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對盜版電影的態度研究

2016-08-15 08:15彭慧
人間 2016年22期
關鍵詞:成本消費者政府

彭慧

(遼寧理工學院(原渤海大學文理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大學生對盜版電影的態度研究

彭慧

(遼寧理工學院(原渤海大學文理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文章全面梳理了中國盜版電影市場的基本情況以及大學生等受眾群體對于盜版電影市場的基本態度。這種研究對于政府打擊盜版電影行為以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等有著積極作用。

盜版電影;大學生;態度

娛樂產品盜版已經被視為數字時代最為突出的問題之一,其復雜性牽涉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層面。在世界范圍內盜版令娛樂業損失慘重,如何打擊盜版,保護知識產權,以促進中國電影產業的健康發展,是眾多國內國外電影產業界人士和學術界人士十分關心的問題。電影盜版是一個特殊的課題,與正版電影市場研究不同:盜版電影沒有公開的統計數據;電影盜版組織一般與黑社會組織有聯系;電影盜版行為一般與其他犯罪行為相聯系。

盜版現象如今是風行盛世,政府對其累禁不止,這是源于它堅實的市場基礎。從需求方面看,它的市場基礎在于盜版品的消費價值高于正版品的消費價值;從供給方面看,它的市場基礎在于盜版品的生產價值高于正版品的生產價值。盜版品的存在,并不象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有害無利。其實,盜版品究竟會增加福利還是減少福利,取決于時期的長短、競爭的最后趨勢以及政府反盜版的嚴厲程度。我認為,政府應該以最大限度的減少而不是消除盜版的負面影響為目標,以運用競爭機制為導向,采用包括修改版權保護法規在內的多種措施,在權衡盜版成本和反盜版成本的基礎上,實行適時適度的反盜版策略。

任何經濟現象的存在都有其市場基礎,這種市場基礎既包括市場需求基礎,又包括市場供給基礎。盜版現象的存在也具有它深厚的市場基礎。

那么第一點——盜版存在的需求基礎。盡管“盜版”首先給人的感覺就是它絕非一個好東西,應該消滅,但是在一片喊打聲的同時,消費者卻在行動上給予了實際的支持,這就是盜版現象的市場需求基礎。在盜版市場上,存在市場需求是其最根本的基礎。

在明知商品真假的條件下,理性或有限理性的消費者之所以更多的選擇盜版品而不是正版品,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盜版產品的消費價值高于正版品的消費價值。什么是商品的消費價值呢?我們知道,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要考慮兩個因素,一個是價格,一個是質量。如果某個商品的質量太差,即使價格很低,可能也不會有人問津;反之,如果某件商品的價格太高,即使質量很高,恐怕買主也是寥寥無幾;但是,如果某件商品的價格很低,而其質量又比較好,購買者肯定會很多。顯然,購買者并不是單獨地看待價格的高低和質量的好壞,而是綜合的分析價格與質量的關系,即質量—價格比,它可以作為消費者所考慮的商品價值。因此,可以這樣說,消費者購買盜版品的直接原因在于盜版品的質量—價格比遠高于正版品的質量—價格比。在消費者看來,雖然盜版品的質量比正版品低,但是相差的程度非常有限,比如說,人們一般使用的Microsoft Office辦公軟件或現在流行的windows7電腦操作系統,除去普通老百姓一般很少使用的一些功能外,盜版品與正版品在質量或使用價值上幾乎沒有什么差異。但是,盜版產品的價格遠低于正版產品,比如,在成都市場上,正版的Microsoft Office2辦公軟件的銷售價格超過6000元人民幣,而所謂的windows7系統最便宜的家庭版399,而最貴的旗艦版則2000多塊人民幣,而它的盜版品只需要5元人民幣。前者盜版品與正版品的價格比是1比1200,后者則是1比80到1比400不等。盜版品的價格優勢絕對讓人心動。

第二點——盜版存在的市場供給基礎。盡管盜版的存在從根本上在于有市場需求基礎,但是盜版品畢竟是有廠商生產出來的。對于廠商來說,并不是有市場需要就會有市場供給。就某種產品來說,廠商之所以選擇生產盜版品而不是正版品,除了它在生產正版品上的所受的諸多限制之外,可能關鍵在于盜版品的生產價值大于正版品的生產價值。什么是商品的生產價值呢?對廠商來說,那種商品值得生產,不能只看它的價格高低,也不能只看成本大小,要看產品的價格與成本的差,或者看價格—成本比。如果一種商品的價格很高,但是生產成本也很高,從而生產無利可圖,價格與成本比小于1,沒有哪家企業會主動去生產它;反之,即使一種商品的價格很低,但是它的生產成本也很低,以至于生產利潤相當可觀,價格—成本比大于1,“擋不住的誘惑”,廠商無需政府動員也會趨之若鶩,甚至政府想堵也堵不住。因此,利潤或價格與成本比可以用來反映商品的生產價值。

第三點——盜版現象的經濟福利效應。在經濟學上,對一種經濟現象的評價,可以通過消費者剩余、生產者剩余和社會總福利來說明。同樣,對盜版也可以從這些方面來分析它的經濟效應。從消費者剩余來看,盜版活動在長期和短期的影響是不同的。在短期,由于盜版品的存在,原來不能購買或沒有購買某種商品的消費者能夠購買一定數量的盜版品,從而增加消費者福利;原來使用正版品的消費者改為使用盜版品,因盜版品的低價格而給買主帶來更大的消費者剩余;即使是對使用正版品癡心不改的消費者,也能夠在盜版品的沖擊下以更低的價格購買正版品,并從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盜版活動對生產者剩余的影響是復雜而多面的。詳細的分析將另文闡述,本文在此只作簡單的分析。就盜版品生產企業而言,由于他把更多的資源用在盜版品的生產上是一種理性的行為,因此他的經濟效率會提高,從而在盜版活動中會增加他的生產者剩余。就正版品生產企業而言,如果盜版廠商的剩余的獲得僅僅是正版廠商剩余的一種轉移,那么正版品企業必然會損失剩余;如果由于盜版競爭的存在,促使正版企業進一步改進技術,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擴大銷售量,即使其產品的銷售價格降低了,正版企業的剩余也完全可能增加;社會福利來可以用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的和來表示,因而盜版對社會福利的影響就直接取決與買賣雙方剩余的綜合變化。從上述對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的變化分析,我們知道盜版現象存在有利和不利兩反面的影響,因而它可能增加社會福利響,也可能減少社會福利。從人們的內心感情和一般認識上看,通常認為盜版活動對社會是沒有好處的。盜者偷也!僅僅一個“盜”字就十分清楚的表明了這一點。其實,盜版活動會對社會產生不利影響是無可置疑的,這是因為市場上盜版產品的多少將影響到正版商下期的研發投入。因為盜版產品的數量是如此之多,以至使正版商的預期收益為零,甚至為負時,正版商將停止對新產品新技術的投入,這將影響到社會技術的進步和發明創造,進而造成對總產出的影響。盜版的存在對社會的損失可以通過技術進步對GDP增長的貢獻加以粗略估計,如果上期GDP增長10億美元,技術進步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0.1,本期GDP增長11億美元,且因盜版而使技術進步的貢獻率降為0.08,則盜版導致的社會損失為1200萬美元(10×0.1億美元-11×0.08億美元)。

第四點——政府的反盜版策略選擇管見。政府不能完全杜絕盜版活動,因而徹底解決盜版不應該成為反盜版的實際目標。一方面,只要盜版現象產生的市場基礎存在,盜版是不可能人為取消的,另一方面,盜版活動復雜多樣的影響,也決定了完全杜絕盜版行為本身也就同時消除了它可能帶來的好處。正如人們不能在倒洗澡水時把娃娃一起倒掉一樣,我們也不能消除盜版的負效應時把他的正效應也一起消除。因此,政府的反盜版僅僅是為了抑制盜版活動,減少盜版數量,把盜版的負效應控制在最低水平;政府的反盜版行動應該適度,過度嚴厲和過分寬容都是不理性的。如上所述,盜版可能會給社會帶來各種負效應,這種負效應就是盜版的使社會付出的代價,簡稱盜版成本。不僅如此,政府或社會的反盜版行動也會給社會帶來成本。政府的反盜版貫穿產品生產、銷售和消費的全過程,從有關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饋,研究,到相關法規的制定、監督機構的設立和人員配置,再到對盜版行為的處罰或判罪。政府在反盜版過程中所必然要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等全部費用就構成反盜版成本。一般而言,我們可以預期,當政府實施采取比較嚴格的反盜版措施時,反盜版成本會上升,而盜版成本則會下降,反之,當政府實施采取比較寬松的反盜版措施時,反盜版成本會下降,而盜版成本則會上升。也就是說,反盜版的成本是隨著反盜版程度的增加而上升的,而盜版成則隨著即反盜版力度的加強而下降。 顯然,反盜版行動就存在一個度,社會究竟應該對盜版行為采取什么程度的反盜版行動,必須進行相關成本與收益的比較分析。一項理性的反盜版行動應該使盜版成本和反盜版成本之和達到最小??梢?,政府的反盜版并非愈嚴格愈好,也不是愈寬松愈好;修改過時規章制度是被政府反盜版行動所遺忘了的重要手段。誠然,執法不力是導致盜版泛濫的重要因素,其實,不適應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保護版權的規章制度也是罪魁禍首之一。這些過時的制度規定,助長了市場壟斷,甚至是過度的壟斷,高額的壟斷利潤衍生出大量的盜版。比如說,在信息時代的今天,長達16年的專利保護—美國專利法的規定—就顯得太長,日益嚴重的盜版不能說與此沒有關系。對此,我們很多人尤其政府從感情上是難于接受的,在政府實際的反盜版行動中也是很難見到的;更多的運用市場機制來反盜版,可能會成為政府反盜版的現實取向。如果說壟斷產生盜版,那么從這種意義上講,反盜版就是要反壟斷勢力。運用市場競爭來反壟斷已經是大勢所趨,因而用競爭來反盜版也可能成為政府的優選策略。

綜上所述,盜版現象的存在雖然對社會產生不利的影響,不過作為普遍存在的盜版現象是有著合理存在的原因的,政府應該以最大限度的減少而不是消除盜版的負面影響為目標,以運用競爭機制為導向,采用包括修改版權保護法規在內的多種措施,在權衡盜版成本和反盜版成本的基礎上,實行適時適度的反盜版策略。

中國盜版電影的市場總體規模遠遠超過正版電影的市場規模,盜版電影的來源主要有三個:盜版電影光盤、非法播映(如:電影院播映盜版影片)、網絡電影盜版(如:下載盜版電影,觀看或刻錄光盤),其中盜版電影光盤目前在中國是最主要方式。盜版電影光盤主要有四大來源,分別是境外走私入境、合法光盤制作企業非法加工、中國大陸境內的地下生產線、非法刻錄和版權過期的電影光盤。產能與銷量的巨大落差意味著某些合法光盤復制企業非法加工盜版音像制品的行為非常嚴重。境外走私入境的盜版電影光盤,成為中國盜版電影光盤的最主要來源之一。網絡電影盜版是電影盜版發展的新趨勢,非法下載電影的人群主要集中在大學生和公司年輕職員,國外影片和國內暢銷影片是網絡盜版的主要對象。由于網絡的匿名,以及法律監管對其不夠重視,如果對任這種趨勢發展,將產生十分危險的后果。

在對中國未來盜版電影市場規模的短期預測中,大部分大學生認為,短期內盜版電影市場規模將呈擴大趨勢,小部分大學生認為,盜版電影市場規模將保持現狀,沒有人認為盜版電影市場規模會縮小。大部分大學生認為,短期內盜版電影市場規模呈擴大趨勢的主要原因,是盜版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他們還特別指出,中國的網絡盜版在發展,如果不采取打擊措施,這很可能發展成為電影盜版的又一個重災區。從電影盜版對經濟影響的角度看,盜版電影通過降低電影票房收入和電影音像版權收入的方式,壓低電影產業的市場回報。盡管2005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比2004年(2.0億元人民幣,約2.47億美元)年提高了30%,但是,就2004年電影票房收入與2003年(15億元人民幣,約1.85億美元)相比,電影票房收入的增長幅度卻下降了58%。盜版電影從根本上打擊了中國電影產業的生產能力,對民營企業的負面影響更大。雖然盜版拉動了非法就業,但對電影產業總體就業水平沒有太大影響。盜版大幅降低了政府的稅收收入。盜版對相關利益主體的影響:75%的受訪電影生產企業、67%的受訪電影發行放映企業、100%的受訪音像企業都曾經采取過預防/打擊盜版行為的措施,其中,音像企業打擊盜版電影的積極性高于其它電影相關企業,這說明,音像行業是盜版的最直接打擊對象,它們受到的經營壓力要高于電影制片企業和發行放映企業。中國打擊盜版行為以行政處罰為主要手段。然而,中國司法處罰對打擊盜版行為的作用不明顯。公眾基本上對行政執法工作予以支持和肯定,但對打擊盜版成果不滿意。

中國電影生產環節基本上不存在盜版現象。中國電影放映環節的盜版現象也并不嚴重:大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電影院基本上杜絕盜版放映行為;盜版放映主要發生在中、小城市的省級以下電影院和娛樂場所,賓館、飯店播放盜版影片的情況較為嚴重。

[1]中國電影盜版對經濟的影響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美國經濟研究中心,2006.

TP393

A

1671-864X(2016)08-0210-02

彭慧,遼寧理工學院文法系學生。

猜你喜歡
成本消費者政府
系無理取鬧?NO! 請為消費者擦干眼淚
沉沒成本不是成本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溫子仁,你還是適合拍小成本
知識付費消費者
省級政府金融權力榜
“二孩補貼”難抵養娃成本
表彰中國消費者喜愛的品牌
二則
揪出“潛伏”的打印成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