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可靠敘述者摩爾
——論《摩爾·弗蘭德斯》中摩爾敘述中的不一致性和不可靠性

2016-09-15 06:39譚海平
人間 2016年25期
關鍵詞:弗蘭德回憶錄第一人稱

譚海平

(武漢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2)

不可靠敘述者摩爾
——論《摩爾·弗蘭德斯》中摩爾敘述中的不一致性和不可靠性

譚海平

(武漢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2)

笛福的《摩爾·弗蘭德斯》中關于女主人公摩爾在性格、行為、言語及道德等諸多方面表現出的前后矛盾一直以來都是評論家們關注的焦點,這也是理解這個文本的關鍵所在。然而,對于這一問題目前還沒有一個較為系統的解讀,故而給本文留下了探討的空間。筆者認為這一問題的原因在于敘述者摩爾所做的不可靠敘述。因此,本文試圖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主要運用紐寧的不可靠敘述理論及其判定標準,并結合回憶錄的相關規范,首先從宏觀上結合不可靠敘述的判定標準,判定摩爾敘述為不可靠敘述者。然后通過文本細讀,指出摩爾不可靠敘述的具體體現并進行解讀。最后指出,摩爾的不可靠敘述是隱含作者刻意為之,旨在表達隱含作者規范和突出文章主旨。

不可靠敘述;不一致性;摩爾;隱含作者規范;時態

《摩爾·弗蘭德斯》采用回憶錄的形式,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敘述視角講述自己一生的故事,這就意味著摩爾不可避免地會被讀者判定為不可靠敘述者,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首先,回憶錄的回顧性就預示了摩爾成為不可靠敘述者的不可避免的可能性(楊正潤 293)。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記憶本身有著無法克服的缺陷,“回憶的過程也就是遺忘和犯錯的過程”(劉江120)。文中出現了大量的細節描寫(如摩爾對于記賬數目的精確記憶以及摩爾的偷盜行為、偷盜的物品數量及價格)和人物之間的對話(如摩爾和她的多位情人及丈夫間的對話)。

其次,第一人稱的敘述的雙重視角也決定了摩爾成為不可靠敘述者的極大可能性,正如申丹所言,“無論在第一人稱還是第三人稱敘述中,人物的眼光均會導致敘述話語的不可靠(申丹,141)”。 《摩爾·弗蘭德斯》采用回憶錄的形式,以女主人公摩爾為敘述者,用第一人稱講述自己一生的經歷。申丹認為,第一人稱敘述中回顧往事的“我”應被視為“內視角”和“第三人稱外視角”之間的中間類型。與純粹的第三人稱“外視角”敘述相比,第一人稱敘述者“我”總是相對主觀,極具情感色彩和主觀偏見的潛在可能性。因而,《摩爾·弗蘭德斯》中的摩爾作為第一人稱敘述者,無論是以“敘述自我”還是“經驗自我”的敘述聲音進行敘述,都難以擺脫成為不可靠敘述者的可能性。

再次,回憶錄的回顧性決定了敘述時態應絕大部分以過去時態為主,敘事時態的偏離是不可靠敘事的重要形式(劉江 121),而對于時態契約的違背就會使讀者質疑敘述者的可靠性。在《摩爾·弗蘭德斯》中,摩爾常常以過去時態講述故事,以現在時態進行非敘述性的評論,然而有時候又出現兩種時態混在的情況。如在文章開頭時,敘述者摩爾用一般時態進行自我介紹,以期喚起讀者的注意,其中不斷穿插過去時態進行敘述。在敘述自己和情人們的經歷時,摩爾也在過去時態和現在時態中間不斷轉換,不斷用現在時態重復真是真的(It is true)。

布斯認為,“有時,明確證實的證據或自相矛盾的論據卻使推論變得更容易了”。因而,為了要質疑摩爾敘述的可靠性并證明摩爾是個不可靠敘述者,最關鍵的是要在文本中找出證明摩爾作為一個不可靠敘述者在進行不可靠敘述的證據,其中主要包括摩爾在言語、行為及道德觀和價值判斷等方面的缺陷和所表現出的前后不一致或自相矛盾的證據。關于衡量判斷文本不可靠敘述的標準,紐寧總結了多達十四種的小說不可靠敘述文本標志,其中以下幾類在摩爾的自述中均有出現,具體包括:敘述者對事件的描述與其對同一事件的解釋和解讀之間的矛盾,亦故事與話語之間的矛 盾;敘述者直接面向讀者發表長篇累牘的敘述以博取同情;敘述者的敘事話語存在明顯的矛盾及其他方面的不一致性。

通過細讀文本,讀者會發現,文中摩爾的敘事話語處處流露出明顯的前后矛盾,嚴重偏離了不可靠敘述的價值/判斷軸。如,在敘述與第一任丈夫哥哥的事情時,摩爾先后歸因于“自己幼稚”&“對方的勾引(12)”——對方的“認真”&自己的“挽留(16)”——自己的“狡猾”&雙方“真心相愛(19)”。不禁讓讀者疑惑,到底對方是個什么樣的人呢?摩爾的前后敘述矛盾,自然要受到讀者的質疑。后面摩爾說了一句話是, “所以我很可以做..姑娘的好警戒(18)”,似乎在外前面的前后矛盾的敘述做解釋,因為一切只為了警戒姑娘們。而且如前文所述, 摩爾“經驗自我”與“敘述自我”的視角都應屬于或無限接近于“內視角” 。那么,她的敘述自然不可避免地呈現出主觀與理解力有限的特征,因而導致了不可靠性軸的不可靠敘述。

Nünning 在專著 Unreliable Narration中指出“不可靠敘述者的特征包括敘述者 明確地在敘述過程中肯定自己的可靠性,以及敘述者在敘述過程中直接和讀者進行交流”(Nunning, 44)),以獲得讀者的情感認同。H. Porter Abbott 定義敘事中的聲音為“讀者聽到的故事講述人,并且這個敘述者的講述中會加入自己的需求以及主觀性,”因而難免打上不可靠敘述的烙印。在《摩爾》這部小說中,摩爾不斷地和讀者直接對話,和讀者建立親密的關系,甚至多次提到讀者和你們這些字眼,并且向讀者不斷肯定自己敘述的可靠性。

申丹認為,“盡管敘述者在回顧往事時,常常會反省自責,但卻難做到像外視角那樣冷靜客觀,因為那畢竟是他、她自己的往事,他們的敘述都將限定在自己的所見所聞中(申丹,217)?!彼?,為博取讀者同情和認可,說謊成性的摩爾極有可能偏離價值/判斷軸和事實軸,進行不可靠敘述。文中的敘述原本就存在雙重敘述聲音——年輕摩爾和老年摩爾的雙重敘述視角,年輕摩爾難免會偏離知識/感知軸,因而進行不可靠敘述。

總之,不可靠敘述是文學作品敘事中不可規避的現象,具有重要的文學研究意義。摩爾是一位受由隱含作者創造并被其操控的不可靠敘述者,其不可靠敘述是隱含作者故意為之,旨在突出文本主題。雖然有時敘述者的敘述和隱含作者規范不一致而導致不可靠敘述,但這樣可以達到反諷的效果,啟發讀者多角度深入思考這種不可靠敘述背后隱藏的更深刻的敘事倫理。

[1]Defoe Daniel. Moll Flander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96.

[2]申丹 敘事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譚軍強:《敘事理論與審美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I106

A

1671-864X(2016)09-0002-01

猜你喜歡
弗蘭德回憶錄第一人稱
大滅絕回憶錄
蜜獾回憶錄
《摩爾·弗蘭德斯》與18世紀英國的文本生產
毒蟲回憶錄
黑暗是如何降臨的
漢代銅鏡銘文中的第一人稱
“求‘材’若渴”等8則
永不失手
賽跑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