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世界商業變革看南沙“副中心”崛起

2016-09-02 11:30譚保羅
南風窗 2016年18期
關鍵詞:復星南沙珠三角

譚保羅

廣州是珠三角和華南的要素集聚中心,隨著城市的擴張,疏解城市功能成了必要。南沙,將崛起為廣州未來的“城市副中心”。

全球各大城市建設“副中心”的熱潮發軔于1970年代,彼時,發達國家進入了工業化的巔峰,而城市內部的產業結構也發生巨變。

這一時期,由于通訊技術的成熟和城市交通的便捷化,產業不再局限于地理上的全要素積聚,而是向廣闊的城市空間擴散。擴散之后,分散的產業依然會按照產業的關聯度,形成了新的不同集群,在地理上形成了多元化的產業“副中心”。

大都市的多中心化或者說“副中心”的崛起,有效紓解了“大城市病”,優化了產業在空間上的組織,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質,也提高了大都市的競爭力。

而對南沙來說,其作為城市“副中心”的崛起還有一個新的意義。珠三角正在進入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期,產業優化升級迫切,而產業空間布局也會作出相應調整。在這一輪調整中,廣州需要在主城區之外,建設一個新的城市“副中心”來重新統領珠三角新一輪的產業變革。

從更宏觀的視野來看,南沙的崛起,也不只是廣州和珠三角的需要。它也是世界經濟版圖變遷,尤其“中國-東南亞-南亞”這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域崛起的需要。

任何一座城市、一個“中心”的崛起,最根本的推動力都在于它成為了這一區域的資源集聚地和分發地?;蛘哒f,它必須是一個樞紐。那么,南沙會成為誰的樞紐?

南沙會成為“中國-東南亞-南亞”這一經濟帶的樞紐,而這個經濟帶將是未來世界經濟增長的中心。為什么?

不久前,復星集團CEO梁信軍在新加坡一個活動上談及復星的投資方向時說,歐洲的恐怖主義對復星業務有負面影響,南亞和東南亞對全球經濟和中國企業愈發重要。他說,該地區經濟15年內將成為最重要的地區。

復星是中國最具國際化視野的民營財團,其投資幾乎遍布所有類型、所有體量的經濟體。顯然,梁信軍的話分量很重。而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復星這家嗅覺靈敏的超級財團不但把南方總部落在廣州,還在南沙落子展開了金融布局。

2015年6月,復星花巨資拿地,將南方總部落戶廣州。2016年8月,復星公告說,其在廣州籌建的“復星聯合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保監會的正式批復。市場消息稱,公司將落地南沙,并成為入駐南沙的首個總部級保險機構。

中國第一民營財團的選擇背后,是廣州作為“一帶一路”經濟帶橋頭堡地位的夯實,和南沙作為亞太重要航運中心地位的良好前景。

關于全球經濟增長,概念很多,如“金磚國家”。投資銀行的經濟學家們,往往為了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業務需要”,而夸大它們的經濟質量和潛力。因此,這個世界好像到處都有無限增長。

但實際上,真正能持續增長的只是少數。增長并不只是一種人口和資源現象,某種程度上,它更是一種文化現象。不同的文化,它孕育的增長質量和速度都是不同的。

舉個例子來說,冷戰時代的經濟學界認為,威權政府治理之下,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增長會更快。但一個被忽略的問題是,同樣是威權政府,不同文化所創造的增長速度和持久力也有很大差異。

韓國和智利是最好的比較對象。從197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初,處于威權時代的韓國,經濟增長率一直保持在6%以上,經常超過10%。而同時期處于皮諾切特治下的智利,盡管經濟增長被西方稱為奇跡,但增長率時常低于5%,更從未超過10%,還出現過負增長。、

外界認為,是東亞的節儉、勤勞文化造就了東亞奇跡,儒家文化更利于經濟發展。實際上,除了東亞國家之外,和其他一些后發地區相比,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文化氛圍也更容易發展經濟。

這方面最直觀的指標是儲蓄率。南亞最大的國家印度,在發展中國家其實可以算作一個“高儲蓄率”國家,隨著經濟的崛起,該國儲蓄率近年來已超過30%,而巴西不超過20%。此外,東南亞各國的儲蓄率也普遍高于拉美、東歐和非洲諸國。

某種程度上,儲蓄率代表著國家和人民是否愿意改變落后境況的企圖心。所以,中國、韓國和日本、德國,這些在各自區域經濟獨樹一幟的國家都是該區域的高儲蓄率國家。

經濟學家熱衷于鼓吹增長,但投資者則必須理性和保守,他們的視角更能幫助我們去理解地區經濟的前景,復星的視角就是個好例子。投資者看到了“中國-東南亞-南亞”經濟帶良好的前景,這是廣州和南沙的機遇。

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廣東的前3大貿易伙伴,分別是東盟、歐盟和日本,其進出口分別為3321.2億元、3138.1億元和1818.9億元。此前,歐盟和美國以及日本,經常位于東盟之前。

可以看出,這一經濟帶正成為越發緊密的“經濟共同體”。在這個過程中,廣州以南沙為依托建設國際航運中心,是提升廣州對東盟、南亞輻射力,增強廣州在全球范圍,尤其是“一帶一路”區域內資源配置能力的必然選擇。

南沙崛起的另一個大視野是世界商業變革的可能性。

中國一線城市各自有著不同的發展模式。北京是政治中心,自然不必說,而其他三座城市,往往更容易被比較。和廣州相比,上海最大的優勢在于經濟的體量。上海并不算中國的金融中心—未來可能是,至少現在不是,《南風窗》記者在此前多有論述。除此之外,世界500強企業的進駐也是上海引以為豪的優勢。

世界500強的經營模式千差萬別,但本質上可以歸納為:占據產業鏈的高價值環節—品牌、核心技術,然后把低價值環節外包給“中國制造”,也部分外包“東南亞制造”或“印度制造”。換言之,他們用資本在全球組織研發,用訂單在全球組織生產,用品牌在全球組織銷售。

但這種模式可能在互聯網時代被顛覆。某種意義上講,跨境電商的崛起,便有顛覆500強勢力版圖的端倪。

這個世界為何需要500強?不妨用最經典的新制度經濟學企業理論來解釋。1937年,經濟學家羅納德·科斯在其論著《企業的性質》中,創造性地用交易成本分析了企業存在的原因。而此前的學者,對企業存在原因的論述多半沒有逃出“社會分工”、“規模效應”之類的窠臼。

簡單來說,這一理論誕生于信息化時代之前。即在信息不對稱、不完備的條件下,用外部市場的方式進行交易,那么交易費用、交易成本較高。于是,通過企業內部交易的方式,便可以極大地降低成本。

該理論認為,資源配置的手段主要是兩種,一種是外部的市場手段,一種是內部的企業手段。所有交易,最終選擇哪種方式完成,將以配置效率為標準,同時基于市場定價成本與企業組織成本之間的權衡。

從經濟全球化的實踐來看,500強企業的存在的確可以看作為全球化過程中,交易成本的最小化的需求。但隨著中國的崛起,大企業的整合模式正在“裂變”,手機行業最為典型。諾基亞、三星、蘋果等巨頭曾在全球范圍內組織研發、生產和銷售,但這個產業鏈中的中國企業越來越跳出了這個鏈條,而是自己“單干”,做自己的品牌,并最終蠶食前者的份額。

在互聯網時代,這種裂變將愈演愈烈,因為企業存在的最大基礎—信息不對稱問題有了“新解法”。信息不對稱,永遠都存在,但解決方案卻在革命。其中,跨境電商是最典型的代表,跨境電商和淘寶、天貓或者京東一樣,不但改變了流通業,也顛覆了制造業和品牌消費品企業,而跨境電商則把同樣的戰場擴張到了跨國界。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是,一家廣東的制造業企業,它以前為500強做代工,之所以被整合進了500強的產業鏈,在于這家500強企業控制了歐美的銷售終端。但通過跨境電商,它完全可以跳出這條產業鏈,獨立爭奪海外市場。路很長,但這是一個可能,更是一個趨勢。

在這個意義上講,南沙電商產業的發展之路可以說獨辟蹊徑,這是順應世界商業變革的一條路??缇畴娚獭澳仙衬J健币呀浻辛似鹕?,截至今年年初,在南沙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備案并開展業務的跨境電商相關企業已達774家。2015年,廣東省跨境電商進出口167.3億元,位居全國第一,南沙貢獻不菲。

可以說,航運中心為南沙加入全球資源配置奠定了“硬件基礎”,那么作為一個超級電商中心的崛起,則為這一過程提供了“軟件基礎”。此外,航運和電商的崛起還為南沙帶來另一個發展的“共生物”,即基于航運結算和跨境資金流動的創新金融的發展。復星金融板塊落子南沙,必然是看到了這一機遇。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落戶南沙自貿區的金融企業達1163家,港資銀行、金融租賃、消費金融、公募基金、航運交易所等各類金融機構集聚,一個傳統金融和創新金融機構交互發展的多元化現代金融服務體系雛形已經出現。

南沙的崛起,除了紓解中心市區壓力、讓整座城市均衡發展,市民更加宜居外,還在于廣州加強對珠三角輻射的需要。

一直以來,廣州中心市區是珠三角生產要素的分發地,比如人員的轉運樞紐、制造業債務融資中心(股權融資中心是深圳)。當然,更是文化教育資源的供給中心。

廣州作為交通樞紐的建設,很大程度也是考慮到了這種輻射作用。比如,廣州南站作為亞洲最大的火車站和中國華南的軌道交通樞紐,對珠江西岸這一制造業集中區域的輻射是顯而易見的。但隨著珠三角產業的轉型,廣州對珠江東岸的輻射還應該加強,而南沙必然要承擔這個責任。

不過,城市副中心,最終必須是人的中心,既是產業的中心,也是宜居的中心,這就要求要為人的居住和出行提供最好的條件。

南沙發展需要解決的第一個瓶頸就是交通問題。在國內外很多大城市,盡管建設起了城市副中心,但副中心的繁榮卻是以上班族付出高昂的通勤成本為代價的,這種現象尤其在發展速度快、規劃落后的發展中國家最為典型。

比如,在巴西工商業中心圣保羅,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的擴張帶來了嚴重的堵車問題。中產階層經常因為堵車在路上消耗半個上午,真正的富豪階層則可以購買直升飛機來連接家庭和辦公室,而金領階層也熱衷于“拼機”出行。優步公司為此甚至還在巴西推出了直升機“叫機”服務。

“圣保羅模式”的另外一層含義是,真正為城市擴張承擔最多代價的是中產階層,因為富豪和金領可以“用錢解決問題”。但中國截然不同,因為中國具有最強大的軌道交通建設能力。未來,南沙將成為珠三角軌道交通的重要中心。

南沙未來的軌道交通分為市內和城際兩個方面,兩者將并行建設。在市內交通方面,未來從南沙將有望半小時直達中心城區,廣州軌道交通建設的指導思想之一將是突出對南沙新區、南沙自貿區的支持,著重規劃建設南沙新區與中心城區和廣州南站、白云機場等重大樞紐銜接的快速軌道聯系。

目前已經提出的計劃是,建設軌道交通十八號線、二十二號線。十八號線(萬頃沙至廣州東站)線路全長62.5km,途經南沙區、番禺區、海珠區和天河區,這是連接南沙和廣州市區的“東部動脈”。二十二號線(萬頃沙至白鵝潭)線路全長66.3km,其中萬頃沙至番禺廣場與十八號線共線,途經南沙區、番禺區和荔灣區,這是“西部動脈”。

城際交通更是大有可為。未來,南沙將實現半小時到達深圳、東莞、中山、佛山等臨近城市,1小時到達珠三角主要城市的總體目標。根據廣州鐵路樞紐總圖規劃和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南沙區規劃有廣深港高鐵、深茂鐵路、贛深客專南沙支線等國鐵線路,以及肇南城際、中南虎城際、廣中珠澳城際等城際軌道線路。

南沙作為珠三角的地理中心,軌道交通將真正把這個“中心”位置做實。事實上,產業的發展除了資金、信息的集聚,人的積聚更為重要,軌道交通將為創業者、企業家和上班族匯聚南沙提供最經濟和舒適的通勤方式。

從根本上講,城市副中心并不是土木中心,而是產業中心和經濟發展的先鋒。在經濟增速方面,南沙區已穩居廣州各區冠軍。2016年上半年,南沙成為廣州市唯一一個增速達兩位數的城區,GDP增速為13.8%。

廣州已經將打造“樞紐型網絡城市”作為目標,在國際航運樞紐、國際航空樞紐、國際科技創新樞紐三大戰略樞紐建設中,南沙必然是先鋒,它將成為廣州對珠三角新的輻射中心,也將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的橋頭堡和資源配置地。

猜你喜歡
復星南沙珠三角
南沙,大灣區的未來之城
日占南沙與美國的外交應對
養殖面積逐年減少!珠三角這條魚曾風靡一時,為何現在漁民都不愿養殖它?
擴寬眼光才能認知更多 拜訪南沙區前輩發燒李
制造業“逃離”珠三角?
辭離復星
復盤復星路
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進入施工期
南沙之歌
珠三角,2012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