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對新時期的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2016-09-27 05:34王麗俠
讀與寫·下旬刊 2016年8期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愛國主義

王麗俠

摘要: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體現著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代表著中華民族整體的道德精神面貌。應大力開展德育教育,使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鼓勵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養成良好的習慣,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

關鍵詞:中華傳統美德;愛國主義;小學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381-01

明確提出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為新形勢下進一步做好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新時期,要加大對小學生中華傳統美德的德育教育,培養具有博大的胸懷、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儀表氣質和行為習慣的學生。同時,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鼓勵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

1.開展小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中必須解決好的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立德樹人",堅強而有力地回答了這一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問題,具有里程碑意義。它抓住了教育的本質要求,明確了教育的根本使命,符合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進一步豐富了人才培養的深刻內涵。"立德樹人"要求我們必須堅持德育為先,大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素質的人才,使學生真正實現"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德為才之帥",德是做人的根本,是一個人成長的根基。當今,我國正處于開放的國際環境與多元文化的背景之中,而小學生又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刻,德育為先更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競爭日趨激烈,這些都要求將中華傳統美德與當前小學德育相結合。

2.當前加強小學德育教育的緊迫性

隨著改革開放的日益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知識經濟的突飛猛進,物質文明的極大豐富,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腐朽思想給青少年學生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傳統的倫理道德、審美情操在青少年頭腦中的地位脆弱,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趨勢。隨著互聯網對社會生活影響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社交、學習也越來越離不開電腦、手機等社交工具。但網絡信息量大,且覆蓋范圍廣、內容繁雜,各種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暴力游戲對于理解力和判斷力不成熟的小學生來說,是極具挑戰性的考驗。

同時,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家長的教育觀念與小學保持一致,但仍有一部分家長德育觀念有待加強?,F代社會孩子多為獨生子女,這些孩子在家如同重星捧月,家庭教育與學生人格培養往往難以避免出現某些忽略和偏差,使他們依賴性強、膽小、懦弱、任性、挑食、講享受,難以與同伴友好相處,缺乏競爭合作意識和同情心、責任感。因此,如何深入開展好校學生德育教育及其重要,十分迫切。

3.開展小學德育教育的幾點建議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新時代的小學生將是二十一世紀的生力軍,肩負著歷史的重任,只有從小注重了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學生自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優秀的道德品質,樹立遠大的理想,才能真正健康地成長,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因此,教師要注重滲透德育教育,利用一切教育契機來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他們道德素質的發展,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3.1 加強愛國主義情懷教育。"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愛國主義培養了中國人民的正義觀和是非觀,因此,要讓學生從小懂得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只有從小熱愛祖國、熱愛人民,長大后才能不辜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自己的勉勵和期望。

一是堅持周一升國旗儀式。讓學生從莊嚴的國歌聲中和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的鼓舞下,增強為祖國、為人民作貢獻的緊迫感和使命感。

二是突出愛國主義主題教育。在宣傳板、黑板報、走廊和教師墻壁等突出位置,張貼國旗、國徽圖案,革命領袖和歷史杰出人物的肖像、愛國名言等,營造良好的愛國氛圍。

三是有針對性地邀請授課。課余時間,采取聘請老紅軍和校外輔導員等形式,講述革命先烈的光輝業績,使學生們體會到祖國創業的艱辛不易,應珍惜當前美好幸福的生活。

四是開展愛國作品賞析。多組織觀看愛國題材電影,賞愛國詩詞,開展愛國主義的征文等活動,激發小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自覺地向英雄人物靠攏,時刻不忘長大后立志報效祖國,為人民貢獻自己的青春和才華。

3.2 加強傳統美德的情感教育。"只要人人都奉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人間","百善孝為先"、"仁愛孝悌"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華。因此,要從小培養小學生愛的情感,可使同學之間、家庭之間、師生之間充滿愛的氛圍,增強親情、友情,增強凝聚力和團結精神。

一是讓學生自覺地向父母奉獻愛心、孝心。要從小教育孩子愛父母,隨時注意向孩子灌輸、滲透熱愛父母、關心父母的思想觀念。要讓孩子懂得,沒有父母的關愛,就沒有自己生命的存在,父母為了撫養他們成人,日夜操勞,不知付出多少艱難和辛苦、耗費了多少心血和精力。

二是讓學生自覺地尊敬長輩。大多數小學生都能從課本上學習到尊老愛幼、勤儉節約的優良品質,但如果不給他們具體的實踐機會,他們不會真正領會其中的含義??梢越M織小學生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兒童福利院的孩子,幫助打掃衛生,表演節目等,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3.3 加強良好的習慣教育。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良好的生活習慣能造就人才、助人成功;不良的生活習慣則能埋沒人才、毀人一生。

一是為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時要求學生自覺從《小學生手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來嚴格要求自己、規范自己。在學生中間引進競爭激勵機制,相互監督,互評互學,短期內可使學生中間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美好的道德風尚蔚然成風,從而使學生形成一定的良好行為習慣,有益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二是加強小學生禮儀教育。針對小學生行為具有不穩定性的特點,學校禮儀教育也應持長遠觀點,制定相關措施,保證禮儀教育的長期性、連續性。如每學期評選文明小衛士、文明之星、衛生之星、勤奮之星等等,真正使禮儀教育能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習慣,為做一名合格、文明的公民打下良好的行為基礎。

3.4 加強進行養成教育。把學生培養成為高尚的道德品質,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大力進行養成教育,把中華傳統美德的精華內涵寓于小學素質教育之中,逐漸讓他們形成好思樂行、感知欲望強烈、探索欲望濃厚、友愛守紀、文明禮貌、富有同情心和責任感的品質。

一是培養小學生樹立遠大理想。讓學生閱讀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領導人和革命家的書籍,閱讀魯迅、愛迪生等古今中外名人的書籍畫冊,從而使自己幼小的心靈受到震撼,得到勉勵和啟示,讓學生樹立自己遠大的理想。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理想,可讓學生在作文中寫出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應如何去做。只有教育學生樹立遠大理想,才能更多、更好地為祖國做貢獻。

二是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參觀革命故居、歷史遺跡、訪問老紅軍;還可邀請地方政府、有關部門同志來校作區情和形勢報告;開展一些愛國實踐活動,如"我為殘疾人事業獻愛心","我與災區小朋友心連心""為希望工程獻愛心"等。

總之,德育教育是一項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教師要積極開展貼近學生實際的德育教育活動,通過多種德育教育方式的有機結合、靈活運用,不斷增強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猜你喜歡
小學德育教育愛國主義
在疫情大考中彰顯愛國主義力量
趣味英語聽力 什么是愛國主義?
小學德育活動課時效性的探索
小學德育教育中關注傳統美德教育的實踐意義論述
小學分層遞進德育體系構建研究
關于小學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有效實施激勵策略的思考
讓生命綻放笑靨
愛國主義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
九百多萬“五老”托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一片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