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歸自然和鄉土的生態散文
——評《林間筆記》

2016-08-15 08:15牛娟河北大學文學院河北保定071000
人間 2016年22期
關鍵詞:詩化林間筆記

牛娟(河北大學文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回歸自然和鄉土的生態散文
——評《林間筆記》

牛娟
(河北大學文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由于生態危機的日益嚴重,生態文學應運而生。馮小軍的《林間筆記》關注人與自然的關系,一方面,精細地描摹自然萬物的生長習性和生存狀態,反思人類的行為方式,渴望沉浸在與自然和諧共生、物我兩忘的境界中,體現出回歸自然的人生態度;另一方面,在對鄉土世界的回望中,通過回憶兒時的趣事,故鄉的民俗,營造出一種天人合一的生活情境。同時,馮小軍對散文語言進行了多個維度的突破。

生態文學;《林間筆記》;自然;鄉土;散文語言

中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生態文學寫作肇始于20世紀80年代。正如有論者指出“生態文學是特指在現代性作為一種現代社會的基本圖式和運行機理, 在世界范圍內產生著影響, 并造成嚴重的自然生態危機和人的精神危機的背景下, 以人與自然關系的敘述作為文本的敘事核心, 并由此來揭示人類所面臨自然生態危機及其背后蘊涵的深層的人類文化危機, 同時以生態系統整體為價值基礎, 對自然、人的整個生命系統中進行道德關懷和審美觀照,吁求人與自然、他人、自我相互融洽和諧, 從而達到自由與美的詩意棲居的文學作品?!雹?/p>

一、回歸自然

“大地是承受者, 開花結果者, 它伸展為巖石和水流, 涌現為植物和動物。天空是日月運行, 群星閃爍, 四季輪換, 是晝之光明和隱晦, 是夜之暗沉和啟明, 是節氣的溫寒, 白云的飄忽和天穹的湛藍深遠。大地上, 天空下, 是有生有死的人?!雹?/p>

首先,對自然萬物由衷的熱愛。梨花、荷花,這些普普通通的植物都被作者描寫的生機盎然,擁有獨特的品格。例如《熱草頌》描寫的是一種極普通的野草,在作者眼中它是繼承了陽光基因的靈物,“它的莖葉總是緊貼著地面,如同爬行動物的肢體一般走著生、走著長,靠‘不定根’固定身軀,吮吸營養,一路探索?!?/p>

其次,對自然的熱愛,緣于對自然的尊重?!吧鷳B回歸, 即生態還原, 強調原生生態的保護和完善, 更注重對現存不良生態行為的矯正和引導, 以科學務實的精神對自然生態循環利用, 真正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雹圩髡吖P下的荷花、油松生長在自然環境中才會獲得生命的活力,而人也只有在親近自然的過程中體驗到本真的存在。

最后,對自然、人的哲學思考。作者并不僅僅停留在生態寫真的表層,而是在暢游自然的過程中不斷地拷問人類的行知方式,思索生命的價值。生態文學對自然的關注最終指向的是對人的關注,是對人類命運的憂思。在《禪院梨花》中,作者由小事想到官僚腐化、染色饅頭、用避孕藥喂魚等等欲望過盛結出的繁花。最后,不禁吶喊“人世如同梨園,單靠自身調解與選擇,遠遠達不到社會和諧的目標。自律雖然有效,他律也是必須?!?/p>

二、回望鄉土

“新時期鄉土散文的故鄉意象的營造和解讀在不同程度上契合了生態美學的哲學意識和審美內涵。這些作家以故鄉作為切入點,把自己對自然、人類、生存,以及文化延續這些生命本體的思考表達出來,構成了生態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雹荞T小軍將記憶中的鄉土風俗、野生花草、童年趣事一一展示出來,在回憶中嵌入對人、對自然、對社會的深切思考。

生態文學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自然界的生靈不再作為外在于人的他者而存在。自然不依附于人,人亦不依附于自然,人與自然在生命的維度上平等的存在。馮小軍用飽含深情的筆墨,熱烈地贊頌山花、樹花、蔬菜花、莊稼花這些鄉土中獨有的風情?!耙恍└哔F人瞧不起農民,斥他們是‘頂高粱花子’的。無疑,在他們眼里‘高粱花子’是不值錢的東西??稍谖业男睦?,高梁花也是十分美好的?!边@不僅是作者對高梁花的認同,也是作者對自己農民身份的認同,對鄉土文化的認同,對人與自然平等共生的生態倫理的認同。鄉土的特色在這些充滿蓬勃生命力的鄉土作物身上體現出來,它們在鄉土中自由的生長,堅守自我的本色;而在鄉土中,人與自然才夠真正的相濡以沫、混融統一。這是那些被現代文明所浸染的高貴人所不能理解的。所以,要欣賞玉米雌花的美麗本質,還是要親自到玉米地里去體會。

馮小軍出身在農村,生活在農村,農事勞動是他重要的生活經歷。但在《庭院里的菜園》中,農事雖然沒有改變其本質,卻被情境化為一種生態審美體驗,成為作者生命態度的表征。向讀者展示了一個現代社會的桃花源。

三、語言的革新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對于散文而言,語言可以說是第一位的。馮小軍在廣泛吸收借鑒前人的基礎上,對語言進行了極致的開拓與創新。

首先,詩化的文學語言?!读珠g筆記》通過對植物、山林的描繪為讀者構筑了一個充滿詩意的文學空間。而充滿詩意的文學空間要求語言的詩化,或者說正是詩化的語言構筑了充滿詩意的文學空間。所以,作者在語言上,一方面,將現代語言進行詩化處理。另一方面,大量引用古典詩詞來增加語言的詩化品格。

其次,科學語言的大量使用。馮小軍在對植物進行詩意書寫的同時,運用嚴謹的科學語言介紹植物的生長環境、生長習性,增加散文的科學質地。例如在《西瓜草》中,“西瓜草一點都不顯眼,長四五寸,一叢一叢的生長在北方的山坡。它的樣子很像洋槐樹的葉子,每一支葉梗上都生著橢圓形的葉片,卻比洋槐葉兒要小,顏色淡綠,邊緣呈現著鋸齒的形狀?!?/p>

再次,俚語、俗語的自由運用。例如“吃了臘八飯,還有二十二天半”“二月二兒,饞老婆掉淚兒”“不吃到頂嗉兒不放筷兒”等等。這些俚語、俗語的使用,使文本散發出濃郁的鄉土氣息,農村過節時的活潑場面躍然紙上。

《林間筆記》以審美的方式向讀者呈現出一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世界,反思人類行為對自然的戕害,為人們超越庸俗的社會提供了一個可能的向度。

[1]雷鳴:《生態文學研究:急需辯白概念與圖譜》,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第2期,第106~107頁。

[2][德] 海德格爾:《林中路》,孫周興譯,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 127頁。

[3]王銳:《當下生態散文寫作的人文構建——以我國第一部濕地生態散文〈濕地〉為例》,寧夏社會科學,2009年第1期,第155頁。

[4]陳艷麗:《故鄉意象的生態美學——以汪曾祺、劉亮程的鄉土散文為例》,時代文學,2011年7月上半月,第209頁。

I206.7

A

1671-864X(2016)08-0024-01

牛娟,1989年8月,女,漢族,河北邯鄲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現就讀于河北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

猜你喜歡
詩化林間筆記
林間游戲場
鳥不在林間
論西夏偈頌的詩化——以西夏文《賢智集》為例
林間小路
青松林間革命人——聽歌劇《星星之火》有感
學寫閱讀筆記
學寫閱讀筆記
廢名小說中的童年記憶對死亡書寫的影響
我的自然筆記(一)
淺談創設詩化的語文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