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彌補“生活能力差”短板關鍵靠父母

2016-09-12 00:54劉和平
湖南教育 2016年24期
關鍵詞:能力差短板行為習慣

劉和平

彌補“生活能力差”短板關鍵靠父母

劉和平

近日,國內最大的家長社區“家長幫”聯合好未來公益基金會發布《2016年中國家庭教育焦點問題調查報告》?!秷蟾妗凤@示,生活能力差已成為各地中小學家長最困擾的問題。70%的孩子生活懶散、58%的孩子有拖延癥、53%的孩子粗心馬虎……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程方平說:“若低齡階段出現問題后不加以正確的教育引導,這些影響或將貫穿個人成長的始終?!保ㄖ袊侣劸W)

學會生存應該是學習的重要內涵,但是孩子的生活能力差成為了中小學家長最困擾的問題。如何彌補這一短板,已經到了需要認真考量的地步。在筆者看來,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矯正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唱主角的應該是父母。家庭教育的重心不應是如何強化孩子的學習,而是培育孩子的良好習慣,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家長應成為孩子的生活導師。

父母首先需要轉變觀念。教育歷來是多角度的,學校教育當然很重要。如果沒有學校的系統教育,孩子就不可能有文化的傳承,就不會有豐富的知識,就難以提升社會適應能力。但是僅有學校教育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學生的為人處世等生活能力很多得益于家庭教育。為什么這幾年特別突出好家風的傳承?就是因為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力巨大。家長必須改變過去對學校教育的片面認識,認為把孩子交給學校就可以一勞永逸。家長在擔憂孩子生活能力差的時候,應該將關注的重點由學業轉向生活。

父母特別需要磨練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吃苦教育是培養孩子生活能力與行為習慣的最好良藥,可以大膽地將生活中各種瑣碎之事交給孩子去做。那些日常生活瑣碎之事不是很重的體力活,不會累壞孩子??嗯c累其實是心理感受,開始時孩子可能會感到有些苦與累,但只要做了一段時間就會適應,感到的就不再是苦與累,而是生活之樂與放松。孩子不愿做事或者不會做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家長不想讓孩子做。只要家長敢于大膽放手,不過分擔心孩子吃不消,孩子一定能夠在家長的引導下努力做好。勞動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是現代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家庭正是這兩種教育的最佳場所,磨練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家庭應該是首選。

父母要經常給予孩子客觀的評價。孩子在家里所做的大小事情,家長應該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不能沒有下文,孩子的態度怎樣,完成的效果怎樣,家長應該有一本明白賬。做得好,表現積極主動,應該予以鼓勵與表揚;做得不好,表現消極,應該予以批評。這樣才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才能具有激勵作用。

孩子生活能力差,生活習慣不好,在孩提時代可能是小事,但置于整個人生中卻可能是大事。為人父母者必須在培養孩子生活能力與行為習慣上多下功夫。

猜你喜歡
能力差短板行為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要從幼兒抓起
老人辨別方向的能力差了,該怎么辦?
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重要性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探討
執行“強制休假”還需“補齊三個短板”
體育課中留守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立新標 補齊勞動防護短板
DCT的優勢與短板并存
補齊短板 建好“四好農村路”
實心球投擲能力差的原因及提高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