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束縛”的幼兒園戶外游戲

2016-08-15 07:14王銳嬌
考試周刊 2016年62期
關鍵詞:戶外游戲束縛幼兒教育

王銳嬌

摘 要: 戶外游戲,作為幼兒園游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為幼兒提供廣闊的活動空間、充足的學習機會,對促進幼兒身心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然而,戶外游戲活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面臨無法回避的問題——受限程度較高。作者通過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相關解決策略,有助于幼兒園更好地開展戶外游戲活動。

關鍵詞: 戶外游戲 幼兒教育 “束縛”

幼兒園戶外游戲對幼兒有著無窮的吸引力,這種吸引力來源于幼兒園戶外游戲的獨特優勢:一方面,與室內游戲相比較,戶外游戲不受場地、活動空間的限制,幼兒游戲活動的自主性需求可以得到充分的滿足[1]。另一方面,戶外游戲為幼兒提供了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機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戶外游戲不僅備受幼兒喜愛,而且對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然而,現實中幼兒園戶外游戲備受束縛,獨特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重要價值無法完整體現。具體表現為:游戲場地挑戰性不足;游戲材料結構化較高;游戲組織形式單一。這如同無形繩索將戶外游戲牢牢捆綁,使其無法正常開展,削弱戶外游戲對幼兒身心發展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兒童游戲權利的剝奪。因此,我們有必要對這一問題進行探究。

一、戶外游戲被“束縛”的表現

(一)游戲場地挑戰性不足。

考慮到幼兒身心發展遠未成熟,易發生意外,幼兒園在戶外場地創設中總會竭盡所能地消除一切冒險因素,試圖為幼兒提供絕對安全的游戲場地。例如,將沙土坪改造為塑膠坪,移走冒險指數較高的大型玩具器械等。在幼兒園一系列的人工改造之后,戶外場地的安全性的確提高了,但挑戰性所剩無幾。雖然戶外游戲場地必須是安全的,但安全不等同于游戲的高質量。有學者指出,所謂完全安全的環境,實質上是缺乏有意義的游戲應有的最重要的元素,包括變化、復雜、挑戰、冒險和適應等[3]。因此,對環境的變相改造,實際上扼殺了幼兒開發多種潛力的機會。此外,戶外游戲只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復雜性才能吸引幼兒的興趣。太過安全的游戲場地必然缺乏趣味性,難以滿足兒童游戲的需要。最后,這種看似考慮周全的行為,并未將幼兒的長遠發展計算在內,幼兒在這種過度保護的環境中長大,自我安全意識和保護能力相對較弱。

(二)游戲材料結構化較高。

在戶外游戲活動中存在大量結構化程度較高的游戲材料,例如扭扭車、梅花樁、毛毛蟲隧道。這些游戲材料在為幼兒提供某種定向性游戲活動的同時,也限制了他們開展其他游戲活動的可能。幼兒總是“喜新厭舊”的,長時間進行一種游戲活動難免會讓他們產生膩煩情緒,進而放棄這種活動,尋找下一個吸引他們注意的游戲材料。對某一種游戲活動的淺嘗輒止,顯然無法讓幼兒收獲深刻的游戲經驗。因此,戶外游戲中高結構化材料的大量存在并不利于幼兒開展深入的探索活動,形成豐富的游戲經驗,促進想象力的發展。與之相反,非結構化或結構化較低的游戲材料功能相對不固定,允許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自由操作,那么幼兒想象力及發散思維可以得到有效鍛煉,這些游戲材料卻在戶外游戲中所占份額較少,難以滿足幼兒的需要。

(三)游戲組織形式單一。

按照游戲組織形式,戶外游戲可以分為集體游戲、小組游戲和自由游戲。在幼兒園戶外游戲活動中,教師通常組織幼兒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集體游戲活動,如“老狼老狼幾點了”、“切西瓜”、“龜兔賽跑”等,然而對自由游戲重視不足,甚至持反對態度。例如,幼兒的奔跑追逐行為常被視為違紀行為。毋庸置疑,集體游戲對幼兒身心各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單就社會性發展而言,集體游戲可以培養幼兒的集體歸屬感和責任感,幫助他們去除思維的“自我中心”[2]。但是,集體游戲往往是規則游戲,結構化程度較高,玩法單一,無法滿足每個幼兒的需求。自由游戲與之不同,它能夠提供幼兒多重選擇,給予幼兒更多的快樂體驗;幼兒聽從自己的指揮,有助于培養其獨立性及創造性。戶外集體游戲過多、自由游戲不足,必然會束縛幼兒的手腳,抑制幼兒的天性,無法滿足幼兒的游戲的需要。

二、“解放”幼兒戶外游戲的策略

(一)借鑒學習,提升游戲場地挑戰性。

與傳統游戲場地相比,具有適宜挑戰性的游戲場地更易激發幼兒的探索行為,為幼兒在自身已有發展水平和可能發展水平之間搭建橋梁,實現進一步發展,因此提升游戲場地挑戰性具有必要性?!八街?,可以攻玉”,日本幼兒園在戶外游戲場地創設方面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可以借鑒的地方。首先,利用自然環境,增強游戲場地的挑戰性。例如,在大樹周圍設置攀登架或繩梯,允許幼兒攀爬大樹,或是特意保留雜草叢生、怪石嶙峋的場地,吸引兒童前來探險。其次,給予幼兒對游戲設施器材的最大使用權。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想象和需要自由移動和組合游戲設施和器材,例如在滑梯上騎三輪車[3]。當然,不顧我國實際情況,完全照搬他國經驗的行為并不可取,我們應該實事求是,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學習他國的優點,努力創設能夠滿足我國兒童需要的游戲場地。

(二)雙管齊下,優化游戲材料配置與利用。

游戲材料是幼兒開展戶外游戲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幼兒的游戲行為。戶外游戲材料結構化程度較高會降低幼兒創造性地開展多種游戲活動的概率,阻礙幼兒游戲水平的提高及游戲經驗的積累。因此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優化游戲材料配置。幼兒園應該適當增加非結構化、結構化較低的戶外游戲材料,例如,廢品材料,使戶外游戲材料適應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的興趣、需要、經驗、能力。一般而言,結構化程度較高的游戲材料適宜發展水平較低的小班幼兒,結構化程度較低的游戲材料適合發展水平較高的大中班幼兒。另一方面,提升游戲材料的利用率。引導幼兒一物多用,鼓勵幼兒探索游戲材料的多種玩法。受思維的限制,幼兒操作某種游戲材料的方法可能是固定不變的,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善于抓住戶外游戲中的教育契機,正確啟發引導幼兒,鼓勵幼兒大膽設想,勇敢實踐。這不僅能夠提升戶外游戲的趣味性,豐富幼兒的游戲經驗,而且能夠鍛煉幼兒思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

(三)消除偏見,豐富游戲組織形式。

據了解,在戶外游戲活動中,幼兒教師傾向于選擇集體游戲的原因在于集體游戲易于組織,便于管理,效果明顯。但是,在集體游戲中,教師對幼兒游戲行為的控制度較高,幼兒很難根據自身的興趣和需要開展活動。因此,幼兒教師應該關注兩者差異,消除個人偏見,優化游戲組織形式。具體而言,有四種組織形式可供參考:(1)“先分后和”幼兒先自由游戲,接著教師再組織集體游戲;(2)“先和后分”指教師組織集體游戲,然后幼兒自游戲動;(3)“先主后輔”幼兒自由游戲,最后集合、小結、結束;(4)“集體游戲”教師組織集體游戲,最后小結、結束[4]。

參考文獻:

[1]張蒞穎,張世峰.英國開展戶外活動的理論和實踐[J].學前教育研究,2010(8).

[2]劉焱.兒童游戲與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9).

[3]王欣.日本幼兒園的庭院戶外活動[J].幼兒教育,2006,(7):11-12.

[4]陳珊閣.關于開展幼兒戶外體育活動色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

猜你喜歡
戶外游戲束縛幼兒教育
拴牢
自由博弈
淺談幼兒園戶外游戲之野戰區活動的開展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內化外來資源開辟幼兒教育新途徑
束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