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濟春治療中風急性期的臨床經驗探討※

2016-09-15 03:09吳秋玲指導教師賈躍進
中國民間療法 2016年8期
關鍵詞:臨床經驗中風病元氣

吳秋玲 指導教師:賈躍進

?

李濟春治療中風急性期的臨床經驗探討※

吳秋玲1指導教師:賈躍進2

李濟春;中風急性期;益氣化瘀;臨床經驗探討

山西中醫學院已故名醫李濟春教授,從醫三十余年,醫技嫻熟,尤其擅長治療中風病。李濟春教授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學術繼承指導老師。在臨床實踐中辨治疑難病療效頗佳,尤其是運用補益法治療中風急性期,效如桴鼓。

中風又名卒中,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不經昏仆,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語言不利,偏身麻木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證。

歷代醫家認為其病機總屬陰陽失調,氣血逆亂;風火痰瘀,瘀阻腦脈。病理性質多為本虛標實,上盛下虛之證,一般認為,急性期雖有本虛,但標實的表現更為突出,臨床應以急則治其標為原則,急性期主要針對風、火、痰、瘀等標實證候,當以祛邪為先。治療多采用平肝熄風、清熱滌痰、化痰通腑、活血通絡等法;而在恢復期以扶助正氣為主。李濟春教授認為急性期昏迷時存在明顯正虛的一面,即使是邪中臟腑的陽閉證,由于風火內盛,必耗散元氣,雖然表現為邪實,正氣漸虛確實存在,只是被標實所掩蓋,如若肝陽暴亢,致絡破血溢,則元氣必外泄。而元氣衰弱,陰陽離決,又肝風痰火熾盛,耗傷正氣,漸致元氣衰敗,轉為陰陽離決之脫證。李濟春教授認為這實際是元氣漸虛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中風急性期,若中風閉證可以向脫證進一步轉化,如閉證風陽痰火熾盛,進一步耗傷陰精,陰虛及陽,陰竭陽亡,出現脫證。

病例舉隅

患者,男,59歲。2004年6月28日夜間突然出現左側肢體活動無力,繼而出現活動障礙,無頭痛,未嘔吐,1 h后患者思睡,很快入睡,叫醒后繼續睡,遂入院就診。血壓200/110 mmHg,頭顱CT顯示:右側底節區腦出血,出血量約40 mL,入院診斷:腦出血(右側底節區);高血壓?、蠹?。查體:神清,欠合作,語言流利,雙眼球向右側凝視,左側同向偏盲,左側唇溝淺,伸舌左偏,口角右側歪斜;左側上肢近端0級,左下肢肌力1~2級,肌張力低。腱反射(+)。左側巴賓斯基征(+)。左側感覺減退。大便3 d未行,舌質淡紫,苔薄白,脈細弱。處方:生黃芪45 g,當歸10 g,赤芍10 g,天麻10 g,杜仲10 g,地龍10 g,炒萊菔子15 g,石決明30 g(先煎),鉤藤30 g,紅花10 g,桃仁10 g,懷牛膝15 g,甘草10 g。服6劑。藥后口面歪斜好轉,左下肢能抬離床面,屈腿后能自己伸直,血壓155/90 mmHg,繼續投上方7劑。藥后口唇和面部基本恢復正常,下肢肌力Ⅳ級,上肢肌力稍差,為Ⅲ~Ⅳ級,舌苔白,脈象弦滑,大便仍偏干,加全瓜蔞15 g,枳實10 g。又投7劑,藥后大便通暢,肢體功能恢復明顯,左上下肢基本正常,血壓148/88 mmHg,舌苔轉薄,脈象細滑。配合針灸、按摩,以上方加太子參又進5劑,遂痊愈出院。

按:患者表現血瘀凝滯,脈道不利,氣不行津,津聚為痰,痰瘀互結而致偏癱、失語。抓住氣虛血瘀這一根本矛盾,重用黃芪大補元氣、行氣化瘀,氣行則血行,瘀去則絡通,故效如桴鼓。

討論

張仲景認為絡脈空虛、風邪入中是中風發生的主因。李東垣在《醫學發明·中風有三》有“凡人年愈四旬,氣衰者,多有此疾”。他認為“正氣自虛”為中風之特點。明代張景岳認為本病與外風無關,而倡導“非風”之說,提出“內傷積損”的論點,《景岳全書·非風》言:“非風一癥,即時人所謂中風癥也。此癥多見卒倒,卒倒多由昏憒,本皆內傷積損頹敗而然,原非外感風寒所致?!鼻宕t家王清任在《醫林改錯·半身不遂論述》中說:“半身不遂,虧損元氣,是其本源……實因氣虧得半身不遂?!敝赋鲋酗L半身不遂,偏身麻木是由于“氣虛血瘀”所致。氣虛導致運血無力,血行瘀滯,脈絡阻塞,腦失所養而致中風。又如《雜病源流犀燭》所云“曰火、曰痰,總乎由虛,固為中風之根”。李濟春教授根據前人的理論,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診治中風緊緊抓住其病機,以氣虛為本,瘀血為標。因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不足則陽氣虛少,必從寒化,而寒主收引、凝滯。氣虛動力不足,則血行瘀滯,脈絡阻塞,腦失氣血之滋養,導致神機失用,發生缺血性中風[1,2]。

再者,李濟春教授認為中風預后的主要轉歸為氣虛血瘀或痰瘀互結,患者多因為氣虛血瘀、脈絡失養、統攝無力而致半身不遂,口角流涎;因為氣虛、痰瘀互阻脈絡,神機失用而致語言謇澀或失語,口舌歪斜;因氣虛故見面色白,氣短乏力,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弱等癥狀。

“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李濟春教授治療中風急性期注重益氣護陰,在益氣護陰的基礎上重視潛降,而對于有腑實便秘者,尤重抓氣虛指征;大小便失禁者,亦著重補氣活血,注重養陰。

李濟春教授認為益氣化瘀實際上為雙向調節方法,他教導學生,中風病大多始于氣虛,或氣陰兩虛,日久必氣虛血瘀,不論是出血性中風還是缺血性中風,臨床上治療均可以益氣化瘀為主,臨床實踐證明益氣化瘀可以促進腦部血腫的吸收,從而減輕血腫對周圍神經的壓迫,進一步減少形成腦水腫的幾率,或促進腦血管栓塞的溶解,獲得滿意的臨床療效[3]。

益氣化瘀法治療中風急性期,可以促進血腫吸收,祛瘀生新,實驗研究表明,可使血腫消散,并幫助建立側支循環,恢復腦細胞的功能從而改善腦部供血[2]。

李濟春教授認為,中風偏癱早期,以邪實為主,可以予益氣活血之法,并酌加通腑泄熱之品,即使在中風早期,雖肝陽暴亢,痰熱內閉,其證屬實,可根據“急則治標”之法則,急以開閉祛邪,但此時應嚴密觀察邪正盛衰之變化,若一旦出現脫證之征象,應及時佐以益氣之品以扶正祛邪。

中風盡管其臨床表現錯綜復雜,千變萬化,但只要抓住氣虛血瘀這一病機特點,恰當地使用益氣活血之法,往往得心應手,事半功倍。臨床經驗證明,盡早使用益氣法,對于減少中風后遺癥,改善語言表達,促進患側肢體的恢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單書健,陳子華.古今名醫臨證金鑒:中風卷[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367,124.

[2] 任順平.李濟春應用益氣化瘀法治療中風病的經驗[J].中國醫藥學報,2000,15(3):77-79.

[3] 李濟春,賈躍進,許樹君,等.益氣化瘀法在中風病康復治療中的運用[M].陜西中醫,1988(9):27.

賈躍進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項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2015-10-15)

猜你喜歡
臨床經驗中風病元氣
快手元氣早餐
No.3 元氣森林宣稱2021年營收約70.2億元
閔曉俊教授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合并肝損害臨床經驗
缺血性中風病復發危險因素中西醫的研究進展
The Dunhuang murals are helping to revive travel on the old Silk Road
溫補法治療痞滿臨床經驗
方邦江教授治療不明原因發熱臨床經驗
扮嫩高手“元氣裸妝”來襲
朝醫涼膈散火湯治療少陽人中風病的臨床研究
蒙醫治療原發性痛經的臨床經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