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中國古詩詞吟唱在音樂中的傳承與創新

2016-09-28 10:32鄭偉
戲劇之家 2016年16期
關鍵詞:傳承創新古詩詞音樂

鄭偉

【摘 要】推行中國古詩詞吟唱的傳承與創新活動,既能夠實現傳統文學的有效繼承和發揚,又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本文根據中國古詩詞的韻律特點展開討論,并結合古詩詞在音樂中的運用加以分析,探討中國古詩詞吟唱在音樂中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古詩詞;吟唱;傳承創新;音樂

中圖分類號:J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044-02

在中國,除了舞蹈,古詩詞與音樂的關系最為密切。中國古詩詞講究意境優美和對仗工整,體現在古詩詞吟唱中,詩詞吟唱有一定的韻律,給人一種清新悅耳的感覺。從詩詞吟唱藝術欣賞的角度來看,首先要掌握正確的詠誦和賞讀的方法,在朗誦和吟唱的過程中漸入詩境,才能夠感受到古詩詞藝術中的韻味。

一、中國古詩詞吟唱概念

古詩詞的吟唱是一種文學與音樂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其較為全面地展示了古詩詞和音樂之間的相互聯系。古詩詞吟唱是古人的一種唱讀方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這門藝術來自民間方言及民間音樂的密切結合。隨著普通話的朗讀與朗誦的倡導和推廣,吟唱之道早已成為歷史了,作為一門藝術其產生發展乃至消亡自有其內在與外在的原因。古詩詞吟唱的藝術價值很高,中國和外國對于這類詩詞的研究開始于上個世紀20年代,古詩詞藝術歌曲已經成為聲樂表演中重要的一環,對古詩詞藝術歌曲鑒賞、美學特征、藝術特征、創作特征、演唱特點等進行多方面的調查和深入探索,是我們聲樂工作者目前要著手的工作。古詩詞藝術歌曲文化意境很美,這種類型的音樂藝術不但和文學有關系,跟音樂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傳承了中國古代文詞的特點,意境高雅隨性,體現了較高的文化修養。文學和音樂兩種藝術相輔相成,也具有各自的特點,從中尋找可以利用的地方進行系統的引用,可以讓中國傳統文化得到有效傳承。

二、中國古詩詞吟唱與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區別

中國古詩詞吟唱與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是有所不同的,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是在古代著名詩詞之上進行深加工,并配合音樂進行伴奏演唱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是將古詩詞底蘊和現代樂器進行結合的一種獨特的表現手段。

而中國的古詩詞吟唱,往往強調其傳統吟唱方式,也帶有很強的民族特點,一般其節奏比較松散。對比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古詩詞吟唱往往不拘泥于硬性的節奏和唱法,講求隨心隨性,強調根據個人的喜好和看法進行吟唱。其形式上更加活潑,內容感強。

比較而言,中國古詩詞吟唱與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各有其特點,都以古詩詞為藍本,但是各自的節奏曲調卻并不一致。如果說中國古詩詞藝術歌曲是陽春白雪的話,那中國古詩詞吟唱就一定是下里巴人了。分不清哪個更好,但是它們都是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瑰寶。

三、中國古詩詞吟唱在音樂中的傳承方式

(一)中國古詩詞吟唱的傳承。在傳承此類古詩詞吟唱藝術的時候,應該采用傳統古典的教授方法,讓練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首先學習閨怨詩和送別詩之間的上平下仄,然后再從對仗工整和詩詞之間的音調變化的細節進行講學。只有采取接近傳統的古詩詞教授方法,才能夠把握住古詩詞文化中的精髓,體現出古詩詞文化的古色古香和原汁原味。

山水田園詩歌在吟唱的過程中,風格比較清新和婉轉,它在詩詞意境的表達中,塑造了一個悠遠和閑適的文化氛圍。尤其以陶淵明的詩詞適合作為吟唱類型的詩詞來表現,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常見的風格比較樸素和自然,給人一種平淡和質樸的視覺享受。中國古詩詞吟唱演繹中的閨怨詩和送別詩,由于詩詞的風格纏綿悱惻,詩詞的句意比較含蓄,適合進行吟唱表現。尤其以南唐李后主李煜的詩詞為上佳,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這種類型的詩詞吟唱含蓄且雋永,練習者在吟唱的時候朗朗上口,歌詞表達一氣呵成,很容易引發聽者的共鳴。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納蘭性德的閨怨類型詩詞飄逸雅致,在吟唱的過程中有一種浪漫的氣質,容易受到廣大古詩詞愛好者的歡迎。

(二)中國古詩詞吟唱的創新表現形式。在具體的傳承活動中,為練習者播放高水平的詩詞吟唱的音頻文件,在投影儀上配合詩詞背景文化圖片的展示,讓練習者迅速進入到詩詞古典厚重的意境中去,并且在逐句逐字的吟唱模仿活動中,顯著提高自己對于古詩詞藝術的理解。在古詩詞文化的傳承利用與創新價值開發活動中,應該積極地運用媒體推廣的方式,提高公眾對于古典詩詞傳唱技法的掌握;可以在廣播音樂進行古典詩歌唱誦精品推送,安排社會知名的歌星參與到古典類型詩歌唱片的錄制活動中去,利用他們的影響力,讓古典詩詞和歌詞藝術更加能夠被群眾接受。

敘事說理類型的古詩詞也是吟唱者經常選用的表現題材,在詩詞藝術表現中,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僅能夠讓聽眾很快明白作者的表達意圖,而且能夠豐富聽眾的情感世界。除此之外,敘事說理詩詞在吟唱藝術表現的過程中,曲調比較清新和明快,敘事風格簡潔自然,帶給演唱者較強的內心振動。在古詩詞文化傳承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傳統和經典吟唱歌曲的藝術價值開發,從而讓更多民眾喜聞樂見的詩詞類歌曲被人傳唱。

(三)古詩詞吟唱與人文背景的融合演繹。邊塞詩、懷古詩也是我國古詩吟唱藝術表現的重要類型。邊塞懷古風格的詩詞寄托了作者對于遙遠家鄉的思念,屈原的懷古詩在我國詩詞領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懷古詩沉郁頓挫,在厚重和內斂中表現了詩人們對于社會現實的反思。它的風格比較慷慨和悲壯,例如曹操的詩詞中: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在蕭瑟和灰暗的感情基調中表現出了一種莊嚴和肅穆的思想感情。在古詩詞吟唱的傳承與創新中,應該從此類詩詞背后所蘊含的歷史人文背景進行分析,深入剖析時代的發展對于古詩詞文化發展的具體影響。在吟唱活動中,根據詩詞中原有的感情基調來確定表現的節奏,這樣才能夠保證詩詞吟唱活動更加貼合它的原有風格。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應該從詩詞詠誦的語音、樂音的運用技巧進行分析,從而體現對于古詩詞的背景文化的深入把握。

四、中國古詩詞吟唱在音樂中的創新形式

中國古詩詞吟唱要得到傳承與發展,就必須在現代社會與音樂相結合,創作出大眾喜愛的音樂作品。特別是需要將當前的流行元素結合詩詞進行相應的譜曲創作。當前,已經有了一些優秀的現代歌曲與古詩詞的吟唱相結合的例子。

(一)以《滾滾長江東逝水》為例的創新形式。如《三國演義》電視劇中楊洪基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就是在《臨江仙》的基礎上進行的詞曲創作。其詞曲的演唱不僅迎合了現代人的審美特點,其中的詩詞意境也與電視劇中的劇情緊密貼合。不僅融情入境,以歌傳情,結合電視劇還給了很多人以思考的余韻,其傳唱之廣,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古詩詞吟唱在音樂中的優勢分析。費玉清的《一剪梅》和王菲的《明月幾時有》都是利用古詩詞配合現代曲風進行的音樂創作。古詩詞,特別是詞,其長短句結合,與音樂節奏感有著天然的契合,變化形式也較為豐富。由于處理得當,上述歌曲都在語言、音樂和音韻上達到了完美的和諧統一,也因此受到了人們的歡迎和傳唱,是當前比較典型的古詩詞吟唱在音樂中的創新與傳承的范例。

五、結束語

古詩詞吟唱在音樂中的傳承要注意多個方面的配合,其一是對古詩詞有所了解,并對其意境的鑒賞方面有一定的積累,只有對古詩詞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在吟唱方面更加理解其意境并飽含感情。其二是要注意每首古詩詞的各自特點和背景,并在傳唱過程中積極結合當前的新趨勢、新技術提高演唱的效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結合實際,創造出受眾喜聞樂見的音樂作品。只有受到大家歡迎,被廣為傳唱,才是對古詩詞吟唱的真正保護與傳承。

參考文獻:

[1]沈松勤.唐宋詞社會文化學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0.

[2]楊海明.唐宋詞美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歡
傳承創新古詩詞音樂
踏青古詩詞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學校優質特色發展需要校園文化的浸潤*
傳統民俗文化與民間游戲在幼師課堂的傳承與創新
古詩詞中的新年
音樂
秋夜的音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