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小學數學課堂因“錯”而精彩

2016-09-20 15:11池澤沼
考試周刊 2016年71期
關鍵詞:長汀量角器三位數

池澤沼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出錯是難免的,如果不出錯,老師真的就全都下崗了,關鍵是如何充分利用教學中產生的形形色色的“錯誤資源”化“錯誤”為“精彩”。雖然學生有時候回答的結果不完全正確,但是在這一結果的獲得過程中卻包含合理性因素,通過對這些合理性因素的挖掘,產生非常有價值的教學成果,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從而達到最理性的教學效果。

一、借用差錯,促進探究

對于似是而非、學生不易覺察的錯誤,如果教師只是告訴學生答案,學生不能夠真正理解和掌握,學生聽了也像霧里看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不易引起學生的警覺,下次出現這類題目學生還是會出現同樣的錯誤。我認為我們應該巧妙地利用數學差錯,讓學生在探究、嘗試中發現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找出出錯原因,掌握正確方法,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例如有這樣一道練習題:“長汀到廈門兩地相距400千米,一輛汽車從長汀出發開往廈門,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4小時候離長汀多少千米?”

學生練習后出現這樣兩種答案:

(1)400—80×4 (2)80×4=320(千米)

=400—320

=80(千米)

我板書兩位同學的不同答案,學生紛紛表示贊同第一種做法,只有個別學生贊成第二種做法。緊接著,我把這兩種不同意見的學生分成兩組,并分別請各組學生說出自己贊成這種做法的理由。

生甲:這道題是求4小時后離長汀有多少千米,就要用全長減去已經走了的路程,也就是求剩下的路程,而不是已經走了的路程。

生乙:汽車從長汀開往廈門,每小時行駛80千米,行了4小時,問題是離長汀多少千米?也就是汽車現在已經走了多少千米,所以列式只要80×4=320,不是求離廈門多少千米,第一種做法求出來的是剩下多少千米,也就是離廈門多少千米。

這時,贊成第一種做法的同學已經逐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但仍然有很多同學贊成第一種做法,不明白為什么是第二種做法。

師:只用語言講,還是有許多學生不理解,學生有沒有其他好方法可以幫助理解的?

生1:畫出線段圖更好理解:

這時全班學生都贊成第二種做法。

師:這道題簡單嗎?(簡單)那么同學們怎么就做錯了呢?

生2:我們沒有認真審題,把離長汀多少千米做成了離廈門多少千米。

師:同學們對這種題目是有經驗的,但是把經驗用錯了地方就是教訓了,做題目的時候一定得特別認真審題。

在這個案例中,當學生出現不同意見時,我沒有急于點撥或代替學生思維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彼此的老師。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逐漸認識到自己錯誤的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借用簡單的題目、借用錯誤的資源告訴學生審題的關鍵性,學生在驚呼上當的同時,既獲得直接經驗,又在思考探究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

二、直面差錯,促進思維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學生出現差錯時,教師要以平和的心態寬容學生差錯的存在,積極對待差錯,并且及時抓取,利用差錯,從另一個角度深化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如果學生對錯誤認識得到及時指正,就能促進學生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例如一道這樣的練習題:一個三位數,百位上的數字是a,十位上的數字是b,各位上的數字是c,這個三位數是( )

解答該題時,大部分學生都說這個數是abc,部分學生覺得abc似乎不對,但又不懂怎么表示,只有個別學生認為應該寫成100a+10b+c.

師:這個三位數是abc嗎?

生1:我們在寫數的時候,都是哪個數位上的數字是多少就寫多少,比如五十六,就寫成56,十位上的數字5就直接寫5,個位上的數字6就直接寫6。所以我認為這個三位數abc是對的。

生2:不對、不對,如果寫成abc,就表示成a×b×c,老師教過字母與字母相乘可以省略乘號,a×b×c=abc,這個不是三位數,而是一道乘法算式。

生3:我贊同生2的說法,百位上的數字是a,表示100個a,所以寫成100a,十位上的數字是b,表示有10個b,所以寫成10b,各位上的數字是c,就表示多少個c,所以直接寫成c,這個三位數連在一起所以要寫成100a+10b+c。

這時,大部分學生都滿意地點了點頭,表示贊同,原來認為abc的學生也恍然大悟,明白了自己做錯的原因。

又如這樣一道選擇題:已知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條邊分別是3厘米和7厘米,這個三角形周長是( )厘米

①17 ②13 ③13或17 ④無法確定

這道題主要考察的是三角形兩邊之和一定大于第三邊的知識,但在實際練習時,我班學生60人中,35人選擇的是③,8人選擇的是④,只有17人選擇的是①。這讓我明白學生對三角形邊的組成遺忘率很高,三角形兩邊之和一定大于第三遍這一知識學生沒有很好掌握。所以我在講評這道題之前,提前準備了兩根3厘米,兩根7厘米的磁棒。

師:到底哪個答案是對的呢?(大部分學生都堅持說自己的答案是對的)

師:我這里有兩根3厘米,兩根7厘米的磁棒,誰上臺來擺出這個等腰三角形?

學生立即躍躍欲試,爭先恐后地想上臺證明給大家看自己答案是對的。這時我請答案是③的兩位同學上臺合作擺一擺,他們在黑板上很快擺出了腰是7厘米,底是3厘米,周長是17的等腰三角形,但是用3厘米做兩條腰,7厘米做底的三角形怎么也擺不成,剛才的高興勁兒變得垂頭喪氣。

師:怎么不擺了呢?

生:擺不成。

師:為什么擺不成?

生:用3厘米做等腰三角形的腰太短了,圍不成三角形。

師:請選擇答案是①的同學來說說為什么①是對的,

生:要擺等腰三角形只能以3為腰或者以7為腰,但我們學過“較短的兩條邊一定要大于第三邊”,符合這個條件的只有一種擺法,就是只能以7厘米為腰,所以周長只能是17厘米。這時,老師及時表揚這位同學,思想嚴密,講解清晰,真是未來的數學家。

當學生出現錯誤時,老師沒有視而不見,而是積極對待錯誤,耐心傾聽學生的想法,用鼓勵性語言評判,用點撥的語言幫助學生分析。學生互相大膽說出各自的想法,在辯駁中促進理解。

三、呈現差錯,加強指導

當學生出現差錯時,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進行引導,讓學生產生強烈的糾錯欲望,并通過精心設計,相機誘導,促進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得到進一步發展,讓個別學生的差錯成為全體學生的積極體驗。

例如:教學《角的度量》一課,在要求學生畫一個50度的角時,有這樣一個教學片斷。

師:用量角器畫一個50度的角,想一想可以怎么畫?(學生安靜地畫50度的角)

師(邊巡視邊指導,并挑選了四位同學畫的角)先展示三位畫的方向不一樣的50度的角:同意嗎?這三個角不同在哪兒?

生:同意,方向不一樣,一個向左,一個向右,一個向上,但都是50度的角。

師:說得真好,同學們注意到了量角器上有兩條……

生:0刻度線。

師: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找到了嗎?

生:找到了。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同學畫的50度的角。(實物投影展示第四位同學所畫50度的角)同意嗎?(“嗯”學生發出納悶的聲音。)

師:怎么了?

生:這是130度的角。

師:覺得畫的是130度的角的同學請舉手?(絕大部分同學都舉起了手。)

師(用量角器在角上量):指著一條邊說:沒錯啊,這里不是標著50度嗎?

生:因為他畫的第一條邊0刻度線在左邊,所以……

生:請上臺來,我想請你教教老師,教教全班同學。

生(走上臺來):量角器上有兩圈刻度,如果從右邊開始畫,那么就應該看內圈的刻度,從左邊開始畫才是看外圈刻度,所以他畫的是130度的角。

師:真是數學小天才,并重復剛才他說的話,不過,我覺得我們要感謝畫這個角的同學,是他畫的角提醒我們:量角器上有兩個50度,究竟看哪一圈,我們要想一想從哪邊開始畫的。(全班同學主動報以掌聲。)

面對學生的差錯,老師裝傻裝笨,裝不會,就是對學生的信任,就是對學生的鼓勵,讓他們表現表現,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呵護犯錯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在差錯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化差錯為正確,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猜你喜歡
長汀量角器三位數
擺三位數
積是三位數還是四位數
殘缺的量角器
經過30多年水土流失治理,如今的長汀滿目蒼翠。
上世紀80年代的長汀
量角器,工具“二合一”的最佳典范
——《角的度量》教學
擺三位數
我的另類量角器
量角器
三位數密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