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預防基礎理論的當代反思

2016-08-15 08:15薛阿敏
人間 2016年22期
關鍵詞:行刑犯罪預防監禁

薛阿敏

(上海政法學院,上海 201701)

犯罪預防基礎理論的當代反思

薛阿敏

(上海政法學院,上海 201701)

刑罰預防占主導地位的犯罪預防早已過時,現行犯罪研究表明,即使監獄一直提倡“教育、矯正、改造”,限制甚至剝奪自由仍是最難以容忍的懲罰,再犯率、犯罪上升趨勢不得不令人深思。

犯罪預防;基礎理論;反思

刑罰預防占主導地位的犯罪預防早已過時,現行犯罪研究表明,即使監獄一直提倡“教育、矯正、改造”,限制甚至剝奪自由仍是最難以容忍的懲罰,再犯率、犯罪上升趨勢不得不令人深思。

一、犯罪狀態的發展。

1.刑事犯罪呈上升趨勢。不可否認,我國的刑事犯罪確實呈上升趨勢,改革開放、加入世貿組織、全球化,中國經濟飛速發展,但是中國在2012年時基尼系數已經超過聯合國的警戒線;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以及行業之間出現了十分不平衡的現象,強勢群體比例雖小但控制著大多數社會財富,社會出現分層,而且階層之間流動變得非常困難。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思想觀念發生變化,傳統的真善美被金錢和地位取代,社會變得越來越浮躁;社會公正被傷害、失業率上升、群體事件頻發、社會治安惡化等誘發犯罪的因素不斷增多,例如拆遷糾紛、動車事故、勞動爭議、超級上訪等等。隨著全球化趨勢加強,人員、資金流動更加頻繁,電子科技高度發展,誘發犯罪的潛在因素進一步增多,反偵察手段越來越高級,對犯罪的防范難度增大。以上種種因素決定了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刑事犯罪會依然是走高趨勢。

2.財產犯罪、經濟犯罪高發,財產犯罪相對其他犯罪來說有明顯的重刑趨勢。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化,在利益最大化的利益觀支配下,更多的企業、個人為了謀取經濟利益采取不正當的手段謀求私利,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嚴重危害生命安全;同時,為了增加經濟效益,違反安全生產規定,甚至浪費資源、污染環境;普通的盜竊、搶劫、詐騙等財產犯罪一直居高不下,這與轉型時期社會的各種不穩定因素是密切相關的,官員腐敗、貧富分化、收入差距越來越大、社會不安感增加等。

前述結論中已說明,財產犯罪的重刑色彩,其不合理之處不言而喻。逐利型犯罪本身來源于對于利益的不當追求并索取,現實社會中,攀比高消費及大款階層的奢侈生活,對一些心理防線薄弱者或總是奢望一夜暴富的人,在身心上產生了一定的刺激;事事要錢,人人弄錢,一切向錢看等現象的存在,是部分侵財者的心理催化劑。而且,普遍得對侵犯財產性犯罪的防范意識淡薄,對財產的安全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給不法者留下了可乘之機。

3.監禁刑罰對犯罪的預防作用不明顯。監禁刑占主導地位,基層法院監外執行的比例僅僅占到19%,這19%的監外執行包括了緩刑、管制、免于刑事處罰等,僅僅是針對基層法院案件的統計分析,相比國外的開放性的刑罰執行方式,太過落后、保守。監禁刑的執行成本是相當高的,刑事司法的運行需要相當的物質資源保證,調查、拘捕、起訴、審判、執行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占用有限的司法資源,在監獄里的犯人給社會造成危害后,什么也沒有付出,也沒給社會帶來任何效益,社會卻要為他們支付生活費,無疑中給納稅人平添了一份負擔。

二、預防犯罪舉措的變化。

處在經濟轉型期,可是我國的很多社會控制機制功能弱化,需要引起各界重視。

1.強化治安預防,著力行政管控。我國一直倡導“走群眾路線”,可是現實中,警察并沒有真正落實好“人民公仆”的身份,在接案、處理案件過程中對待當事人態度極其惡劣,導致警民關系非常緊張,破壞了司法公信力,人民群眾不再相信人民警察。良好的警民合作是治安預防的前提,前文提到美國密切的警民關系,民警到社區中向群眾教授“財產標記法”,定點設立治安崗亭,隨時為群眾服務。按照人口數對應警察數的比例來說,相比美國,我國的警力是嚴重不足的,增加警力是必然的,其一,對重點人員、重點場所、特殊行業加強監督管理;其二,增加技術預防措施適用,監測裝置、抗阻裝置、自救裝置等;其三,調動社會多主體參與治安管理,處理好保護個人權利與公共權益的關系;其四,借鑒國外的經驗,如熱點時空戰略、大城市重點地區增加警力、對高危罪犯臨時控制、減少特定形式犯罪產生原因和環境的工作等。

2.加強法制教育宣傳工作,注重社區預防。法院在適當的情況下,應堅持適當規模的公開審判,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設巡回法庭,對破壞市場經濟、影響大的侵財犯罪要在一定程度上制造聲勢,引起群眾注意和警惕法官結合案件說法,社區居委會等應多舉辦法制論壇類活動。對危害一方的個別連環侵財案件,可以到案發地公開宣判,擴大辦案的社會效果,使公民知法、懂法、守法,共同抑制犯罪行為。通過多種方式,加強社區公民防范違法犯罪的意識,養成個人自我約束和自我防衛的習慣。

3.吸收情境預防的制度措施。犯罪行為的發生,往往是在一定的犯罪情景刺激而引起的犯罪結果,同時犯罪也是理性行為人在權衡風險與回報、成本與收益的基礎上作出的選擇,因此減少引起犯罪的特定情境,將有助于減少犯罪。一方面,情境預防可以彌補社會預防和刑罰預防的不足,刑罰預防的威懾作用依賴于刑罰措施的確定性、明確性、及時性,而且監獄的執行成本是非常之高,各國的研究表明,各種矯正措施對重新犯罪沒有明顯可見的效果,再犯率依然很高;社會預防的實施依靠大量社會資金的投入,并且是“大量輸入卻沒有輸出”,并不能有效解決轉型期犯罪率上升的問題。我國處于社會主義經濟轉型時期的,社會的失范狀態和犯罪機會的大量增多,讓行為人意識到犯罪難度增大、被捕的危險性增加、收益減少,抑制犯罪動機的情景預防能夠立即付諸實施、并見成效。

4.加大社區矯正的適用,促進行刑社會化。行刑模式,即刑事執行的方式。西方國家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改革行刑政策,改革的主要成果就是使行刑高度社會化,封閉式行刑逐漸變為開放式的行刑。我國的刑罰執行方式主要是封閉的監禁執行,而矯治效果并不理想。非監禁刑的執行是刑罰經濟的體現,一方面可以緩減監獄罪犯的人口壓力,可以減輕財政負擔,也可以避免監禁刑執行帶來的種種弊端,比如:子女老人無人照顧、夫妻離異、脫節社會、標簽效應、犯罪心得學習分享等等;另一方面,非監禁刑罪犯可以正常的生活、學習、工作,不會有犯罪沾染的情況,更好的復歸社會。

從全世界范圍看,行刑社會化已經成為行刑領域的一個趨勢,其深度與廣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先進與文明程度的標志之一。重構我國的行刑模式,應當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 繼續推行并完善社區矯正制度。我國《刑法》明確規定對判處“ 緩刑”、“ 暫予監外執行”、“假釋”、“管制”的犯罪分子實行社區矯正;但是,司法實踐中,上述制度的運用不夠充分,(非監禁刑適用率不足20%),不能有效發揮該制度的作用。其次,借鑒國外的行刑經驗,西方國家已經有較為成熟的行刑經驗和模式,如英國社區矯正中更生公司招投標制度。

D917.6

A

1671-864X(2016)08-0100-01

薛阿敏,上海政法學院14級刑法學研究生。

猜你喜歡
行刑犯罪預防監禁
丹陽市強化安全生產“行刑銜接”
論終身監禁在貪污罪中的適用
環境案件行刑銜接的困境與對策
找尋犯罪根源
從犯罪預防的角度看偶然防衛
社區安全設施建設與犯罪預防的幾點思考
監獄行刑視角下的寬嚴相濟
現今非監禁刑的執行及其完善
古代為何要“秋后問斬”
走向非監禁刑:從世界刑罰趨勢看我國刑罰的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