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傾城之戀》的意象解讀

2016-08-15 08:15王萍
人間 2016年22期
關鍵詞:范柳原傾城之戀白流蘇

王萍

(蘇州大學文學院2013級,江蘇 蘇州 215006)

《傾城之戀》的意象解讀

王萍

(蘇州大學文學院2013級,江蘇 蘇州 215006)

張愛玲的小說往往通過豐富多姿的意象來表現人物的心理和性格,本文就嘗試從其表作《傾城之戀》中的典型意象來解讀小說中人物的心理、性格,和作者透過這些意象所要表達出的對人物、人性的看法。

意象;蒼涼;墻;月光;鏡子

張愛玲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個風格獨特的女作家,她的小說對愛充滿了困惑和質疑,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對愛情的浪漫和婚姻持戒備狀態,由于生活種種壓力她們往往更追求生存之道。在張愛玲看來一切都是空的,所以她的小說流露出蒼涼的意味和悲劇的色彩。與張愛玲小說的悲劇主題相應,她常常以一個女性獨具的敏感心靈賦予作品獨有的意象話語,通過這些獨特的意象話語來表現作家深刻的人生感悟和永遠悲觀“蒼涼”的主題。

一、“白公館”的意象

小說開篇就寫道:“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的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作為一個時間意象,它濃縮了白公館那種因循守舊的舊時代縮影,與后面描寫到神仙洞府般的白公館里的種種陳設共同創設了一個灰暗的世界。在作者筆下,上海的白公館是一個壓抑窒息、單調無聊的灰暗世界?!鞍琢魈K覺得自己就是對聯上的一個字,虛飄飄的,部落實地?!卑坠^的時間被賦予了極強的象征意:衰敗、絕望、冷漠、現實與死亡。在小說中上海雖然也是燈紅酒綠,紙醉金迷,但在作者筆下,就像“胡琴咿咿呀呀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的蒼涼的故事——不問也罷!”這種蒼涼,與白流蘇周圍冷漠、殘酷的人際環境融為一體,呈現壓抑、窒息、沉悶、保守、封閉、死氣沉沉的氛圍,更加襯托出流蘇處境的無助和絕望。人生一如那咿呀的胡琴,單調重復的循環往復,人生就是一場宿命。

二、“墻”的意象

小說中另一個重要的意象是“墻”,小說中關于墻有這樣一段描寫:

從淺水灣飯店過去一截子路,空中飛跨著一座橋梁,橋那邊是山,橋這邊是一堵灰磚砌成的墻壁,攔住了這邊的山。柳原靠在墻上,流蘇也就靠在墻上,一眼看上去,那堵墻極高極高,望不見邊。墻是冷而粗糙,死的顏色。她的臉,托在墻上,反襯著,也變了樣——紅嘴唇,水眼睛,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一張臉。 ……這堵墻,不知為什么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有一天,我們的文明整個地毀掉了,什么都完了——燒完了,炸完了,也許還剩下這堵墻,流蘇,如果我們那時候在這墻根下遇見了……流蘇,也許你會對我有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

灰墻代表了一切無生命的東西,這里“墻”的“冷而粗糙”、“死的顏色”與人的“有血”、“有肉”、“有思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可以說是“生命”與“無生命”的對比,相形之下,有生命的人在無生命的墻面前顯得多么的渺小、絕望!在那堵冰冷、極高而望不到盡頭的墻邊,柳原固執地自語:“我希望你懂我??!”淺水灣的夜晚,電話一端柳原念著:“生死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生死都是大事,不由我們支配,比起外界的力量,我們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我偏要說:我們一生一世都別別離。好像我們自己能做得了主似的!” 無愛,不信愛,卻偏偏要去追求愛,抓住愛;不信婚姻卻偏要去在婚姻里給自己找個歸宿!在如此虛無的人生底色和背景里,所有的努力理所當然的變成那蒼涼的徒勞。墻壁一如我們的人生般荒涼,在其中所有的固執地堅守和抗爭都是那么無力!

張愛玲在《〈傳奇〉再版序》中說:“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涼’,那是因為思想背景里有這惘惘的威脅”。張愛玲具有極敏銳的時代感,她甚至覺得時代倉促得比個人生命還要等不得,時代已在破壞,未來是更大的破壞,在破壞中等待破壞,難怪要生出荒涼。而且這是種“惘惘的威脅”,是一種宿命的力量,人在破壞面前無能為力,只有慌慌張張地追趕著現世中的急功近利。同樣,“墻”這一意象,也是悲風習習,透明透亮的人生頓悟,卻浸透著如煙似霧的人生失落感,從而使團圓也變成灰冷的、悲涼的團圓。

三、“鏡子”的意象

玻璃也是張愛玲小說中經常出現的意象。玻璃原本就有脆薄易碎、不牢靠的特點,張愛玲在小說中通過玻璃反映作品人物的生存狀態、生存環境、人物的內心世界及人與人之間的精神隔膜。

(白流蘇)還只十來歲的時候,看了戲出來,在傾盆大雨中和家里人擠散了。她獨自站在人行道上,瞪著眼看人,人也瞪著眼看她,隔著雨淋淋的車窗,隔著一層無形的玻璃罩——無數的陌生人。人人都關在他們自己的小世界里,她撞破了頭也撞不進去。

玻璃把人與人、自己與他人隔開,就像是自己與他人的隔膜,透過玻璃能看見人,卻永遠也無法走進、無法接觸。人生來注定只能是自己,人生來注定是活在他人中間并且無法與他人徹底溝通交流。流蘇在白公館的處境就如她十歲看戲時透過玻璃罩看人的感受一樣地孤獨無助。

四、“月光”的意象

《傾城之戀》月亮的出現都與主人公心境的不同變化緊密相關的。

流蘇和柳原在愛情的戰爭中帶著高貴沉穩的面具彼此提防和廝殺著,而當深夜獨處時,真實的內心就借助月亮這一意象來表現。淺水灣的那一晚,柳原打電話來訴衷腸:

“流蘇,你的窗子里看到見月亮么?”流蘇不知為什么,忽然哽咽起來,淚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銀色的,有著綠的光棱。

兩人望月, 一個看得朦朧, 一個看得不全, 他們所張望、所希望明晰掌握的難道僅僅是窗外的月嗎? 不, 他們所追尋的實際是電話那端那人對自己的情!流蘇心中有了對范柳原的愛,卻又一時難以確定這是不是愛,所以她一時哽咽,無言以對。同時,也是她感到這種愛中可能隱藏風險,這才看見月亮發出綠光,像刺人的利劍,惘惘地威脅著自己。在范柳原那里,正是因為他感受到了白流蘇的愛意,他才用月亮作為隱語來試探白流蘇的情意。愛情正在成長中,月亮也在游離不定中,月亮大而模糊,也是愛情大而模糊。

后來, 柳原送流蘇返上海, 書中寫道:

在船上, 他們接近的機會很多, 可是柳原既能抗拒淺水灣的月色, 就能抗拒甲板上的月色。

這里的月色,當然指的是情愛,是由白流蘇所代表的美所激起的情欲。經過較長時期的接觸,范柳原愛上了白流蘇,白流蘇也愛上了范柳原,但那愛是被雙方的精明算計包裹著,始終難以露出本來的面目,使得二人之間的防范多于相愛,才造成了這里的抗拒與有意的壓抑。他抗拒月色, 就抗拒著情愛的召喚, 仍堅持自己的武裝, 等待流蘇主動降服。

當流蘇再度回港, 兩人也許都疲憊了, 不再戰爭了。于是柳原不再留在自己的房內看一半的月亮,“ 我一直想從你的窗戶里看月亮, 這邊屋里比那邊看得清楚些”。流蘇看真了那月是:

十一月尾的纖月, 僅僅是一鉤白色, 像玻璃窗上的霜花。然而海上畢竟有點月亮,映到窗子里來、那薄薄的光就照亮了鏡子。

白流蘇體會到了范柳原對她的愛,僅僅只是兩情相悅,不是談婚論嫁。這時候月亮出來了,可不是滿月,滿月會顯示一種完整的愛情,只是“纖月”,表現了那么一點“月意”。這契合當時白流蘇對范柳原的猜測和感受:愛情是有了,但愛情并不牢靠。后來,白流蘇與范柳原真正走到了一起,可這同時仍然在暗示,他們之間的愛情,如同纖月那樣,只是月意淡淡的,憑著這一點,他們會走到一起,可難免是隔層肚皮隔層山。

流蘇因為第一次婚姻的失敗而陷入生活的困境,一種生存的恐慌時時威脅著她。她無法找到或者把握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罢沂?,都是假的,還是找個人是真的”,她只有將自己全部的人生希望寄托在婚姻這根救命稻草上,而即使她最終如愿以償地獲得了她期盼的婚姻,可誰又能保證這就是一個完美的結局?!傲F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人聽了,那是值得慶幸的好現象,表示他完全把她當成一家人來看待——名正言順的妻!”

這看似圓滿的結局難道不是讓人生陷入一個為了生存和歸宿而結婚的更大悲劇嗎? 白流蘇清楚知道她和范柳原的所謂的愛情:“她跟他的目的究竟是經濟上的安全。這一點,她知道她可以放心?!钡裏o法選擇,這正是她的悲哀。她因為對愛情的失意、生活的壓力而追求虛幻的沒有堅實愛情基礎的婚姻,來作為她生存的保障。愛情的悲劇與人生的艱難在她身上交織纏繞,愛情悲劇是人生艱難的外在表現,而人生艱難是愛情悲劇的內在原因。人生不就是如此的無奈、無力、蒼涼嗎?

I207.42

A

1671-864X(2016)08-0008-02

猜你喜歡
范柳原傾城之戀白流蘇
淺談張愛玲《傾城之戀》中的愛情書寫—以范柳原和白流蘇為例
傾城之戀
——張愛玲認為的真正的愛情
你若懂得,我便不再孤獨
《傾城之戀》:掀開傳奇的華麗之袍
女性主義視野下的《傾城之戀》
《傾城之戀》中隱喻的認知探析
論白流蘇人物形象的經典性
論《傾城之戀》中的悲與喜
我和你一直是我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