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復雜武器系統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訓練研究

2016-08-16 07:54吳釗軍陳玉霞王本立
考試周刊 2016年61期
關鍵詞:軍民融合

吳釗軍 陳玉霞 王本立

摘 要: 大型復雜武器系統具有體系結構龐大、技術高度集成、維修保障難度大等特點,該類武器系統的裝備保障訓練在教學條件、人力資源、訓練模式建設方面均有諸多特殊要求,僅依托軍隊開展相關建設難度大、周期長、效率低。構建科學配套的管理體制、法規制度、訓練模式、訓練條件,開展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訓練,發揮軍隊院校、部隊、裝備承研承制單位各自優勢,有利于提高裝備保障訓練質量效益。

關鍵詞: 復雜武器系統 軍民融合 裝備保障訓練

一、開展大型復雜武器系統軍民融合裝備保障訓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目前我軍武器裝備的技術保障訓練和技術保障人才培養主要依托軍隊院校、部隊訓練機構展開,但隨著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加快、技術集成加速,這種單純依托軍隊開展裝備保障訓練和技術保障人才培養的模式,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新裝備尤其是大型復雜武器系統快速形成保障力的需要。以陸軍典型復雜武器系統——遠程多管火箭炮武器系統(以下簡稱“遠火”)為例,該武器系統包含8種裝備,涵蓋了機械、液壓、光電、自動控制等多個技術領域,具有體系結構龐大、自動化程度高、自主作戰能力強等特點,但同時,由于該武器系統體系龐大、技術復雜,具有技術保障難度大、訓練條件建設周期長、對裝備保障人才要求高等特點,給軍隊院校、部隊開展裝備保障訓練帶來一定困難,制約了裝備快速形成戰斗力和保障力,是目前大型復雜武器裝備維修保障訓練面臨的重要現實問題。

立足我軍目前各大型復雜武器系統由多廠家協同、多領域合作、多平臺融合研制和保障的現實情況,探索構建由研制生產企業、部隊使用單位、軍地院校聯合組建的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訓練體系,充分發揮武器系統研制開發單位和軍工企業人才密集、技術指向性強、配套資源豐富,軍隊院校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方法手段配套、師資力量雄厚,部隊裝備系統配套、裝備作戰運用和保障實踐經驗豐富等各自優勢特點,積極創造資源統建、課題聯研、人才共訓、技術共享的裝備保障訓練環境,完善軍委統籌、部隊牽頭、地方協同的訓練機制,有利于優化裝備保障訓練資源配置,節約訓練成本,提高訓練實效,解決單一的部隊自主式保障訓練和院校閉合式保障訓練與信息化條件下裝備保障訓練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破解大型復雜武器系統保障能力建設周期長、保障效率低等難題,為裝備“兩成兩力”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二、科學構建大型復雜武器系統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訓練體系

大型復雜武器系統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訓練,是一項涉及社會資源和軍隊資源分配、社會保障力量和軍隊保障力量分工的全局工程。必須完善組織管理,健全法規制度,優化訓練模式,建設配套條件,構建科學高效的大型復雜武器系統軍民融合式保障訓練體系。

一是建立逐級銜接的領導管理體制。組織領導科學化是指對參與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訓練的軍地相關機構進行優化整合,對其任務職能進行科學劃分,逐步建立起科學高效、逐級銜接、職責明晰的領導管理體制。大型復雜武器系統軍民融合式保障訓練的運行涉及的領域廣、部門多、范圍大,需要國家、軍隊、地方企業各個層面指導與協調,因此,建立完善的組織管理機構,是推進武器裝備軍民融合保障訓練的重要前提。目前我軍還沒有專職部門和專職人員從事軍民融合裝備保障訓練的組織與管理,部分單位已經開展的類似訓練大多通過單位與單位之間自行溝通協調解決。從武器裝備軍民融合保障訓練的現實需要出發,應加快構建宏觀層、協調層、執行層逐級銜接的組織管理機構。其中,宏觀層,應由中央軍委和國務院相關機構共同建立,作為軍民融合裝備保障訓練的統籌管理機構,主要負責軍民融合裝備保障訓練的頂層設計、資源配置、任務區分制度建設等工作;協調層,應由軍兵種裝備部和地方省市有關部門共同建立,主要負責本軍兵種、本地區軍民融合裝備保障訓練的計劃擬制,協調指導、監督和評價等工作;執行層,應由部隊裝備部門軍事代表機構、軍隊院校訓練部、裝備承研承制單位共同建立,主要負責軍民融合裝備保障訓練計劃的落實、訓練的組織等工作。通過建立以上各層級的組織管理機構,逐步形成軍地一體、上下銜接、職責清晰、分工明確的組織管理體系,確保軍民融合裝備保障訓練的各項事務管理能夠落到實處。

二是建立配套完善的法規制度體系。軍民融合裝備保障訓練涉及軍隊、地方兩個領域的溝通,牽涉到軍隊院校、部隊、企業三方的協調,其組織與實施及訓練實效都必須有法律法規制度作保證。建立一個縱向成體系、橫向成系統的軍民融合裝備保障訓練法規體系,明確責任主體,保障各方利益,推進軍民融合裝備保障訓練才有可靠保證。當前,我國關于軍民融合裝備保障訓練的法規空白還比較多,針對這一現狀,從法規體系的完備性來講,應著力構建三個層次的法規,第一個層次是國家層面的法律,居于主導和支配地位,為實施軍民融合裝備保障訓練和軍隊制定相關政策提供明確指導;第二個層次是軍委、軍種和國家部委層次的條令條例、指導意見及相關政策,主要是明確職能、理順關系,為建立科學高效的軍民融合裝備保障訓練體制機制提供基本遵循;第三個層次是涉及合同商保障的合同、協議、備忘錄、手冊等,是組織實施軍民融合裝備保障訓練的具體遵循和依據。

三是構建科學高效的訓練模式。根據我國武器裝備現行裝備全壽命周期保障管理體制,大型復雜武器系統列裝部隊后,質保期內的維修保障和大修,一般都由武器系統承研承制總裝廠牽頭,由相關裝備、子系統研制企業負責組織與實施,這些單位在實裝數量、技術資料、維修保障工具設備、維修保障人力資源、維修保障場地、維修保障經驗等方面,無疑比軍隊院校和部隊訓練機構更有優勢。因此,依托承研承制單位開展裝備保障訓練,將是大型復雜武器系統(尤其是新型武器系統)裝備保障訓練的重要方式和途徑。根據參與保障訓練單位數量的不同,依托承研承制單位開展裝備保障訓練又可分為單一單位獨立保障訓練和多個單位協作保障訓練兩種樣式:對系統相對簡單的武器裝備而言,通常由一家裝備承研承制單位能夠獨立完成訓練保障任務,應由軍方與裝備承研承制單位直接簽訂合同,明確軍隊院校(或部隊訓練機構)和承研承制單位在開展裝備保障訓練中的責、權、利;對大型復雜武器裝備而言,當某個裝備承研承制單位不能單獨完成保障訓練時,多應由多個單化配合,分別對裝備中的各個分系統開展保障訓練,由軍方與總裝廠組織其他廠商完成各個分系統的保障訓練。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訓練,應堅持軍方主導、地方配合,遵循以下基本模式:軍隊院校(或部隊訓練機構)負責制定訓練計劃和總體方案,明確訓練需求,并對地方企業的協作事項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并派出部分授課教員和訓練管理人員;裝備承研承制單位負責建設提供裝備保障訓練教學資源,包括訓練裝備、檢修設備、訓練場地,并抽調一部分維修經驗豐富的工人進行故障案例教學。軍隊院校派出的授課教員和地方企業抽調的工人教員應根據協議、合同或臨時協商的決議,分工協作、相互配合,共同落實教學訓練計劃、組織教學訓練活動、達到教學訓練效果。

四是建設系統配套的訓練條件。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訓練的條件建設,應通過優化配置多元化的教學訓練資源、采用多樣化統籌分工建設模式、運用一體化管理保障手段,確保軍地訓練資源優勢得以最大限度發揮,有效滿足裝備保障訓練條件需求。首先,科學構建教學訓練硬件條件。遵循“資源統建、優勢互補、集約集優”的基本原則,建立以部隊人才培養需求為牽引,各級領導機構統籌規劃,軍隊院校、部隊訓練機構、地方企業分工協作的訓練硬件條件建設機制,根據不同武器系統的裝備特點和裝備保障訓練任務分工,合理構建軍隊院校、部隊、裝備承研承制單位“三位一體”的訓練硬件條件,確保能夠滿足裝備保障訓練需求。以遠火武器系統為例,根據該武器系統裝備保障人才培養和裝備保障訓練的實際,部隊訓練機構主要構建裝備日常使用與維護訓練條件(如裝備操作使用訓練場、檢修工間等),軍隊院校負責裝備結構原理、一般故障檢測維修訓練條件(如專修室、模擬訓練器、檢測適配器、專用維修工具等),裝備承研承制單位主要負責建設裝備大修配套場地設施(如拆裝設備、檢測平臺、維修車間等)。其次,科學統籌構建教學訓練人力資源。以任務需求為牽引,以市場為平臺,以合同為紐帶,根據各類裝備保障訓練實際要求,發揮軍隊院校、部隊訓練機構、裝備承研承制單位在人力資源方面各自的優長特色,靈活采取長期聘用、臨時抽組、人才交流、資源共用等模式,籌建集訓練管理、教學授課、后勤保障于一體的裝備保障訓練人力資源體系,這種資源體系可以根據訓練任務批次、持續時間等因素合理采用固定建設或臨時抽組的形式建設。以遠火武器系統為例,在實施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訓練時,教學人員一般從軍隊院校和承研承制單位中臨時抽組,訓練管理人員一部分由承研承制單位的勞資教育處(科)、院校學員隊干部、部隊裝備保障單位干部士官三部分組成,教學保障人員主要由承研承制單位臨時派出。

三、加強大型復雜武器系統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訓練應解決的幾個方面問題

大型復雜武器系統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訓練的組織實施跨越多個領域、涉及軍地多個部門,面臨經濟利益、管理運行等一些現實矛盾問題,必須統籌兼顧、因地制宜,從根本上解決制約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訓練的體制性障礙和結構性矛盾。

一是堅持軍事效益最大化。在統籌使用軍隊和地方兩種資源時,必須堅持軍方主導,在軍民融合保障訓練活動中,地方企業往往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如果缺乏軍方有效的監督管理,地方企業的潛力很難得到有效發揮。因此,必須充分發揮軍方的主導作用,遵循軍事效益最大化原則,通過軍方的組織、計劃、協調、監督,加強對地方企業的管理和約束,使地方企業按照需求釋放訓練保障功能,提高裝備保障訓練效益。

二是堅持運行規則程式化。要規范訓練資源在軍地各部門、各領域、各層級的流轉程序和運用方式,減少中間環節和冗余行為,提高組織運行的有序性和實效性;要建立完善的組織協調機制,通過定期集中議事、聯合協調解決等方式,及時協調處理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訓練中的重大事宜;要建立運行監督機制,通過常態化的檢查監督和過程控制,逐項整改問題和矛盾,推進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訓練科學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是堅持制度協議標準化。按照體系化建設、橫向式集成、標準化接口的原則,逐步建立裝備保障訓練信息交換、系統環境、物資器材編碼等通用技術標準,以及裝備保障信息獲取、指揮控制、精確保障、綜合防護等分項建設標準,并將專利法、保密法、合同法、招投標法等納入裝備保障訓練的制度環境中,做到建設發展有規范、任務落實有標準。

參考文獻:

[1]李睿,曾德賢.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發展目標任務體系構想[J].裝備學院學報,2013.12.

[2]路文.武器裝備軍民融合保障問題研究[J].行業觀察,2012.8.

猜你喜歡
軍民融合
推進軍民融合面臨的問題與對策
美國軍民一體化對我國軍民融合發展的啟示
站在“橋頭堡”探究“因果鏈”
軍民融合式士官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軍民融合產業的四川探索:產業基金的邏輯和方案
特朗普的“軍民融合”政策能兌現嗎?
世界主要國家軍民融合式發展財力資源配置的啟示
世界主要國家軍民融合式發展財力資源配置的啟示
軍民融合模式在艦艇指揮人才培養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