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貿流通業的經濟增長效應及深化策略

2016-08-09 02:33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河南新鄭451150
商業經濟研究 2016年13期
關鍵詞:商貿流通業經濟增長

■ 趙 武(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河南新鄭 451150)

?

商貿流通業的經濟增長效應及深化策略

■ 趙 武(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 河南新鄭 451150)

內容摘要: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整體經濟發展緩慢,我國的經濟雖然一直在增長,但是當前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加之我國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還未完全轉變,我國內需還存在不足,在保持經濟持續增長的同時也面臨巨大的壓力,因此尋求經濟增長也是我國經濟活動中的一個關鍵點。當前的市場經濟正在逐漸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商貿流通業作為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的連接紐帶,受到經濟形勢的發展影響,逐漸在宏觀經濟運行中顯露出極為重要的作用,使社會生產過程的終端環節逐漸發揮出經濟發展的先導作用。本文通過對商貿流通業及其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發揮的經濟增長作用進行研究,探究商貿流通業與經濟增長之間的效應關系,并以如何發揮商貿流通業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來探討深化經濟發展的關鍵策略,以促進國民經濟保持長期穩定的增長。

關鍵詞:商貿流通業 經濟增長 深化策略

引言

2014年我國經濟總量突破10萬億美元,經濟增速、經濟增長的動力以及產業業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是我國經濟還存在諸多粗放型的發展方式,經濟發展還存在很多缺陷,因此難以推動中國經濟繼續高增長和可持續發展。2014年我國GDP增速創下24年來新低。其中極其重要的一點是,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花費了較大的流通成本,嚴重阻礙我國經濟實現高效率的增長。因為當流通成本較高時,我國的產品生產很難快速有效地傳遞到消費者中,以及實現商品的有效轉化。

商貿流通業所涉及的行業和部門十分廣泛,從廣義上看,商貿流通業包括商業、物流業、信息產業和金融產業,而從狹義上說,商貿流通業指的是專門從事商品流通的批發業、零售業等行業與專門為商品流通服務的運輸業、倉儲業等行業部門。商貿流通業作為連接著生產與消費的中間環節,為商品實現生產與消費提供了時空上的有效連接。因此,商貿流通業的發達高效與否,決定著商貿流通業是否能夠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應。專業且高效的商貿流通能夠提高商品流通的效率,間接地降低了商品的生產和消費的交易成本,為實現商品流通的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之間的快速互動和交流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渠道。

相關文獻綜述

(一)流通理論的演進

古典政治經濟學時期,西方早期的經濟學家就對流通業有所研究,如大約在1620年,英國經濟學家托馬斯·孟就開始強調對外貿易對促進經濟不斷增長的重要作用。亞當·斯密更是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強調對外貿易以及流通交換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積極意義。而在新古典經濟學時期,淡化了對流通理論的研究。之后的新制度經濟和新興古典經濟學拓展延伸了對流通理論的分析,采用超邊際分析方法,就如何降低交易費用、實現批發與零售的分工與生產貿易的專業化進行分析。

1820年開始,一些西方經濟學流派開始就流通對產業生產布局產生的影響,如商業的發展規模與布局的選擇問題進行研究。如杜能(1826)與韋伯(1909)證明了交通運輸成本、勞動力成本和集聚經濟是如何確定產業區位的關鍵性考慮因素的;克里斯塔勒(1933)提出了有關城市經濟增長的中心區位理論。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認為流通是連接社會再生產中生產和流通環節的中間者,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是生產決定流通,同樣的,流通也會反作用于生產。此外,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流通極大地促進社會資本的周轉與循環,對社會簡單再生產與擴大再生產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經濟屬于計劃經濟,商品的生產和消費不根據市場的變化而變化。而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體制發生了變化,市場經濟成為主旋律,專家學者開始根據我國經濟體制的變化進行商貿流通理論方面的研究,例如:洪濤(2004)在《流通基礎產業論》一書中論述在當時百業待興的經濟背景中,流通產業已成為中國經濟進一步快速發展的基礎性產業。丁俊發(2007)認為在中國經濟快速蓬勃發展的經濟背景下,流通產業將會迎來高速發展的前進階段。宋則(2008)發現我國商貿流通服務的發展與我國商貿流通業體制的改革有著緊密相關的聯系,隨著我國零售業進入飛速的發展階段,連鎖超市和百貨不斷增加,流通產業將會對我國經濟有著極大的影響。

(二)流通業影響經濟增長的實證文獻述評

隨著改革步伐的加快,我國經濟體制逐步進行改革,轉向以市場經濟為主導,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而我國的經濟研究者越來越重視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及其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

例如:晏維龍等通過構建1960-2001年我國城市化率與商品流通的分階段回歸模型,研究分析得出在城市與經濟發展中要重視流通業的關鍵作用,做到“流通先導”。周昌林、文啟湘(2003)擴展索洛經濟增長解釋框架,構建新的經濟增長函數,研究得出加快流通速度可以優化生產要素組合并實現經濟增長。冉凈斐(2005)通過菲德模型計量測算并分析1980-2001年我國商貿流通業促進經濟增長的全部作用和外溢效應貢獻。楊宜苗(2006)計算了商貿流通產業對GDP與經濟增長的貢獻,發現我國流通拉動力量弱,經濟地位低,發展滯后。唐紅濤(2009)運用聚類分析方法,分析我國各省區1995-2007年的面板數據,發現流通業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且發展流通業應該因地而異。王喬等(2011)通過構建稅收貢獻指標,實證分析得出專門從事商品流通的行業稅收貢獻不一,中西部地區稅收貢獻高于東部。王?。?011)通過分析2000-2008年我國31個省份的面板數據,發現流通對生產存在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決定制造業生產效率。

流通業經濟增長效應分析

(一)理論模型

本文通過建立計量經濟模型來驗證兩者之間的關系,實證檢驗現代商貿流通發展是否對農業經濟增長產生影響,以及產生影響為正面或負面影響,因此本文選取C-D生產函數,即科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來進行計算和比較。C-D生產函數最常用來計算某一地區的經濟增長指標,其模型的一般形式用Q來表示經濟總產出,A表示技術和結構等因素,L表示勞動投入量,K表示資本投入量,并用α和β來表示勞動和資本投入量的參數,即增長貢獻率,其中0<α,β<1,C-D生產函數模型形式如下所示:

把影響經濟增長的相關因素考慮在內,那么經濟增長的科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計量模型則可以如下表示:

表1 模型(2)參數估計結果

表2 Tfp計量模型回歸分析

對模型(2)兩邊取自然對數則得到回歸模型:

在式(3)中,Z表示經濟總產值,lnA為常數項,K表示經濟發展資本投入量,L表示經濟發展勞動力投入量,把與經濟增長的相關因素考慮在內,則增加了用R表示的經濟發展的人力資本和用S表示的經濟發展的機械化水平兩個控制變量,T則表示現代商貿流通業的發展,C表示殘差項。

(二)流通業促進經濟增長的計量檢驗

1.變量解釋與數據說明。在具體變量的選擇上,本文選取的Z(經濟總值)為1990-2014年的經濟生產總值,包括農、林、魚、牧等的產業增加值,單位為億元;T則是針對現代商貿流通業主要選取批發、零售兩個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單位為億元;K則表示經濟生產的物質消耗,單位為億元,L是從事從業生產的勞動力數量,單位為萬人;R是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S是機械裝備總動力數,單位為10MW。

2.回歸分析。本文借用Eviews5.0計量軟件進行5個指標的研究和分析,首先對模型(2)進行參數估計,得出參數估計結果1,然后去掉R和S的不顯著控制變量,得出參數估計結果2,具體的模型參數估計結果如表1所示。

根據表1可知,決定系數R2=0.9912,DW統計量為1.9121,該模型的擬合程度很好,總體水平較高,該模型具有較好的現實意義。根據分析和參數估量結果,可以發現現代商貿流通、經濟生產資本投入量和機械化水平這三個變量與經濟生產總值變量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而勞動力投入量、人力資源投入這兩個變量則與經濟生產總值之間并未顯示出正向相關關系。其中現代商貿流通發展的變量與經濟增長變量之間在5%的水平上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樣的結果表明兩者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并且現代流通業的不斷發展能夠促進經濟發展,對經濟增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流通業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分析

(一)生產率測度方法與數據說明

本文首先考慮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程度,再對流通業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進行分析,其中可以通過全要素生產率的高低變化指數來推測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本文根據Shephard (1970)和Fare (1994a)的方法制定出t時期產出指標變量的距離函數:

xt、yt分別指的是t時期的投入與產出變量矩陣,而θ和It指的是面向產出的效率指標和生產可能性集合。

此外,還要通過Malmquist指數來測出全要素生產率。為了算出1990-2014年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本文通過DEA方法建立多投入單產出指標體系進行測算。其中投入指標包括資本和勞動力的投入,通過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指標作為資本投入的依據;對勞動力的投入則依據全國各省份就業人口。

(二)流通業對生產率變動的經驗檢驗

一個地區或國家的經濟增長,是在內外部環境相互結合的市場背景下,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改變生產要素。因此,本文以商業與物流業的產出增長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為解釋變量和被解釋變量,以生產要素、經濟發展階段、制度安排、經濟開放程度為控制變量,其中生產要素的質量是以各省每萬人口的在校大學生比例作為衡量指標,以城市化水平來衡量經濟發展階段,即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以市場化改革程度來衡量制度安排,及非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在全國所有工業企業產值中的比重的增長率衡量,而用進出口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的增長率來衡量對外開放程度。因此,本文建立相應的計量模型如下:

Xn表示全部的控制變量。本文利用stata10.1進行回歸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該計量模型回歸系數具有穩健性,并且核心解釋變量具有很強的顯著性。商業增長率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此外,商業增長率一直大于物流業增長率,說明了我國物流業發展水平與商業發展水平相比,明顯比較低下。也就是說,商業的增長對生產率有著正向影響,甚至比物流業所產生的影響更大。同時根據控制變量的引入和測算發現,商業和物流業變量對生產率變化都有正相關的積極影響,而且是1%的水平上的顯著性。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1990-2014年省際面板數據,可以得出我國流通業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增長有著較為顯著的正面作用,能夠促進經濟增長。更為重要的是,流通業的發展能夠提高交易效率,由此促進生產率的提高。因此,要重視商貿流通業的發展,促進經濟的全面發展。

深化商貿流通業以促進經濟發展的策略

(一)商貿流通服務業深度參與“轉方式、調結構”戰略

流通是聯系生產和消費的橋梁和紐帶,始終保持商貿流通的順暢,能夠有效平衡生產與消費需求之間的關系,維持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的穩定增長。因此,當前商貿流通業要轉型升級、進一步擴大國內需求、合理控制投資規模,使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由以前的投資拉動為主轉變為消費拉動為主。從這個層面上說,商貿流通服務業必須充分運用先進的現代化新技術、新業態和新經營模式來進行轉型升級改造,轉變傳統商貿流通業基礎設施落后、以為生活服務提供保障性供給為主的發展方式,逐漸調整商貿流通服務業的戰略結構,努力為經濟增長創造需求,通過商貿服務業來引導消費、擴大我國內需,最終實現以現代化流通帶動現代化大生產,為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應做到以下兩點:

一是加快流通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電子商務平臺。隨著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國家越來越重視經濟市場信息化的建設和發展。為了能夠更快地適應當前信息化經濟形勢的需要,商貿流通業首先需要加快信息化硬件設施的相關建設,進一步提高我國商貿流通業的信息化應用水平。2014年我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達到12.3萬億元,其中網絡購物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滲透率年度突破10%。因此就當前的經濟發展趨勢來看,電子商務市場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然而,我國的電子商務企業規模還比較小,就整體來看普及率還較低,實力較弱,缺乏參與市場的競爭力。為此,應大力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商貿流通方式的改造,鼓勵大型商貿流通企業建立ERP、CRM及DRP等系統,實現采購、銷售、配送、庫存等經營管理的信息化,努力提升商貿流通業現代化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二是整合中小電子商務企業資源,著力打造商貿物流平臺??梢赃x擇一批大中型批發、連鎖企業重點發展,挖掘市場主體潛力,以點帶面打造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傳統的商品市場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商品流通成本高,效率較慢,嚴重阻礙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而通過建立基于電子商務的新型流通業態,加快商貿物流平臺的建設,能夠促進網上消費快速增長。首先要加快商貿物流配送企業的轉型升級,其次要構建第三方物流配送體系,支持大型的商貿物流企業以及物流配送中心,增強物流功能。此外,我國商貿物流還需要擴大海外商品、期貨物資交易所的物流流量,推動行業競爭力水平的有效提升,促進消費、生產的快速增長。

(二)政府機構改革及職能轉變先導戰略

政府相關部門還應該加強引導,創造條件,多管齊下,通過制定一系列政策和規定著力打造良好的商貿流通政策環境平臺,加上有效的監管,為我國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努力構建出一套完善的、能快速反應、主動應對、有效監控的市場消費安全機制和安全監管調控機制,為商貿流通業的發展牢固構筑安全保障屏障。

一是促進政府機構改革,實行政府職能的轉變。全國各地區應腳踏實地,根據具體實際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科學的規劃,加強商貿流通業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區域商貿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是針對市場的不穩定性,政府還應運用宏觀調控的手段,制定健全的應急調控快速反應機制,完善各類應急保障預案,確保各類商業業態健康、有序發展,確保滿足城鄉居民消費需要。

政府還需要實事為民,合理布局商圈和工業園區、物流配送圈、各類業態,改善消費環境,方便城鄉居民的即時消費需求。此外,在鼓勵促進商貿流通業進行品牌化轉型升級的同時,政府還應該建立必要的聽證制度,避免進行重復建設,防止商貿流通業過度競爭,避免商業資源浪費。

結論

流通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產與消費之間起到銜接的中介作用,不僅能夠促進產出增加,促進經濟增長,還能通過提高流通業的效率,為經濟的發展節約交易成本,擴大內需,切實發揮流通的中介作用。此外,流通業具有促進社會分工、產業分化的作用,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商品的方便快捷交易,如淘寶通過快遞物流極大地擴大零售商品的消費,因此,為了解決商品產銷矛盾這一難題,商貿流通業給生產者提供了幫助,促使企業更好地利用新技術實現轉型升級,提高生產效率,擴大生產規模,推動企業進行專業化分工,最終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總之,要提高流通業的集約化和產業化程度,發揮流通業的優勢,提高流通效率,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和消費者的流通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進而促使生產部門規模的擴大、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以及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以文.商貿流通業的發展效應研究—以江蘇為例[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

2.高聰,楊青青,樊榮.商貿流通業的增長方式評價—基于索洛增長模型的實證分析[J].商,2015(19)

3.范天宇,孫慶祥.商貿流通業對山東省農業經濟增長影響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5(30)

4.劉天祥.東中西部地區商品流通業對經濟增長影響差異的分位數回歸分析—基于中國地級市市轄區的數據[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

5.王淑賢.流通業對山西省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9

6.章迪平.流通產業發展方式轉變實證研究—以浙江省為例[D].浙江工商大學,2010

7.徐鳳.北京市流通業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J].時代經貿,2013(20)

8.吳愛東,褚俊玲.商貿流通業與天津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J].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12(6)

9.宗穎.江蘇流通業貢獻及其發展的實證研究[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中圖分類號:◆F724

文獻標識碼:A

猜你喜歡
商貿流通業經濟增長
知識產權保護、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的文獻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