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幼兒心理學》教學中應該處理的幾個問題

2016-08-15 23:11胥平
考試周刊 2016年63期
關鍵詞:缺失思想品德心理健康

胥平

摘 要: 《幼兒心理學》是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課,在《幼兒心理學》教學實踐過程中,應該處理好幾個問題,培養學生熱愛幼教事業,在教學觀念、教學方法上進行反思,用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更好地為幼兒教育服務。

關鍵詞: 幼兒心理學 缺失 思想品德 心理健康

《幼兒心理學》是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基礎課,也是該專業的必修課和核心課程。其課程性質決定了要使師范生初步掌握幼兒園教學工作必需的心理學知識,特別是幼兒心理的年齡特征、發展趨勢,并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幼兒的實際教學問題,培養學生熱愛幼教事業的專業思想。筆者在《幼兒心理學》實際教學過程中,認識到必須處理好幾個問題,在教學觀念、教學方法上進行反思,用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更好地為幼兒教育服務。

一、《幼兒心理學》教學存在普通心理學知識缺失和不足的問題

《幼兒心理學》是《心理學》的分支學科,其基礎是普通心理學,在心理學的概念、原理、知識結構系統、本領域的熱點問題及現狀、新近成果不了解不掌握的情況下,學習《幼兒心理學》就顯得先天不足,缺肥少水,使《幼兒心理學》教學不厚重、不豐滿,易流于形式,這在中職或??茖W前教育中普遍存在,因為在開設《幼兒心理學》課程之前,沒有學習普通心理學課程,直接開設《幼兒心理學》。這樣,把相關概念、原理拿來用或解釋某種幼兒心理現象,學生聽不懂,不理解。有些《幼兒心理學》教材中,雖然增加了部分普通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但也很膚淺,不系統,甚至蜻蜓點水,造成普通心理學知識嚴重缺失和先天不足,這對于學生學好《幼兒心理學》是一個瓶頸。筆者認為《幼兒心理學》教學走“三三制”,即1/3的普通心理學相關知識教學,1/3的幼兒心理學知識教學,1/3的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幼兒園教學及幼兒存在的問題教學,這樣不僅使心理學知識銜接、得以系統化,而且兼顧了《幼兒心理學》教學宗旨和目標的實現。筆者在實際教學中,對教材的處理遵循:概念、原理講授——幼兒年齡特征、發展趨勢講授——解決幼兒教學及幼兒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講授“三步走”,連貫成線,一氣呵成,教學深入淺出,效果明顯。

二、《幼兒心理學》教學與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問題

《幼兒心理學》教學過程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過程,不能把二者割裂開來。思想品德教育就是教會學生怎樣做人的教育,《幼兒心理學》教學正是實施思想品德教育的極佳途徑和陣地。通過心理學知識的教學,一方面,學生掌握心理學的概念、基本原理,解答學習、生活中的問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積極的情緒情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用積極樂觀的態度擁抱生活,用健全的人格回報社會,大有益處。另一方面,學生掌握幼兒的年齡特征及發展趨勢,掌握幼兒活動心理,這對師范生了解幼兒、認識幼兒,拉近彼此心理距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如此,要求教師:(1)在備課上下功夫。教材、學生特點、教師本人知識儲備、相關學科知識及實事政治等,都要納入備課的備選材料。例如,講注意,就要把注意品質與當前學生對學習、對生活的行為態度結合起來,讓學生知道沒有良好的注意心理,我們將一事無成。講高級情感,在“道德感”概念理解掌握的基礎上,讓學生明辨對與錯、是與非,知道真善美與假丑惡,把道德感與社會現象結合起來。(2)用事實說話。在《幼兒心理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假大空、高大全,用政治說教、蠻橫施壓、粗暴灌輸的方法,而是用數據說話,用事實說話,用娓娓道來的親近感換來學生的理解,用春風化雨、細雨無聲、潛移默化換來學生的心理共鳴,不是讓學生怎樣做,而是讓學生知道怎樣做,這樣的教育才會持久、長遠,才會有生命力。(3)做到課前、課中、課后思想品德教育的全覆蓋。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做到課堂教學的前后呼應,不能時斷時續,課前、課中、課后均能進行,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嫁接到《幼兒心理學》教學過程中,做到知理結合。(4)正人正己,發揮教師的榜樣和引領作用。教師不僅在生活中給予學生以關愛和行為榜樣,而且要對學生精神生活起引領作用。教師首先行為要規范,做遵紀守法的楷模;其次要言行一致,說到做到,自己做不到就不要說;最后就是教師自己要心理健康,用積極健康的情緒情感感染學生,充滿正能量。這樣教師才能獲得學生尊敬、愛戴和信賴,教育的實效才能發揮。

三、《幼兒心理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關系定位問題

目前,在《幼兒心理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關系上,存在認識上的不同看法和分歧。一是從知識結構及內容上看,認為《幼兒心理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二者之間沒有必然關系,可謂平行線;二是從“心理”的要義上看,是等同關系,即《幼兒心理學》教學就是心理健康教育;三是從教育對象上看,《幼兒心理學》教學中包含心理健康。筆者認為,《幼兒心理學》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之間并不矛盾,而是相得益彰的關系。正確、健康的認知,積極的、正向的、建設性的情緒情感體驗和人格特質等,與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直接關系。例如,心理健康的主要方面就是人的情緒的健康,情緒的異常對人的身體健康的影響越來越為人們所認識和關注,某些心因性疾?。ㄈ?,心腦血管疾病及癌癥的發生),主要是由于長期的消極情緒影響的結果。又如,某種心理的異常會導致其他心理和行為的異?;?,很難相信一個長期嚴重自卑心理的人會有活潑開朗的性格。為此,我們在進行《幼兒心理學》教學的同時,很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就要求在《幼兒心理學》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使《幼兒心理學》教學日漸豐滿,有血有肉。心理不健康的教師不可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幼兒期是對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黃金時期,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師范生抓起,為明天美好的幼教事業,承擔起歷史賦予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師范教育司,組編.幼兒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王振宇,主編.幼兒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缺失思想品德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復習課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課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實踐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轉課堂教學的困惑與思考
當前中國公民意識缺失研究——以社會監督為例
淺談大眾傳媒社會責任的缺失
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缺失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