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能文體學視角下人文類紀錄片解說詞語言風格研究

2016-08-29 15:26張藝欣
人間 2016年23期
關鍵詞:語域文體學語言學

張藝欣

(內蒙古師范大學 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功能文體學視角下人文類紀錄片解說詞語言風格研究

張藝欣

(內蒙古師范大學 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紀錄片可以反映客觀現實,體現人文精神和民族理念,逐漸引起廣泛關注。在此過程中,解說詞的作用更應引起重視。解說詞不僅突出了主題,而且彌補了時間和空間所造成的不足。它在向聽眾傳遞信息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功能文體學視角下,從語言學角度分析人文類紀錄片解說詞的語言風格和作用,以及在不同語境下體現出的情感和特點是較為有效的方式。

功能文體學;人文類紀錄片;解說詞

隨著影視業的發展,以展現客觀現實為目的的紀錄片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的尊重。紀錄片作為“人類存在的一面鏡子”,是人類文化和思想的形象表達,體現人文精神和民族理念,因此,紀錄片在跨文化交際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文紀錄片可以反映人的生產、生活,人的情感、意志,也可以表達一個民族的人文價值以及實現民族意識。在這樣一個過程中,解說詞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在一部紀錄片的視聽系統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解說詞彌補了視覺圖像的缺陷,整合信息,并揭示情感,反映現實。在與視覺圖像的比較中,解說詞可以更準確地表達主題。此外,通過解說詞,觀眾可以客觀準確的感知視覺圖像所未能呈現的信息。

一、紀錄片解說詞國內外研究現狀

任頤(1997:34)研究了紀錄片解說詞的寫作和語言特點,他強調解說詞要簡潔明了,做到口語化和通俗化。他認為,紀錄片展現在屏幕上的文字被稱為解說詞。解說詞在一部紀錄片占主導地位,可以深化其內涵,表達作者的傾向和意圖。同時,它也可以彌補時間和空間所造成的不足。另外,解說詞有時也會要求把更多的思考空間留給觀眾,即減少解說詞的呈現,甚至在一部紀錄片中完全沒有解說詞。

根據鐘大年和雷建軍的定義(2002:54),解說詞是一種語言上的圖像,由旁白播出,這是作者理性思維的直接體現,是用來介紹、解釋、討論或表達作者的主觀情感。

Sflvio(2011:24)指出在人文紀錄片方面,是否有解說詞或有多少解說詞不是關鍵部分,關鍵在于解說詞的質量。解說詞是基于圖像。沒有圖像解說詞是沒有意義的。解說詞不僅說明圖像,而且還連接了紀錄片中的聲音元素。同時,解說詞不是簡單的重復圖像,而是補充、渲染和深化圖像,特別是背景、情節、主題和意境。

二、功能文體學理論在解說詞中的應用

功能文體學(FS)是基于系統功能語言學,已證明對文體分析有科學有效的理論作支撐。它為分析提供了理論框架。到目前為止,對功能文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譯和文學方面。對紀錄片解說詞也可以從功能文體學的兩大主要理論進行研究:元功能理論(metafunctions)、語域理論(register theory)。

元功能理論由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際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語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組成。語域理論也與元功能理論密切相 關, 語域中語場(field)體現了概念功能, 語旨(tenor)體現了人際功能, 語式(mode)體現了語篇功能。

概念功能主要從及物性的六個過程對解說詞進行分析,一般說來,如果陳述事實,則物質過程和存在過程較多;如果表示的是“情感”、“認知”和“感覺”這類非動作過程,表明人內心世界的發展變化就是心理過程;揭示兩者關系的關系過程;交流信息的言語過程;生理活動的行為過程都可以用來對解說詞進行語篇分析。人際功能主要是分析運用哪種語氣來更好的傳情達意。最后,就語篇功能來說,一般是分析語言的主位結構和銜接手段。

從語域理論進行分析,語場包括解說詞的主題和內容。語旨分為兩個模式,即媒介模式和敘事視角。語式則側重在特定情境下,解說詞是如何融合各項要素以達到最佳效果。

三、人文紀錄片解說詞語言風格

從概念功能分析,一般來說,人文類紀錄片貼近人類生活,其解說詞語言風格也更偏向口語化、生活化,所以物質過程相對較多,這是因為在人文類紀錄片中描寫人類生活交流的動作行為篇幅很大。同時,關系過程出現的頻率也較高,它們詳盡地描述了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習俗和不同民族的意識形態。兩者的結合為觀眾展現了一個生動而完整的人類社會。就人際功能來看,一般陳述語氣使用的最為頻繁。因為在人文類紀錄片中,解說詞的目的就是為了給觀眾傳遞信息。在此基礎上,如果要使解說詞的基調與呈現內容保持一致,在解說詞創作中有時也可加入個人的主觀情感來陳述。語篇功能方面,在人文類紀錄片中,無標記主位的語句出現頻率較高,說明在人文紀錄片中,解說詞通過這種方式,使觀眾更清晰而直接的接收信息,相反,標記主位結構則會引起誤解,更不利于直觀感受。在銜接手段上,人文紀錄片解說詞通常會利用語法銜接中的照應,詞匯的重復,同義詞、反義詞的對比應用,以及搭配的手法豐富解說詞的語言。根據紀錄片的畫面獨特呈現手法,這些銜接手段對聯結跳躍的畫面,突出主題,引發觀眾共鳴有積極的作用。

在人文紀錄片中,解說詞圍繞人類日常生活與人民的風俗習慣,用口語化的語言對關于人的相關內容進行評說。因此,人文紀錄片的語場就是人類社會活動的敘述和描寫。人文紀錄片解說詞的媒介模式主要是指“敘事者與觀眾”的結構,也就是解說者和紀錄片觀眾。在一部紀錄片中,旁白提供信息,觀眾接受信息,解說員和觀眾位處不同的地域空間,解說員在屏幕后,觀眾在屏幕前,解說員通過語言向觀眾傳達畫面的隱含信息或彌補畫面不足。就語式而言,它關注的是場景、聲音和字幕。場景是指畫面背景,是解說詞所描述補充的場景。聲音主要是指解說詞本身,也就是解說員在整個解說過程中的音色和用詞。字幕指的是解說詞的文本形式,一般出現在屏幕底部。一般說來,字幕都是創作為文本模式,再由口頭形式進行傳播解說。

四、結語

對解說詞的語言風格及作用的分析可以從功能文體學的角度實現。通過研究表明,在特定語境下,參考元功能理論和語域理論創作解說詞更符合觀眾的感知,引發觀眾同感。優秀的人文類紀錄片,在具有獨特魅力的解說詞的幫助下,會產生巨大的傳播效果。

J952

A

1671-864X(2016)08-0200-01

張藝欣,女,1991.2,內蒙古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

猜你喜歡
語域文體學語言學
文體學的學科特點和發展趨勢研究
體認社會語言學芻議
《復制性研究在應用語言學中的實踐》評介
《語料庫翻譯文體學》評介
美國現代語言學會版《〈紅樓夢〉教學法》:要覽與反思
科技術語的語域傳播論綱
從文體學視角研究英詩《為國捐軀》的反戰主題
語域下土木工程英語詞匯文體特征
基于語料庫的近義詞辨析
書訊《百年中國語言學思想史》出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