銀.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62例療效觀察.四川中醫, 2004, 22(2):35-36.

[6] 金華江.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45例療效觀察.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2, 28(2):316-317.

[7] 楊翠蘭.中西醫結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100例療效觀察.四川中醫, 2007, 25(5):49-50.

[收稿日期:2016-04-14]

猜你喜歡
中醫藥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療效分析
艾普拉唑聯合莫沙比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80例分析
中醫藥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臨床研究概況
中西醫治療腫瘤相關性貧血的研究進展
中醫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胃病研究進展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開顱與常規骨瓣開顱治療高血壓腦出血臨床對比研究
膠原酶溶解術治療頸椎間盤突出癥2769例臨床分析
常規治療聯合氟哌噻噸美利曲辛對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研究
雷貝拉唑、莫沙必利和鋁鎂加聯合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臨床療效
埃索美拉唑與莫沙必利聯用對反流性食管炎的影響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