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梅香自苦寒來
——黃梅戲藝人斯淑嫻的口述史解讀

2016-09-28 10:08吳蘇悅
戲劇之家 2016年16期
關鍵詞:口述史黃梅戲傳承

吳蘇悅

(南京曉莊學院 音樂學院,江蘇 南京 211171)

黃梅香自苦寒來
——黃梅戲藝人斯淑嫻的口述史解讀

吳蘇悅

(南京曉莊學院 音樂學院,江蘇 南京 211171)

【摘 要】本文通過對黃梅戲藝人斯淑嫻口述史進行解讀,忠實記錄了一位黃梅戲藝人坎坷的從藝經歷,也從側面為讀者解讀了黃梅戲藝術傳承的艱辛歷程。

【關鍵詞】黃梅戲;口述史;文革;傳承

2016年春節,筆者有幸在安慶市采訪了著名的黃梅戲演員斯淑嫻。在近兩個小時的采訪中,斯淑嫻講述了自己60余年的從藝歷程,也從側面向我們勾勒了黃梅戲的一段重要發展歷史。

斯淑嫻,1940年9月出生,初中文化。1953年進入安慶市黃梅戲二團,師從黃梅戲老藝人胡根杰學習黃梅戲表演藝術;1958年進入江蘇省戲劇學校進修。她先后在一百多個大小劇目中飾演過主要角色和重要角色,能勝任正反面人物和不同年齡、不同類型的旦行角色以及反串小生。在電影《朱門玉碎》中飾演老夫人,獲安徽省首屆戲劇節演出一等獎;在《公主與皇帝》中主演太后,獲安徽省藝術節演員一等獎;論文《人體與演唱的關系》被推薦參加了全國中西醫結合眩暈及嗓音專題學術研討會。

一、為生計幼年從藝

解放后,黃梅戲演員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顯著提高,黃梅戲從解放后到上世紀80年代都是比較走紅的劇種,黃梅戲演員也是一個吃香的職業。但和許多黃梅戲老藝人一樣,斯淑嫻也是為了生計,在13歲經繼父介紹進入劇團的?!澳莻€年代沒有藝校,條件很差,我的繼父是一個京戲演員,唱花臉的,后來在劇團改了黃梅戲。當時我才讀了兩年書,我繼父說,那這孩子就去學戲吧。當時只要有介紹人,人家愿意,條件又可以的情況下,就可以通過關系去給評委們面試。我記得當時的評委都是老藝人,他們就讓我唱一段,我怎么會唱呢?我當時在學校上學,一點都沒有學過。后來我就唱了一首歌,就這樣錄取了?!闭f到入行,斯淑嫻一臉無奈。

二、遇恩師始挑大梁

過去學藝都是靠師傅口傳心授,選擇一個好師傅很重要。斯淑嫻的入門師傅叫胡根杰,是她繼父的一位朋友。雖是師傅口傳心授,但要練真本事還得靠自己。一些老戲、傳統戲根本沒有劇本,只能從老藝人口中知道故事梗概,所以要學會非常不容易,必須自己認真聽,仔細琢磨。

斯淑嫻悟性很高,也很勤奮,沒過幾個月,就學會了人生的第一部戲——《戲樓會》,她在里面扮演兩個角色,一個是小姐,一個是丫鬟。一年以后,她分得清平詞和上下句,也能唱一些大戲了。師母胡玉芳有時候覺得累,有些戲不想演了,就讓她去演,使她逐漸嶄露頭角。見她是個好苗子,師傅又教了她許多傳統戲,為她打下了非常深厚的傳統戲基礎。過去演員演戲不同于現在,演員只根據戲的劇情和唱詞來表演,曲都是演員自己來編。

1953年,通過一個偶然的機會,斯淑嫻接觸到了嚴鳳英,這對她的藝術人生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3年的時候,為了提高劇團的人氣和收入,嚴鳳英老師懷孕期間來到安慶,繼續演戲,劇團掛牌宣傳,名角回歸,票就賣得非常好。由于懷孕演不了大戲,所以就改演折子戲,嚴老師反串。當時團里因為我父親的關系,就讓我演了一個角色,跟嚴鳳英配戲,當時我們年輕演員如果能和嚴鳳英配戲,對我們的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那部折子戲叫《于永會母》,嚴鳳英反串于永,我演她的妹妹,我的師母演媽媽。那段時間,每次嚴老師在臺上演,我就在臺下看,我記得她當時演了一部戲叫《戲牡丹》,我就發現她的唱腔很特別,后來我就仔細聽她的唱法,仔細琢磨,但我年紀小不敢去問,就自己偷偷地模仿她,其實我沒有跟她學過一天,但是后來大了,也跟她有了接觸,她對我很好,所以我現在有些成就也好,都是得益于她?!闭f起嚴鳳英,斯淑嫻眼中充滿了感激之情。

建國初期,各個地區劇團開始并團,安慶的黃梅戲劇團也合并成民眾劇團和勝利劇團,所有的黃梅戲演職員都被被分配到這兩個團。民眾劇團的陣容主要由王少舫、潘璟琍帶隊,勝利劇團由嚴鳳英帶隊,斯淑嫻被分到了勝利劇團。在問及兩個劇團如何管理時,斯淑嫻說:“兩個劇團都是配合政府宣傳,主要是《土地法》《婚姻法》的宣傳,《小辭店》因為和《婚姻法》理念沖突,屬于禁戲。兩個劇團雖然都是民間劇團,但是由政府派人管理,每天演出結束后,將當天的收入扣除服裝、場費和其他雜費,剩下的錢然后按等級分錢,工資是每天計算的?!彪S后,在黨的“雙百”方針指導下,民眾劇團和勝利劇團開始合作,并一同組團代表黃梅調去上海參加華東匯報演出,一炮打響。后來大家覺得“黃梅調”這個名字不夠大氣,決定改名,當時備選的有“徽劇”“皖劇”,覺得都不合適,后來一致覺得改為“黃梅戲”,黃梅戲這個名稱也就由此得來。

三、遭浩劫十年空白

正當斯淑嫻的表演藝術日趨成熟之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黃梅戲不能演了,當年她26歲。1969年,她被下放到大別山區的岳西縣?!艾F在回想起來,我仍舊不知道我當年做錯了什么,一切來得太突然,感覺就像一夜之間,白天我還在臺上唱戲,夜里就有人來抄家?!蹦菚r斯淑嫻已經結婚了,按要求必須全家一起下放,說她是“牛鬼蛇神”,有資產階級思想,穿奇裝異服。1970年排樣板戲《海港》,說需要她來演,她不愿意,因此又被安排到了岳西縣的深山,環境惡劣。他的愛人有心臟病,過不去,她就斗膽找縣委書記要求換地方,于是被換到了離鎮較近的向長河。期間,她結識一同下放此地的老藝人吳來寶,兩個人一起聊、一起唱,相處了十個月,這對她藝術功底的提升有很大幫助。文革后期,黃梅戲開始大量移植樣板戲,安慶市專門成立了一個《紅燈記》劇組,安排斯淑嫻演李奶奶,后來因她成分不好,換了演員,她又回到了農村。文革10年,斯淑嫻沒有演過一場戲,這對一名演員來說,無疑是最殘酷的打擊。

四、獲新生老當益壯

1978年文革結束后,黃梅戲開始恢復傳統戲,斯淑嫻也回到了劇團,并出演了《珍珠塔》《春香鬧學》《金玉奴》等一大批劇目,直到1998年退休。

斯淑嫻嗓音優美,被圈內譽為“斯派”唱腔。對此,她認為過去是演員唱,作曲家在此基礎上譜曲,可以和演員達成很好的共識,而現在黃梅戲的曲牌太多,太注重創新,一些作曲家已經脫離了傳統戲的根基,沒有很好地考慮到演員的需要,使得黃梅戲的路越走越窄。同時,一些年輕演員心態浮躁,基本功不扎實,用腦學、用腦思考的演員少,觀眾難以接受。戲曲是走心的藝術,只有用心唱、用心演,才值得臺下為你響起的掌聲。

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科技的發展,社會文化呈現出多元化格局,戲曲藝術由過去的大眾娛樂變成小眾娛樂,從業人員數量急劇萎縮,有些劇種面臨瀕臨消失的窘境。黃梅戲也面臨著傳承與保護問題,傳承與保護,人是第一要素,離開了人,傳承與保護就變成空話。值得一提的是,在黃梅戲名家龍寶玲、饒慶云等老藝人見證下,斯淑嫻在去年初正式收朱登、施桂楓二人為徒,她表示:“黃梅戲的傳承靠年輕人,作為老一輩藝人應不遺余力地傳授給他們。年輕人應有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在立足傳統基礎上推陳出新,使黃梅戲這門傳統藝術保持旺盛活力?!?/p>

在近兩個小時的談話中,斯淑嫻曾幾度落淚,60多年的風雨從藝路,有些記憶只能停留在那個年代,也只屬于那個年代。我們在感嘆老一輩藝人為藝術事業奉獻一生的同時,也衷心希望黃梅戲的舞臺永不謝幕。

參考文獻:

[1]王拓.“非遺”傳承人口述史研究的困境與向度——“非遺”口述史研究文獻述評[J].藝術經緯,2013(4).

[2]程中原.談談口述史的若干問題[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02).

[3]班友書.黃梅戲古今縱橫[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0(9).

[4]安徽省藝術研究所.黃梅戲通論[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12).

[5]里奇.大家來做口述史[M].王芝芝,姚力譯.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018-02

作者簡介:

吳蘇悅(1994-),女,安徽安慶人,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2016屆本科生。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6年江蘇省優秀論文培育計劃項目“黃梅戲家族傳承之口述史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口述史黃梅戲傳承
黃梅戲《中國夢》
黃梅戲藝術(2021年1期)2021-03-29
大型黃梅戲《寸草心》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2016年安慶“十一”黃梅戲展演周優秀黃梅戲劇目展演一覽表
關于口述史的若干問題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