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背景下中國的戰略選擇

2016-08-23 18:29王堯藝
商場現代化 2016年15期
關鍵詞:中國

摘 要:隨著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PP)與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RCEP)機制不斷深化發展,亞太地區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日益復雜,美國主導的TPP與東盟主導的RCEP由于本質的利益沖突與目標差異,兩者的博弈一方面給亞太區域一體化進程帶來巨大壓力,另一方面,中國作為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經濟體,在兩者博弈背景下如何做出戰略選擇增加自身在亞太區域的話語權尤其值得關注。本文通過借鑒整合前人研究的模型結果,分析TPP與RCEP對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對中國經濟福利的影響,從而為中國在此背景下的戰略選擇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TPP;RCEP;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中國

一、引言

亞太地區從狹義上講包括西太平洋地區,主要包括中國,日本,俄羅斯遠東地區,東南亞的東盟國家,有時還會延伸到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及新西蘭等國。1989年,亞太地區國家共同成立了亞太經合組織,以此來加強對話,促進經濟合作,如今,亞太地區的經濟合作進程是當今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參與國家之多,合作范圍之廣,影響力之深遠,一體化過程之復雜等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可以說是十分引人矚目,近年來,伴隨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化,各國經濟區域合作更加交織復雜,其中出現了兩個重要的區域貿易協定(RTA),一個是東盟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另一個是美國牽頭的“跨太平洋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PP),目前兩者都在不斷的談判發展之中,各國都為了自身相關利益選擇了有利于自身發展的區域貿易協定,這讓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變得交織復雜,也讓亞太經合組織提出的建立“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倡議仍停留在“愿景”上。中國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目前在東盟主導的RCEP中扮演重要的牽頭作用,由于中國尚未加入TPP,因此中國在TPP與RCEP的博弈背景下所做的戰略選擇會對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TPP與RCEP對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影響

1.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演變

1989年APEC的成立標志著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開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加深,RTA發展相當迅猛,甚至有泛濫之勢,此外,隨著亞洲地區國家間自由貿易協定(FTA)數量的激增,亞洲國家特別是東亞國家逐漸出現“意大利面條碗效應”的相關問題,數據表明,在1995年-2009年的15年間,是東亞國家簽署FTA最多的十五年,然而期間東亞“10+3”區域內貿易比重先由1995年的43.30%上升到2004年的45.77%,然后又下降到2009年的44.67%,區域內貿易比重的增加相當緩慢,由此可以看出東亞國家區域內貿易比重沒有因簽署的FTA增加而上升,因此東亞國家需要反而更加廣泛更加有深度的區域貿易協定來克服呈現泛濫的FTA,東亞國家RCEP的提出可以說是大勢所趨。

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機所暴露出APEC的一些弊端,美國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主張將APEC機制化,使之轉變為更加有約束力的談判和制定規則的場所,美國支持APEC所提出的建立“亞洲自由貿易區”(FTAAP)的構想,但由于利益沖突遭到東亞一些發展中國家的反對,因此在2008年美國轉變戰略布局加入并主導“跨太平洋經濟伙伴協議”(TPP)的談判進程,并以此作為推進FTAAP的前期探索。該談判于2009年澳大利亞和秘魯的加入更名為跨太平洋伙伴協議,并在美國的主導下進入壯大階段,截至2016年2月,在新西蘭奧克蘭,由TPP12個成員國代表參加的簽字儀式,《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正式簽署。

2.TPP與RCEP的競爭性

目前為止已有12國簽署了TPP,即TPP12。RCEP由東盟10國發起,目前已經形成了“10+6”格局,TPP12由美國作為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主導,而RCEP中有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參與,其中東盟10國中已有四國加入了TPP,分別為新加坡,越南,文萊和馬來西亞。

無論是TPP還是RCEP協議的達成都是有利于加快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其建立的初期意圖都是為了解決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過程中所出現的地區一體化協議間的“意大利面條碗效應”,然而目前這一目標并沒有實現,主要是TPP與RCEP之間由于本質利益的沖突所體現出的整合難點,使亞太地區區域整體合作難以推進。

TPP的協議國大多為發達國家,由美國主導,自然帶有美國自身經濟增長的激進性,具有較高的準入門檻。而RCEP具有更大的兼容性,它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參與過經濟的增長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在撤廢關稅和產業標準方面具有更強的兼容性,因此更適合廣大發展中國家。美國希望通過TPP實現對亞洲經濟更大的發言權,因此它的目標不僅包括服務貿易方面以及投資方面的自由化,還包括了知識產權,公平競爭,政府采購,電子商務,勞工標準,環境標準等多領域的一體化,例如在貿易自由化的問題上,美國希望TPP國家完全取消關稅,這比FTA所要求的降低90%的關稅目標要高,發達國家會從中受益,而發展中國家卻往往無法承受這一點。

TPP和RCEP在實現的標準上也無法兼容。美國主導TPP的主要目標是建設新世紀高標準的自由貿易協定,所要求的零關稅要求其成員國必須無條件的實施,即便是對發展中國家也不例外,這體現出TPP較強的執行力度。相比而言,RCEP要寬松靈活很多,例如對于有農業保護需求的日韓和落后的東盟幾個國家,允許例外的相關保護政策的存在,這往往體現出RCEP較弱的執行力度和對成員國的約束力。

3.TPP與RCEP的博弈對亞太自貿區建設的影響

美國主導TPP談判主要原因是2006年FTAAP的提議遇冷,美國宣布加入并主導TPP談判被外界認為是美國加速發展亞太地區經濟實現自身外交和政策利益主導權的重要途徑,也是為了在未來實現FTAAP的重要戰略規劃,然而隨之而來的是中日韓舉行了FTA(自貿區)談判以及RCEP談判的啟動,這被外界看做是對TPP的正式“宣戰”,TPP與RCEP的競爭性在所難免。就目前而言,TPP12成員國人口已達8億,占全球GDP的比重為38.2%,區域內貿易比重為41.6%。RCEP成員國人口共計34億,占全球GDP的比重為28.4%,區域內貿易比重為44.2%,目前就數據而言可謂是難分伯仲,對于亞太地區的國家而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才是最佳選擇。據專家估計,到2025年,RCEP將為成員國創造出6444億美元受益,高于TPP(16國)所創造出的4509億美元的受益,特別是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將從RCEP受益頗多,6444億美元中將有5190億美元流入這四個國家,這必將為東亞國家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注入更多的動力。

亞洲最大兩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和印度目前并沒有加入TPP談判,但兩國都已加入RCEP談判,由于TPP和RCEP本質上的競爭性,加上外界認為美國對TPP的大力推進是為了遏制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在亞太經濟主導地位的主導權,因此外界擔心TPP與RCEP兩個不同的發展軌道有可能會使亞太國家陷入制度化分裂,兩者之間差異化的摩擦與博弈會帶來不可避免的競爭,這會給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帶來負面影響,不利于FTAAP的最終實現。

三、TPP與RCEP對中國經濟福利的影響

中國作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不僅是在亞太還是在全世界都扮演者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目前正積極的加入RCEP的談判之中,但于此同時并不能忽視TPP在亞太地區的重要作用。本文通過探討中國倘若加入TPP談判所能給中國經濟福利帶來的影響來討論中國對TPP談判的戰略選擇提供理論依據。通過借鑒整合彭支偉、張伯偉所運用的一般均衡(CGE)模型結果,楊帆、何帥的GTAP模型模擬的結果,對中國在RCEP和TPP中的經濟福利進行預測比較,從而為中國的戰略決策提供理論借鑒。

一般均衡(CGE)模型數據顯示,目前TPP談判在12國(以下簡稱TPP12)參與下,中國將損失0.14%的GDP增長率,40.58億美元的福利損失,倘若中國加入TPP協議談判,TPP13將為中國帶來1.21%的GDP增長,194.45億美元的福利。倘若至2025年,沒有中國參與下16國加入TPP談判(TPP16),中國將有840億美元的福利損失,但會從RCEP中獲得2970億美元的福利,倘若中國加入TPP談判(TPP17),則會得到4.7%的GDP增長率,而與此同時從RCEP得到的GDP增長率只有1.4%。

由此可見,中國若加入TPP談判會為國內帶來額外的GDP增長和經濟福利,隨著全球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不斷加深,中國憑借自身優勢在世界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很多國家與中國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TPP國家中的澳大利亞,日本,秘魯等與中國有著緊密的經貿往來,因此若中國加入TPP談判不僅對自己對其成員國都是有利的。

四、中國應對戰略

中美兩國作為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這兩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在亞太地區被分割在兩個不同的陣營,這必然對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造成不利的影響,“中國威脅論”一直甚囂塵上,美國對中國的經濟抑制意圖也是日益彰顯,TPP與RCEP的對峙必將會損壞亞太成員的諸多利益,因此中國在兩者博弈的背景下如何做出戰略選擇不僅對于自己,對于整個亞太地區都至關重要。

1.加快中日韓FTA談判,抵消TPP帶來沖擊的同時推進RCEP合作機制的構建

目前,中日韓作為亞太地區最大的經濟體,三個國家的經濟協作勢必對整個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帶來積極影響。日本作為亞洲發達經濟體已經加入TPP協議,韓國也在為積極加入TPP進行對話磋商,這些國家一旦完成TPP協議磋商,勢必對RCEP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帶來沖擊,這會讓中國在亞太地區處于被動地位。在目前還無法加入TPP機制的情況下,中國應加快與韓國日本的FTA談判,尤其在關稅或非關稅的優惠上,達成與TPP相當的優惠協議,同時還需要和已經加入或有意加入TPP協議的東盟國家保持良好關系,消除東盟國家對中國經濟崛起的擔憂,通過與TPP成員國達成更多的雙邊貿易協定來抵消TPP對中國經濟帶來的抑制效應。

2.主動出擊,為加入TPP談判做好準備

近年來對于中國是否應該加入TPP討論學術界有廣泛的討論,通過本文借鑒的CGE模型和GTAP模型結果可以看出,中國倘若加入TPP談判從理論上說確實會增加中國經濟福利,但也要注意到,TPP是美國主導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為目的,意識形態顯著,例如TPP成員國零關稅政策,一定程度上會遏制成員國與中國的貿易往來。但總體上來說中國加入TPP談判對中國是利大于弊的,中國應主動出擊,做好前期的充分準備,可以利用TPP現有的規則,采取逐步瓦解或削弱美國在TPP中的霸權地位,增加自己的話語權,進一步增加自己在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影響力。同時,TPP中一些高質量的規則與條款也有利于進一步優化中國產業經濟結構,促進中國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讓中國更進一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在國際社會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3.積極加強與美國的政治對話,降低美國對中國的威脅預期

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兩國的關系動向牽動整個亞太地區甚至整個國際關系的走向,近年來美國不斷擔憂中國的崛起對其利益會造成威脅。美國也是基于考慮到遏制中國在亞太地區的經濟影響力而不愿中國加入TPP談判,中國要想積極加入TPP談判,需要加強與美國的政治對話,加強雙邊高層領導人的會晤以消除美國對中國崛起的威脅疑慮。同時,也要找到美國不愿中國加入TPP談判的根源,通過政治對話化解擔憂,促進經濟進一步合作,讓中美兩國通過更加密切的經濟合作與對話來共同促進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五、結論

亞太地區經濟一體化進程舉步艱辛,TPP與RCEP兩大機制由于競爭性難以融合處于博弈狀態,中國在積極推動RCEP機制的同時也不能忽視TPP機制在亞太地區日益發展壯大的影響力,雖然美國主導的TPP機制目前將中國排除在外,但TPP成員國也不能忽視中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和日益崛起的國際地位,因此中國應充分做好加入TPP談判的準備,通過推進RCEP機制與不斷深化FTA雙邊或多邊談判不斷為自身增加籌碼,進一步增強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地位,成為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引領者。

參考文獻:

[1]彭支偉,張伯偉.TPP和亞太自由貿易區的經濟效應及中國的對策[J].國際貿易問題,2013,04:83-95.

[2]全毅.TPP和RCEP博弈背景下的亞太自貿區前景[J].和平與發展,2014,05:75-89+119-120+133-142.

[3]沈銘輝.應對“意大利面條碗”效應——兼論東盟在東亞合作中的作用[J].亞太經濟,2011,02:14-19+31.

[4]陳敏,陳淑梅.多元化區域貿易協定背景下中國跨國產業轉移——基于東亞經濟一體化視角[J].國際經濟合作,2013,04:23-29.

[5]唐國強,王震宇.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演變、路徑及展望[J].國際問題研究,2014,01:96-114+135.

[6]楊帆,何帥.TPP和RCEP對中國經濟影響的比較研究[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6,01:36-43.

[7]湯婧.TPP與RCEP:中國在亞太區域經濟整合新秩序下的挑戰與策略[J].全球化,2013,06:63-72+127.

[8]鄒國勇,吳琳玲.TPP、RCEP背景下的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挑戰與應對[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2:53-61.

[9]劉威,陳繼勇.TPP與RCEP的競爭性及對中美亞“三元”貿易的影響研究[J].亞太經濟,2014,05:3-7.

作者簡介:王堯藝(1992- ),男,漢族,江蘇宿遷,學生,經濟學碩士,單位:上海市上海大學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學專業,研究方向:國際貿易與實務

猜你喜歡
中國
我國警衛反恐怖斗爭對策研究
淺析當代中國社會發展的代價問題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