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史記》漢初三杰

2016-09-15 06:39史悅
人間 2016年25期
關鍵詞:三杰蕭何張良

史悅

(湖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2)

淺談《史記》漢初三杰

史悅

(湖北師范大學文學院,湖北 黃石 435002)

漢初三杰蕭何、張良、韓信都為西漢王朝的建立作出過重要貢獻,但最終結果大不相同;三人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具備政治軍事才能擁有善于隱忍的特點是他們成功要素的共同點。

漢初;三杰;隱忍

漢初三杰蕭何、張良、韓信都為西漢王朝的建立作出過重要貢獻,但是西漢王朝建立后三人的命運卻有天壤之別。通過研讀《史記》,可以看出三人的命運與各自不同的出身、性格、經歷和思想傾向有著密切的關系。

蕭何出身秦朝官吏,長期的宦途生涯使蕭何受到秦朝對于官吏的嚴格要求的深刻影響,形成了以小心謹慎為主要特點的處世之道;作為一代名相奠定了西漢王朝很多制度的基礎。在輔佐劉邦興漢的過程中,他秉持勇于任事、忠貞不威的為臣態度,為西漢建立立下不朽功勛;國家統一后蕭何小心謹慎,明哲保身,以術圖謀自全之道,久居相位而不倒,其后人長期受到西漢政權的優待。

張良的為臣處世之道深受道家思想的影響,作為杰出的戰略家和出色的謀士,在秦末天下大亂中,順勢而為,以帝者師身份為劉邦出謀劃策,輔佐劉邦成就大業,同時遠離權力中心;天下安定后淡泊名利,功成身退,修仙學道,最后善始善終。

韓信作為兵家的代表性人物,其人生悲劇與很多兵家人物有相似之處,其為臣之道的缺陷與兵家人物某些共有的人格特質有關。韓信作為中國歷史上不世出的軍事天才,在秦末漢初天下大亂的形勢下,乘勢而起,席卷天下,成為影響歷史進程的風云人物。他率領大軍,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后生,戰必勝,攻必取,從無敗績,為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封建王朝——漢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由于他自身性格、價值觀和政治素質等方面的缺陷,未能圖謀有效的自全之道,反而自求封王,領兵多多益善,加重君主的猜忌與反感,“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最終以謀反罪名慘遭殺害,誅滅三族。

一、漢初三杰的共同之處

漢初三杰都曾在秦末漢初的歷史舞臺上叱時風云,成就過一番功業。俗語有云:小不忍則亂大謀。初漢三杰除了各自具備的政治軍事才能外,作為志向遠大的英雄人物,三人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都具有常人所不及的隱忍能力。

張良早年不能忍亡國破家之仇,重金求士剌殺始皇帝,結果差點喪命博浪沙。亡匿下卻時,在記上遇到黃石公,黃石公令張良為其取鞋并穿上,這種要求對于出身韓國貴族的張良來說簡直是莫大的侮辱。開始時張良怒欲毆之,后來忍了下來,黃石公見其能忍小辱,授其《太公兵法》,張良日夕研讀,遂成帝者師。此后,張良處事多堅持隱忍的原則,終身不忘,律己并且教人隱忍。例如,漢四年韓信遣使請求劉邦立自己為假齊王,劉邦大怒,張良“攝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極力勸劉邦在不利的形勢下忍一時之氣,畢竟來日方長。

蕭何秦末大亂前就久歷宦途,漢興之后更是為相十四年而不倒,數十年的官場浸淫使蕭何比張良更深通隱忍之道。忠事君;時刻警醒自己,謹言慎行;未雨網繆,防患于未然,聽取部下建議,根據形勢釆取相應的措施,將子孫送往前線,甚至不惜自污以化解君主猜忌。

古人云:士可殺不可辱。韓信“國士無雙”,卻能忍受胯下之辱,衣錦還鄉后封辱己少年為楚中尉,告諸將曰:“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于此?!?/p>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三人共有的善于隱忍的品格特質保證了他們成就一番功業,但三人不同的思想和舉措導致了各自不同的最終命運。

二、漢初三杰的不同之處

在處理君臣關系方面,漢初三杰各有不同。張良尚義,生性灑脫,把自己定位為帝者師,只為君主出謀劃策,不擔任官職,不掌握權力,遠離權力中心。蕭何尚忠,他素性謹慎,把自己定位為君主的助手,從跟隨劉邦參與豐沛起義開始,將自己全家族的前途命運都押注在劉邦身上,不論勝敗順逆,一直忠心耿耿為劉邦效勞。他勇于任事,在劉邦在外征戰時,常常留守后方,保證后方的安定和對前方兵員、糧草物資的供應,以忠誠和奉獻作為自己立身朝堂、深受君主信任的依仗。韓信尚利,他與劉邦本為君臣關系,但卻不守臣子本分,在君主危難之時不思竭忠效力,反而擁兵自重,趁機要挾君主,討取封爵。他的行為把君臣關系異化為赤裸裸的利益交換關系。名為君臣,實為互相利用的同盟者?!膀泺B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一旦天下安定,韓信失去對劉邦的利用價值之日,就是劉邦誅除韓信之時。

在自全之道方面,三人也分別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導致了不同的結局。張良的策略是功成身退,不流戀權位,頗有范蠡之風。蕭何作為西漢政權的丞相,身處高位,不像張良那樣進退自如。何況蕭何以西漢政權的興盛為己任,也沒有引退之心。蕭何采取的策略是小心謹慎,盡漢初三杰為臣處世之道的異同劉邦每次領兵在外,都會對手握大權、深孕人望、居中留守的蕭何產生猜忌之心。蕭何一直對劉邦忠貞不威,換來的卻是一次又一次的猜忌,多次身處危境,但是為了大局著想,蕭何都忍了下來,反而采取各種方法來設法消除劉邦的疑心。漢十二年,劉邦平定騎布歸來,蕭何為民眾請上林空地為田,劉邦大怒,把蕭何送進監獄,而且械系之,上了枷鎖。這對多年為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身份尊貴的蕭何來說,可謂是莫大的侮辱。蕭何小心翼翼侍奉劉邦十多年,為西漢政權禪精竭慮,忠貞不威,為免猜忌,還深自抑制,時時圖謀自全之道,但最終還是逃脫不了牢獄之災。劉邦此舉的用意正是要折辱蕭何,打擊他的聲望,觀察他是否有不滿情緒。后來蕭何出獄,不僅沒有任何不滿的言行,反而立即入宮,“徒跣謝”。蕭何的隱忍功夫在他這樣的地位上可謂是登峰造極。韓信作為渴望獲取功名利祿,建功立業的軍事天才,少年時受胯下之辱的隱忍只是為了以后建功立業,獲取官爵利祿。當后來他成為大將軍,手握重兵時,面對唾手可得的王侯之位,他便由自知走向不自知,由隱忍走向不再適當地忍耐,由自信走向自傲,功高震主,結果導致君臣關系的惡化,最終導致他的滅亡。

綜上所述,具備政治軍事才能的漢初三杰擁有善于隱忍的特點,是他們取得事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但作為臣子,迥然不同的為臣處世之道則對他們的最終命運造成了重大影響,蕭何、張良收束內斂的處世原則,得以善終;而韓信放縱張揚的行為終落得令人扼腕的悲慘結局。

[1]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1975.

I207.5

A

1671-864X(2016)09-0019-01

猜你喜歡
三杰蕭何張良
《感詠吳孟超院士》等科技組詩
張良書法作品選登
三天兩夜
張良受書
蕭何為何不愿當頭
張良拾鞋
培養“硅谷三杰” 她是美國最酷、最美的母親
唐三杰
好朋友就是相愛相殺
張良拾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