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替莫唑胺聯合全腦放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瘤的療效

2016-08-11 21:33徐靖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0期
關鍵詞:非小細胞肺癌

徐靖

【摘要】 目的 觀察替莫唑胺聯合全腦放療在非小細胞肺癌(NSCLC)腦轉移瘤臨床治療方面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NSCLC腦轉移瘤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對照組給予全腦放療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替莫唑胺治療。觀察兩組近期療效、遠期療效、毒副作用發生情況及生存質量。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2.5%, 高于對照組的62.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復發時間(7.12±0.50)個月、生存時間為(11.27±0.40)個月;對照組復發時間為(4.65±0.30)個月, 生存時間為(6.36±0.50)個月, 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卡氏(KPS)評分均高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替莫唑胺聯合全腦放療治療NSCLC腦轉移瘤的臨床療效顯著, 可幫助延長患者復發時間, 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替莫唑胺;全腦放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瘤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0.096

NSCLC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發病率及病死率較高, 且預后較差。腦部是NSCLC常見轉移部位之一, 腦轉移發生率約30%左右, 是NSCLC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之一[1]。臨床上治療NSCLC腦轉移的主要方法為全腦放療, 近年來, 替莫唑胺聯合全腦放療的治療方法也逐漸應用于臨床, 并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次研究通過對照實驗將替莫唑胺聯合全腦放療與單一全腦放療的療效、患者復發與生存時間等進行了對比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NSCLC腦轉移瘤患者, 其中男48例, 女32例;平均年齡(54.3±4.6)歲;鱗癌48例, 腺癌22例, 腺鱗癌1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全腦放療治療, 6MVX線照射, 左右全腦對穿照射, 2.0 Gy/次, 1次/d, 5次/周, 總照射劑量為40 Gy。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 給予口服替莫唑胺, 放療第1天藥量為75 mg/(m2·d), 2次/d, 28 d為1個療程, 連續服用1個療程休息4周后, 調整為150 mg/(m2·d), 連續服用5 d, 停藥23 d后重復給藥, 1個療程后根據患者耐受程度調整藥量, 耐受良好可調整至200 mg/(m2·d), 治療最多6個療程。觀察兩組近期療效、遠期療效、毒副作用發生情況及生存質量。

1. 3 評定標準 WHO實體瘤療效標準[2]:完全緩解(CR):腫瘤完全消失4周以上新病灶出現;部分緩解(PR):腫瘤消退>50%且4周以上無新病灶出現;穩定(SD):腫瘤消退<50%或>25%;進展(PD):腫瘤增大>25%或有新病灶出現;總有效率=(CR+PR)/總例數×100%。遠期臨床療效判定根據Kaplan-Meier計算法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20個月的復發時間和生存時間。生活質量評定標準根據KPS評分變化;不良反應根據NCI標準判定。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近期療效 觀察組:CR 13例(32.5%), PR 20例(50.0%), SD 5例(12.5%), 進展 2例(5.0%), 總有效率為82.5%;對照組:CR 10例(25.0%), PR 15例(37.5%), SD 9例(22.5%), 進展 6例(15.0%), 總有效率為62.5%, 觀察組明顯高與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遠期療效 觀察組復發時間為(7.12±0.50)個月, 生存時間為(11.27±0.40)個月;對照組復發時間為(4.65±0.30)個月, 生存時間為(6.36±0.50)個月, 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毒副作用發生情況 觀察組:惡心嘔吐9例, 頭痛7例, 骨髓抑制(均為Ⅰ~Ⅱ度)5例, 發生率為52.5%(21/40);對照組:惡心嘔吐10例, 頭痛6例, 骨髓抑制(均為Ⅰ~Ⅱ度)6例, 發生率為55.0%(22/40), 兩組治療期間毒副作用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4 生存質量 治療前觀察組KPS評分為(64.7±4.6)分;對照組為(66.3±3.1)分,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KPS評分為(83.4±3.6)分;對照組(74.6±2.7)分, 兩組患者治療后KPS評分均高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臨床上治療NSCLC腦轉移瘤的主要方法為全腦放療, 其具有一定的療效, 但約70%的患者于6個月后復發[3], 且預后較差。腦部的血腦屏障會使藥物治療方法受到一定阻礙, 雖然病灶會導致血腦屏障有一定的損害, 但臨床實踐中, 對腦外病灶敏感的藥物以及能夠完全透過血腦屏障的化療藥物, 其治療效果不理想。近年來從臨床治療中發現, 放療可破壞血腦屏障, 幫助某些藥物透過血腦屏障, 起到增敏作用。

替莫唑胺屬于新型小分子脂溶性口服藥物, 口服即可完全吸收, 該藥物可良好的通過血腦屏障, 使藥物于中樞系統中保留較高的藥物濃度, 幫助對抗腫瘤。替莫唑胺的毒副作用較小, 且發生率較低, 主要為消化道反應及骨髓抑制, 且多為Ⅰ~Ⅱ度骨髓抑制, 患者易耐受。

綜上所述, 替莫唑胺聯合全腦放療治療NSCLC腦轉移瘤不僅有效抑制腫瘤, 提高近期臨床療效, 還可延長復發時間與生存時間, 且不良反應較小, 患者耐受, 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英光.全腦放療聯合局部調強放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瘤療效觀察.內蒙古醫學雜志, 2015, 47(8):975-977.

[2] 石艷.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瘤全腦放療聯合立體定向放療的療效分析.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4, 25(24):5600-5601.

[3] 宋志雨.替莫唑胺同步放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瘤40例臨床觀察.中國實用醫藥, 2015, 10(6):167-168.

[收稿日期:2016-05-17]

猜你喜歡
非小細胞肺癌
培美曲塞聯合順鉑與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在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中的應用分析
CT引導下射頻消融聯合靶向治療對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培美曲塞聯合卡鉑治療復發轉移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評價
中西醫結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觀察
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3DCRT聯合同步化療的臨床療效觀察
PET—CT影像引導放射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價值探析
非小細胞肺癌肥胖患者手術后近期預后指標變化觀察
全胸腔鏡肺段切除術在早期非小細胞肺癌中的應用
非小細胞肺癌中E—cadherin、β—catenin和CXCR4蛋白表達及意義
84例非小細胞肺癌外科手術治療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