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中國公民意識缺失研究——以社會監督為例

2016-11-23 00:41陳蘭馨
資治文摘 2016年7期
關鍵詞:公民意識缺失

【摘要】公民意識缺失將導致社會偏離良性運行的軌道,其原因是做為現代社會監控、糾偏機制的社會監督無法有效、正常實施。當前中國社會監督過程中的公民意識缺失主要表現在公民的主體意識淡薄,社會監督中規則共識缺失,權利觀念畸形發展,公民參與社會監督的能力低等幾個方面。

【關鍵詞】公民意識;缺失;社會監督

一、社會監督過程中的公民主體意識淡薄

作為社會監督主體的公民缺乏主體觀念,缺乏自己作為公共權力來源的權利主體的自覺,缺乏自身在社會監督過程中的獨立地位和主體地位身份的認知,反倒心甘情愿成為國家權力的附屬和附庸。公民缺乏主體意識使社會監督失去主體和基礎。經常見諸媒體的民眾向官員下跪求情,說明民眾對自己是國家主人的地位不清,人民當家做主的觀念淡薄。向官員下跪這種畸形現象深刻表現出我國公民主體意識、獨立意識嚴重缺乏。

作為社會監督主體的公民缺乏政治認同,缺乏自己作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主體地位的體認,缺乏參與政治生活這一公民基本職責的熱情,缺乏參與社會監督確保自身利益不被侵害的內生動力,歸根結底在于民眾缺乏對政治的強烈認同,缺乏對執政黨、國家的強烈的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作為社會監督主體的公民缺乏責任意識,缺乏自己作為公共事務主體應當且必須參與社會監督的職責的認知,認為公共政治生活與自己的私人生活無關。公共事務屬于公民自己的事務,主體意識本身就是一種責任意識。公民如果缺乏責任意識將公民政治參與畸變為個人利益訴求,國家和社會責任被放逐在個人主義的沙漠之中。公民缺乏對社會責任和國家責任的應有擔當,就不可能形成公民參與社會監督的合力,更不可能形成對權力行為主體的合法合理的壓力。

二、社會監督過程中的規則共識缺失

規則意識是公民意識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各種政治生活有序進行的前提和保障。各種制度規范將所有政治活動限定在特定的范圍內,能夠使政治體系保持健康、良好的發展態勢。然而,當前中國的社會監督面臨著不斷惡化的規則文化環境,社會缺乏基本的價值共識、道德共識和法律共識,使社會監督整體呈現出無序的狀態。

作為社會監督主體的公民缺乏價值共識。在社會的劇烈變革和社會急劇分化過程中,社會群體的利益訴求和價值追求日趨多元化,民眾就公共話題在社會范圍內能否形成價值共識,對于國家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社會監督作為一種依賴于價值共識驅動的政治參與形式,如果沒有形成人民主權、依法治國、公權有限等基本價值的共識,社會監督就得不到保障,更遑論社會監督的有力、有序、有效開展。比如當人們對權力尋租、公權私用、貪腐蔓延等現象忍無可忍的同時,又對權力充滿著狂熱的崇拜。這正是現代民主法治的理念沒有在民眾中形成價值共識,社會監督缺乏內驅力所致。

作為社會監督主體的公民缺乏法治共識。在社會監督過程中缺乏法治共識,意味著缺乏公民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的底線原則,缺乏公民享有法律所賦予的基本權利的認識。如果公眾在參與社會監督過程中缺乏基本的法治共識,公共問題一旦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人們的偏差性主觀判斷有可能形成破壞性的群體事件。

作為社會監督主體的公民缺乏道德共識。道德在政治活動和社會公共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規范價值和約束作用,為社會和公民個體之間提供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為國家和社會的善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社會監督過程中的權利觀念異化

憲法和法律賦予公民的各項監督權利是公民參與社會監督的重要憑借,依托于憲法和法律所賦予公民的監督權利。因此,社會公眾的權利觀念是公民參與社會監督的直接動因,是社會監督極為重要的推動力量。近年來,中國公眾的權利觀念深入人心,但在傳統專制思想文化的長期影響下,公民的權利觀念仍舊薄弱,整個社會維護公民合法權利的基本共識還沒有形成,公民的權利觀念甚至異化,侵犯公民權利的行為時有出現。

作為社會監督主體的公民的權利監督觀念淡薄?,F代社會的公民意識的核心就是權利意識,社會監督從本質上講就是公民的權利監督。在權利觀念濃厚的政治社會里,公民的權利一旦受到侵犯,便通過訴諸法律、借助輿論等方式來維護合法權利。當前中國公民的權利監督觀念滯后,以現行政治監督體系而論,社會監督僅僅居于輔助地位,政治系統內部的權力監督無論從規模上還是從影響力上看都占主導地位。

缺乏重視公民監督權利的社會氛圍。重視公民監督權利的社會氛圍有利于傳播權利監督的觀念和喚醒公民權利監督的意識。當前我國社會整體上對公民維護自身權利的行為缺乏強有力的理解和支持,公共生活中還存在著大量侵犯公民權利特別是公共利益的行為,公眾至無法理解維護自身合法利益的正常行為,以至于將維護自身合法權利的人視為異類。在公民個人行使公民權利,參與社會監督的行為不被理解,社會監督權利難以成為社會共識的情況下,社會監督的發展勢必步履維艱。

作為公民基本權利的監督權利觀念發生異化。在權利監督觀念不斷深化的同時,公民的權利監督觀念發生異化,主要表現為一些民眾只關注自己的權利而忽視別人的權利,只關心自身的權利而無視應負的責任。完整的權利觀念不僅意味著公民能夠充分認識到自身的權利并利用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利益,而且還意味著公民具有維護他人合法權利的義務,具有遵守各項法律規范的義務,公民在維護自身監督權利的同時,都必須尊重任何其他個人或組織的權利,在公民行使自身監督權利的過程中,任何侵犯到他人隱私權、自由權、名譽權等合法權利的行為都應當受到法律的制裁。當前一個亂象就是社會監督關注的重心和焦點出現從權力的濫用向私人生活的偏離,侵犯他人合法權利的行為大量出現,比如網絡泛濫的“人肉搜索”。

四、社會監督過程中的參與意識低下

公民意識是崇尚參與的政治文化觀念,公民積極主動地參與政治生活為其顯著的表現。在公民參與社會監督的熱情不斷提高的同時,社會監督仍舊面臨著公民參與意識不強等問題,公民參與社會監督的能力仍舊較低,參與的效能依舊不足。

作為社會監督主體的公民參與社會監督的意識不強。社會監督過程中公民的政治冷漠現象比較突出。較多民眾不關心公共話題,不參與政治活動。公民參與社會監督的根本目的是維護自身利益免受不法行為侵犯,但現實中一些公民當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也回避與黨和政府部門接觸,寧愿以非法手段和方式伸張權利。公民參與社會監督、維護自身監督權利的意識不強。一些公民維護個人利益時愿意以被動方式參與社會監督,而出于公共精神或維護公共利益的主動參與則嚴重不足。缺乏公共意識和公共精神的,是制約當前社會監督的主要障礙。

作為社會監督主體的公民參與社會監督的手段單一。公民參與社會監督的手段和方式是多元的,人民群眾可以通過批評、建議等言論的方式來形成輿論壓力實現對權力行為主體的監督制約,也可以對濫用權力的行為訴諸法律。但當前社會監督較多停留在言論監督方面,對行政訴訟、集會請愿等其他社會監督方式和手段缺乏運用。對公共問題的關注和評價是最低限度的社會監督,對權力行為主體也是效力最低的監督,通過揭發、檢舉、申訴、控告等法律途徑或集會請愿、游行示威等集體行動對權力行為主體是更具有約束力和影響力的監督方式,對公共權力長期停留在低層次監督上是制約社會監督深化的重大制約因素。

作為社會監督主體的公民參與社會監督的形式欠缺。社會監督的形式有信訪監督、新聞媒體監督、社會團體監督等傳統監督形式,也有日益成為社會監督重要渠道的網絡監督。但當前我國的社會監督形式過多偏向于網絡監督和信訪監督,其他維護自身合法權利的參與形式存在較多欠缺。社會公眾特別是青年人群偏好于網絡監督的形式,希望通過網絡的快速擴散獲取公共輿論的同情和支持。而在廣大農村地區,即使上訪監督的效率低下,人們仍舊偏向于上訪監督的形式,以致在一些地方出現上訪村、上訪專業戶。大多數人們還不習慣通過法律途徑來實現社會監督。對網絡監督和上訪(信訪)監督的形式偏重勢必會弱化法律規定的主流社會監督形式,長此以往將導致社會監督偏離法制軌道。

作者簡介:陳蘭馨(1992—),女,漢族,四川省蓬安縣人,中外政治制度專業研究生,單位: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政治學所,研究方向:政黨政治,國際關系。

猜你喜歡
公民意識缺失
社會化過程與公民意識塑造
從記者“公民意識”的覺醒到公民“記者意識”的強化
對話·素材·練習
官員“微信朋友圈”緣何“官味十足”
建構主義視野下公民意識教育實踐模式研究
淺析政治學視角下我國對于年輕女性的民主教育
淺談大眾傳媒社會責任的缺失
高職院校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缺失影響因素及提升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