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匯銜接在英漢互譯中的處理策略

2016-09-27 19:51魯文娟張若碧
黑河教育 2016年8期
關鍵詞:英漢對比翻譯語篇

魯文娟+張若碧

[摘要]銜接是產生語篇的重要條件。1962年,系統功能語法創始人韓禮德首次提出了“銜接”(cohesion)概念。1967年,他和哈森合著《英語中的銜接》, 使這一概念趨于完善。根據韓禮德和哈森關于銜接理論中的詞匯銜接框架,通過分析對比英漢語篇銜接的異同,探討翻譯中詞匯銜接的實現手段,指出在翻譯過程中既可以保留原文詞匯銜接,又可依語言習慣作出各種改變。

[關鍵詞]詞匯銜接;英漢對比;語篇;翻譯

韓禮德和哈森在其合著的《英語中的銜接》中認為,銜接是“存在于篇章內部,使之成為語篇的意義關系”,并將其劃分為五類,即照應、省略、替代、連接和詞匯銜接。其中,前四類通過語法手段體現,最后一類靠詞匯手段體現。本文就英漢互譯中的詞匯銜接處理策略作了具體分析。

一、詞匯銜接概述

按照韓禮德和哈森的觀點,詞匯銜接是一種詞匯語義關系,可分為再現(reiteration)和搭配(collocation)。

再現是指利用詞匯手段再現前文出現的某些內容,其中包括重復、同義/反義及上下義銜接。其中,重復(repetition)是詞匯銜接最直接的方式,指某個或某幾個詞項在同一話語或語段中重復出現,從而起到了句子內部和句子之間的銜接作用。它不僅限于詞語本身,還可以是詞根重復。如:

[1]The syllogism consists of propositions, propositions consists of words, words are symbols of notions.(Bacon: The New Organon)

[2]She met a dog.Dogs are ugly.

同義包含意義相同或相近的不同詞項之間的銜接關系,即我們常說的同義和近義。反義指的是兩個詞項之間有一種區別性意義的對比關系。

[3]We all cheered.The spokesman acknowledged the applause.

[4] Those new comes are not used to the life in the suburbs which was so different from that inside the city.

上下義關系類似于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體現了詞語間的分類。如body 是head, hand, leg 的上義詞;apple, banana, pear 是fruit 的下義詞。

[5] He is excellent at musical instruments. At the concert, he played piano, cello, as well as saxophone.

上例中,piano, cello, saxophone用于musical instruments的下義詞,準確了解這種關系有助于理解整個話語的主題意思。

搭配(collocation)是指在語篇中使用相關的詞語,使其在文中前呼后應。只有它們相互搭配使用和習慣性共現,才能達到整個語篇的銜接。

二、翻譯中詞匯銜接的實現手段

語篇銜接不僅體現在語法銜接上,還體現在詞匯銜接上。前者是一種自動化的結構選擇,譯者只要成功解讀原文語法關系,也就容易在目標語中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法。后者不一樣,需要譯者充分理解原文,在不損害原文語義的前提下,以目的語所接受的表達方式成功實現詞匯銜接,從而達到整個語篇的銜接。因此,分析英漢語篇銜接的異同是做好翻譯工作的前提。

1.保留原文詞匯銜接

漢語和英語所屬語系不同,但這并不能否認兩者之間組詞造句的相似性。就重復而言,中英文都會用此來達到語篇銜接,有時候也用于表達強調。這時,就可以在翻譯時根據情況保留原文的重復銜接。如:

那是一種力爭上游的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

本句可譯為:It is an aspiring tree with a straight trunk and straight branches.顯然,這里“筆直的”出現兩次,作者是有意要進行強調,說明白楊的剛毅品質,表達自己的贊美之情。譯文相應地重復straight, 有效地表達了原文情感。

一般情況下,英漢語篇都喜歡用同義銜接來表達完整精確的意思,雖然大致內容上相似,卻各有所重,這樣就把一個事物或事情的細微方面表述到位了。此時,如果目的語中有相對應的表達,翻譯時保留原文的銜接更好。如:

They began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situation of the enemy.

本句中,study和analyze都含有努力研究之意,但側重點不同,而且漢語中又可以找到相對應的詞語,所以分別譯出更切合原文。

反義銜接一般意義明確,對比性強,又具有修辭作用,英譯漢時基本上保留原文銜接方式。然而,漢譯英時卻要仔細分析原文內涵意義,如果不是用于對立并舉的修辭,而是用來說明事物或過程等的對立面,翻譯時最好保留原文反義銜接。如: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朱自清 《匆匆》)

[譯]If swallows go away, they will come back again. If willows wither, they will turn green again. If peach blossom fade, they will bloom again. ( 許淵沖 譯)

“去”和“來”,“枯”和“青”,“謝”和“開”這三對反義詞有效地展示了幾個自然現象的動態發展過程,讓人感覺時光易逝,歲月無情。許淵沖先生選擇合適的英文表達,將這些反義銜接逐一翻出,無論形勢和意義上使整個話語都和原文一樣連貫自然。

上下義銜接的功能在中英文中是相似的。下義詞用于解釋一種特定概念或特定物質的性質,同時,上義詞又會總結語篇中出現的下義詞。通過這種方式,整個語篇才能連貫有意義,所以翻譯時務必保留原文銜接。如:

The victims were in airplanes or in their offices -- secretaries, businessmen and women, military and federal workers.Moms and dads.Friends and neighbours.

[譯]許多乘客和辦公人員都不幸遇難,他們可能是:秘書、商人、婦女、軍人或聯邦政府工作人員,已為人父母的,還有你們的親朋好友和鄰居。

這是布什在911事件后發表的演講。victims是上義詞,接著連出現9個代表身份性別角色的下義詞,可謂將受害者一覽而盡,有力地控訴了恐怖分子的罪行。翻譯時應將所有下義詞譯出,達到和victims 的完整銜接。

與前幾種詞匯銜接方式相比,搭配銜接呈隱性,靈活多用,特點突出,且多通過語義鏈來達到。這些詞匯鏈有利于讀者確定具體語義,充分把握語篇信息。如:

…great grey hills heaved up round the horizon;as twilight deepened , we descended a valley, dark with wood… (E. Bronte, Jane Eyre)

[譯] …一座座灰色的大山聳立在地平線上。暮色漸濃,車子駛進一個山谷,那里長著一片黑乎乎的森林。

Wood一詞在英文中意思很多,但在本句中,根據整個語篇的銜接,這是描寫傍晚驅車駛入山谷,而那里長的應該是一片黑乎乎的森林而非一棵樹。

2.改變原文詞匯銜接

在英漢翻譯過程中,詞匯銜接的差異性增加了翻譯的難度,往往會讓譯者不知所措。雖然有作為語言的相似性,但基于不同的文化淵源,每種語言又有自己獨有的特點。只有遵循了該特征,翻譯才會順利進行。

首先,說英漢兩種語言的人思維模式不一樣,前者重視個體思維,后者重視整體思維。體現在語言上,漢語喜歡用周遍性的重復來表達整體式銜接,英語中則較少。遇此情況,就可以通過增加和省略等策略翻譯。如“鎮子坐落在一個峽谷里,東面是山,西面是山,南面是山,北面也是山?!薄笆巧健敝貜?次,這在漢語句子中既有音韻美又有結構美。譯為英文,則大不必再現重復銜接,只需“The small town lies in a valley surrounded with mountains.”就可以。另外,中國傳統思想講究對立和并舉,如認為生死相連,天地并舉,以至于諸如此類的成語比比皆是,語篇中則常出現近義堆砌。成語“大大小小”“表里如一”可分別意譯為“in different sizes” “think and act in the same way”.

其次,英語屬于形合語言,注重句子形式和結構完整,有時態曲折變化,呈顯性銜接。漢語側相反,屬意合,語篇中很少甚至不用形式連接,基本無時態曲折變化,側重隱性意義連貫,即只要意思明白,什么都可以省去。所以在翻譯中,應根據中英文的表達習慣增添、刪除或轉換原文的詞匯銜接。如:

They drifted across America and gathered in the big cities when winter came, hungry, defeated, empty, hopeless ,restless, driven by they knew not what, always on the move, looking everywhere for work, for the bare crumbs to support their miserable lives, and finding neither work nor crumbs. (The Glory and the Dream)

[譯]他們漂遍美國,冬天來臨時,才聚集到各大城市,忍饑挨餓,到處碰壁,一無所有,前途渺茫,焦躁不安,心煩意亂,輾轉奔波,到處找活干,到處找僅能糊口的面包,以維持他們悲慘的生活,卻一樣也沒找到。

在搭配銜接方面,英語常顯得簡略些,而中文為了意思的完整明白,常會增加一些東西。上例中hungry, defeated, empty等形容詞形象地表現了他們生活的窘況。如直接對應再現,就是“饑餓的,挫敗的,空虛的…”,顯然不符合中文表達習慣,而且意義模糊不清,導致整個語篇銜接失敗,所以應按照中文搭配銜接習慣添加其相應的成分。

最后,英語和漢語都有一詞多義現象,但在程度和表現形式上卻很有差異??傮w來講,漢語詞義嚴謹,涵義窄,不大依賴上下文;相比之下,英語卻詞義靈活,涵義廣,變化多,同一個詞在語篇中的多次重現,可依賴上下文確定詞義。因此翻譯時要先理清原文中的詞匯銜接關系,再適當作改變。如:

…who is a good Christian, a good parent, a good child, a good wife or a good husband, … ( W. M. Thackeray, Vanity Fair)

[譯]…真的是虔誠的教徒,慈愛的父母,孝順的兒女,賢良的妻子,盡職的丈夫… (楊必譯)

上例中,單從表面來看,可能會把幾個good理解為重復銜接,但仔細一讀,就會發現作者只是利用了該詞不同的語義方面而已,所以翻譯為漢語,我們將其處理為近義銜接。

詞匯銜接在英漢語篇銜接中非常重要。無論是何種詞匯銜接方式,在兩種語言語篇中都有相似性,可以在譯文中相應地再現原文的銜接方式。然而,還有一些來自于文化淵源的特有不同之處,這就需要在翻譯時仔細分析,然后采取相應的翻譯策略改變原文詞匯銜接方式,以達到符合目的語習慣的表達。

參考文獻:

[1]胡壯麟.語篇的銜接與連貫[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2]劉宓慶.新編漢語對比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10.

[3]滿莉.英漢語篇詞匯銜接對比研究和翻譯.[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08.

(責任編輯 付淑霞)

猜你喜歡
英漢對比翻譯語篇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商務英語翻譯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性及其應用
小議翻譯活動中的等值理論
英漢名詞動用分類方法探究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語篇特征探析
語篇填空訓練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