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談如何杜絕礦井測量事故

2016-09-29 13:47
科技視界 2016年20期
關鍵詞:解決措施

周恒心

【摘 要】本文集合煤礦井下出現的各種測量事故,總結了一下事故的共性,結合自己多年在煤礦測量中的工作實踐,結合我礦井下的測量現狀,提出了杜絕礦井測量事故的幾點看法、觀點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測量事故經過;測量事故原因;解決措施

1 礦井下測量事故經過和原因

1)我礦測量人員在十采區膠帶輸送機巷進行導線施測,測量時施測者離開儀器站,區隊人員經過時碰倒測量儀器“尼康DTM-352”直接摔著了巷道左幫上,檢查發現儀器照準部等軸系系統均異常,儀器損壞。儀器站離人是導致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2)我礦四采區4305運順正常掘進到達設計位置后停頭,4305工作面切眼導硐與運順垂直貫通;貫通后,發現運順尾巷超過設計位置5.0m。測量人員經過查找對比測量原始記錄、工作日志、導線臺帳,并進行現場貫通聯測等程序后,發現具體錯誤出在導線點4313與4315的距離上:原始記錄,導線臺帳初、復測距離均為50.310m;但貫通聯測時測其處導線,水平角與初、復測均相符,水平距離為53.310m,比初、復測多出3.0m,而4315導線點北一個中線與其正好相距3.0m,并且4315導線點上方及前后頂板均掛有防爆水袋。施工區隊掛防爆水袋時將導線點牌子碰掉,掛完水袋后,記不得導線點牌子位置,隨便將牌子掛在了導線點前的一個中線點上是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3)測地測中心測量組出具通知單;由測量技術人員甲編制通知單,甲從自己所用的巷道圖上量取貫通距離,并沒有查取原始記錄(收尺本)中停頭位置,測量技術人員乙在審核時也是自己所用的巷道圖量取貫通距離進行校核;經校核,兩人數據一致;在經地測中心主任審核時發現,通知單中貫通距離比實際大了7.6m。測量技術人員甲編制通知單,僅從自己所用的巷道圖上量取貫通距離,并沒有查取原始記錄(收尺本)中停頭位置進行核對,是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4)測量人員攜帶全站儀到2305運順聯絡巷去標設開門線?,F場須根據實測水平角和設計方位計算轉角后放線。升井后檢查記錄本發現,記錄人員在記錄時將標定開門線前一站的水平角算錯10°,進而使轉角錯10°。沒有堅持復算導致測量撥角撥錯是此次事故原因。

5)北輔巷43下00進架巷門口和43下00膠順門口的起始導線邊已受采動影響,但仍采用此資料作為貫通的起始資料,結果導致貫通兩幫偏距較大。

6)礦11308工作面貫通距離超過3000m,測量技術管理人員對其作了貫通誤差預計超限后沒有采取措施,結果貫通偏差較大,在明知采用此測量方案會導致貫通點水平重要方向誤差較大的前提下仍采取此方案進行貫通測量,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未按《煤礦測量規程》第77條之規定加測陀螺定向邊,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

7)測量人員在9303工作面運順放線,撥完角打完中線就走了,沒有檢查,結果導致所放中線有所偏差,沒有重新新檢查所放中線是導致此次事故主要原因。

8)6306運順正常掘進時,6307工作面已完成回采,在這之間測量人員沒有再去6307面現場查看。也沒有收到停撤面施工絞車硐室的措施,致使該硐室未標繪在采工圖上,雖進行了排查和查閱工作,但沒查到6307工作面跳面絞車硐室施工措施,也就沒有提前下達通知單,結果導致掘進時和次絞車硐室以為貫通,硐室排查不完善是導致誤透事故的直接原因。

9)職工A站在綜掘機上放完第一根線后,到后面去找梯子。而后B職工在下照線,C職工雙腳站在綜掘機后部(安裝有除塵風機)右側,面向迎頭,因線離身體較遠其左手扣鐵絲網(鐵絲網與頂板間隙?。?,向右傾身用右手系線,由于身體失穩,左手手未扣住,掉于綜掘機右下側,造成右前臂粉碎性骨折,沒有遵循《煤礦安全規程》,自助保安意識不強,團體協作不好是導致此次事故主要原因。

10)測量人員下井忘記帶長鋼尺,現場用5m塔尺量距,少量一尺子且導致在量邊長是錯誤,并未采取有效復核手段是這次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

11)五采邊界膠帶巷開始施工,測量人員用全站儀按設計標出中腰線。開門施工25.9m后巷道與西部膠帶巷立交(五采邊界膠帶巷在立交上方),設計巖柱為1.3m,但實測巖柱處為0.4m。測量人員在用全站儀標設腰線時錯將視線上0.450m的腰線標成視線下0.450m,從而使巷道底板比設計低0.900m,是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

12)地測中心四名測量人員到11305膠順標定膠帶機基礎安裝線;后經施工區隊反應,有一組基礎線的三根中線點不在一條直線上;經現場重新測量、翻查原始記錄和當日四名測量人員回憶知,在平移張緊基礎處的一根中線時將1.413m平移成了1.143m,造成偏差0.270m。

13)2313運順聯絡巷新開口的巷道中線,在開口后掘進65m后進行了第2次放線,結果發現巷道偏斜嚴重,違反巷道開門掘進到4-8m時,應檢查或重新標定中腰線的規定,巷道施工過程中只進行一次標定,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原因之一。

14)分管測量副主任檢查導線計算臺帳時發現,一采區新增輔運巷內導線點S3至導線點S5高差初、復測不符,兩遍相差0.583m經查初測時司儀人員和記錄人員在量取儀器高過程中,沒有按要求大聲讀數和復讀,記錄人員沒有與司儀人員一起量取儀器高,存在把儀器高讀錯、聽錯或記錯的可能(-1.751m錯誤的記作-1.175m),是造成此次錯誤的原因之一;在導線計算過程中,復測臺帳計算、對算人員在計算完成后,只是把計算和對算的數據進行對比,沒有把初測、復測計算結果進行對比,進而發現初、復測高差不符,是造成此次錯誤的原因之一。

2 通過以下措施可以杜絕以上礦井測量事故

1)礦山測量工必須學習《測繪法》,熟悉《煤礦安全規程》和《煤礦測量規程》,必須經過專業技術培訓,考試合格后,持證上崗。必須掌握測量工作的安全知識和專業知識,熟悉測量儀器性能,掌握其操作方法、測繪資料整理、計算及圖紙填繪工作。操作人員下井必須佩戴齊全合格的勞保用品。

(1)作業前,作業人員按要求對儀器進行檢視,符合要求方可作業。

(2)檢查周圍環境。到達工作現場后,作業人員檢查周圍有無冒頂、片幫危險,支護環境是否安全可靠。作業中應加強前后瞭望,做好監護,保證人員與儀器安全。加強測量人員自主保安和互保聯保教育,做到看好現場登高安全可靠時再放線。要線單位要和測量人員積極配合,每次放線區隊必須提供放線用梯子并安排專人配合測量人員放線。加強工作責任心,要使每位測量人員明白此次下井都有哪些具體工作,在測量過程中相互監督、提醒,確保工作無遺漏、過程無違規、結果無錯誤。

2)嚴格遵守《煤礦測量規程》及測量儀器安置操作程序步驟,做到儀器站不能離人。搬站時,若兩站相距較遠,應將測量儀器從架腿上卸下裝箱后再搬站;若距離較近,也可不卸下儀器,但應保證儀器與架腿連接牢固可靠,并將儀器架腿收攏后,一手托住儀器,一手托住架腿,呈45°角懷抱儀器架腿搬站。

3)測量人員每次延設中腰線、施測導線前需對導線點進行檢查,看點號是否正確、是否有雜物阻礙等,且必須按《煤礦測量規程》規定,對上一次施測的最后一個水平角、水平距離進行檢查。

4)對于錨網支護巷道導線點處除懸掛導線點牌外,還應在其附近頂板、鋼筋梯上涂抹較多紅漆以別于其它中線點。

5)編制各類通知單時,編制、審核人員均應認真核對各個數據,確保準確無誤。

6)現場工作完工后,測量人員要對所標定的中腰線與原有的巷道、中腰線、特征點進行校核,查看是否有出入,如有疑點應立即進行復測檢查。

7)貫通導線全長超過3000m的貫通,要按《煤礦測量規程》規定編寫貫通誤差預計說明書,選擇合適的測量方案,以保證貫通測量精度;貫通兩端的起始導線資料必須經過檢測,確保無誤后方可使用;在進行大型貫通測量時,要充分利用加測陀螺定向、減少測站數等措施、方法提高測量精度,降低貫通誤差。

8)地測中心要加強硐室、密閉等碎部測量工作,工作面安裝結束、回采結束和密閉前進行一次全面收尺,強化動態巡查,及時將工程標繪到采掘工程平面圖上。

9)現場觀測時一定要嚴格按《煤礦測量規程》要求操作;觀測過程中測量和記錄人員要大聲讀數和復讀,以防讀錯、聽錯;記錄人員同時要觀看尺子、儀器顯示屏上的數據是否與測量人員讀數相同,以防讀錯;測量儀器高時,測量和記錄人員要一起測量;臺帳計算、對算人員在計算完成后,除應把計算和對算的數據進行對比外,還應把初測、復測計算結果進行對比,查看初測、復測中水平角、方位角、高差、高程互差是否合格。

10)計算、對算者必須及時獨立整理和檢查外業觀測手薄,確認無誤及各項限差符合要求后方可進行內業計算。計算、對算者需要在外業觀測手薄相應位置簽字。內業計算需要先確認起始數據的可靠性,再抄錄起始數據和觀測數據。任何計算資料必須有對算。計算或對算須在計算成果表上簽字。計算最終成果及時填入臺帳。根據測量最終成果,在計算機上完成圖紙填繪。

【參考文獻】

[1]張國良,主編.礦山測量學[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1.7(2005.1重?。?

猜你喜歡
解決措施
近五年農村征地糾紛問題研究綜述
如何加強事業單位財政預算管理制度
會計電算化審計風險的成因與應對措施
電力內網的信息安全技術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當前建筑企業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分析
長螺旋鉆機動力頭振動原因分析與解決措施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