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培養高年級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

2016-09-22 14:37林錦生
考試周刊 2016年64期
關鍵詞:培養習慣激發興趣

林錦生

摘 要: 一個人必須盡早培養自學能力,學會獨立獲取知識,這樣才能滿足學習要求。培養自學能力以減輕教師教學負擔,增強學生學習效果等。

關鍵詞: 高年級語文教學 激發興趣 教給方法 培養習慣

高年級學生學習知識量較低年級大,自學能力就是學生在掌握的知識基礎上,運用適當學習方法,比較獨立地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能力。任何一門學科都不可能讓學生在學校里學到所有知識,學校里學到的只占20%,人一生中有更多時間靠自學能力獲取新知。所以,一個人必須盡早培養自學能力,學會獨立獲取知識,這樣才能滿足自己的學習要求。那么,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教學效果呢?

一、激發學生自學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學習者內心來說,他們對未知知識總是充滿期待,有著濃厚興趣,并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學習、探索、求知。這就要靠老師引導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點燃學習之火。這樣做使他們在內心深處產生強大的學習力量,推動他們不斷前行。教學過程中不妨采用下列方法激趣:

1.以疑激趣

教學《草船借箭》一課讀課題時,注意讓學生關注“借箭”的“借”字,文中內容明明寫的是諸葛亮到曹營取箭,怎么課題中卻是“借箭”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問題一拋出,學生就產生了濃厚的自學、鉆研興趣,就能認真讀文、仔細思考,甚至許多學生還閱讀了《三國演義》的原著。讀了原著,學生從《赤壁之戰》中明白了故事的來龍去脈,課文用“借”字的意義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更激發了對閱讀我國古典名著的興趣,一舉兩得。

2.以境生趣

教師要努力創設課文描寫內容的境界,引起學生自學興趣。教學《北京的春節》時,找來了北京人過春節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熱鬧的風俗景象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老北京濃濃的年味中,讓學生產生了如聞聲、如入其境的感覺,學生熱情馬上高漲。

3.以讀感趣

讓學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讀課文,讓他們自學的時候對課文內容產生濃厚興趣。小學語文課文中選取了許多語句優美、富有感情的內容。教學《再見了,親人》一文時,我對學生提出了“以讀生情,以讀悟文”的自學要求,并對朗讀進行了指導,激發了學生強烈情感,激發了他們濃厚的興趣,使他們產生了最佳學習心境,取得了良好的自學效果。

二、教給學生適合的學習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適合自己的自學方法對學生來說是一把金鑰匙,它能打開語文的知識大門。讓教師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給學生自學方法,培養自學能力,這樣才能讓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的自學多半是在預習這個階段完成的,預習方法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把對新課的預習要求重點放在閱讀思考上,針對課文特點提出明確預習要求。如預習時要求讀通、讀懂課文,讀得通順、流利、有感情,不讀破句,不添字漏字。利用字典這個工具自學生字新詞,學習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把最令你感動的句子找出來,多讀幾遍并寫下自己的感受。邊讀邊思考問題,學會用合適的方法解決這些問題。這樣找到適合自己的自學步驟,既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又能讓教師通過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了解學情,找準教學中的重難點,找到適當的教學方法,更有針對性。

三、培養良好的自學習慣

教育家葉圣陶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習慣?!焙昧晳T不僅讓學生在學業上有很大幫助,還讓他們受用終生。培養小學生自學能力的關鍵是培養良好的自學習慣。

1.培養學生使用工具書的習慣

學生自學活動課堂內并不多,主要是在課外進行,各種工具書就是他們的好幫手。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學會用工具書,如字典、詞典等進行學習。

2.培養學生搜集資料的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提到:“要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闭Z文學習材料內容很多,因此語文教學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會等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培養學生搜集資料、處理資料、運用資料的能力,使他們在生活里學語文、用語文,開闊視野,學到新知,提高能力。如教學《把鐵路修到拉薩去》一課時,可先讓學生課前搜集有關西部大開發的資料,理解修建青藏鐵路的偉大意義,體會到西部開發給當地人民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從而感受到西部建設者們的智慧和力量。

3.培養學生讀書做筆記的習慣

“不動筆墨不看書”,這是古人告訴我們的真理。學生讀書時必須及時做筆記,以突出重點,促進思維,便于記憶。自學中,我們必須教給學生做筆記的方法,有規定的符號,有指定的內容,特別要培養學生及時做筆記的習慣,讓學生有感想了就馬上記下來。這樣學生得到的就不僅是知識,更讓思維不斷向縱深發展。

4.培養學生思考后質疑的習慣

“學貴有疑”,一個學生學完了一項內容后,如果什么疑問都沒有,就說明他還不善于學習,他并沒有學習東西,只是被動記憶一些知識。只有在學習中善于思考,學會分析,心中存疑,而且不斷解決疑惑,才能獲得新知識,促進思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首先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傳統教學問答式居多,學生顯得被動,被教師牽著鼻子走,久而久之思維處于被動狀態,老師不問他就不思考。要給學生創造寬松自由的探討研究氣氛,鼓勵學生敢于大膽表達想法,提出困惑之處。其次,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會問”。天馬行空、不著邊際的提問并不能實現教學目標,是一種對學習資源的浪費。所以,要讓學生緊扣教材做到“會問”、“善問”,真正培養質疑問難的能力,從而提高自學質量。

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在減輕教師教學負擔,增強學生學習效果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從學生長遠發展看,只有這樣做,才能培養出開拓型人才,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S].

[2]葉圣陶.新教育評論[M].

猜你喜歡
培養習慣激發興趣
怎樣指導低年級學生寫好字
淺議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
指導一年級學生寫好字的策略與方法
引領自主閱讀,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方法探究
培育情感之花 鋪就成功之路
提供語言交往平臺,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淺談如何讓學生“樂學”“會學”初中物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