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開放式環境下互動講解在科普場館中的實踐

2016-09-29 14:16
科技視界 2016年20期

李熠

【摘 要】新時期科普場館的講解教育功能越來越受到重視與肯定。隨著科技與信息的飛速發展,創新講解模式成了必然趨勢。本文通過比較分析開放環境下互動講解的特點和科普講解的發展趨勢,論述此種講解方式的先進性和創新性。并以上海自然博物館為例,論述開放環境下互動講解模式的應用效果,提出思考與啟示。

【關鍵詞】開放式環境;互動講解;科普場館

作為科學普及的重要課堂,科普類博物館長期以來一直承擔著重要的科普教育職能,講解則是場館最重要的傳播與教育手段之一。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創新,在開放式環境下如何去開展互動講解,激發觀眾探究學習的興趣,事半功倍的達到教育目的,對于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探討還不夠深入。

1 科普場館講解發展新趨勢

博物館講解是將博物館知識傳遞給觀眾的的一種宣傳教育方式,也是連接觀眾和博物館之間最直接的橋梁和紐帶。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創新,博物館講解的理念和方式也在不斷與時俱進,推陳出新。與傳統講解相比,新時代的講解在以下三個方面有著重要的變化:一、從普適講解到因人施講?,F在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開始開發適應不同年齡層次、不同知識背景人群的講解詞?!耙蛉耸┲v”逐漸成為博物館講解的核心理念。不同類型和年齡段的觀眾對知識的接收能力和需求不同,對觀眾進行細分,開發出符合不同人群各自特點的講解詞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服務。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臺灣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等許多國際優秀博物館網站欄目都是以不同的適用人群進行劃分,如親子家庭、小學生、初中生等。二、從知識灌輸到互動交流。傳統的講解以講解員的單向知識灌輸為主導,觀眾被動的接受知識?,F在講解員會與觀眾互動溝通、交流討論,引起情感及思維上的共鳴,激發觀眾對于知識的探知欲望[1]。三、從概覽介紹到深度講解。信息封閉、網絡不發達的時代,我們在博物館獲取的知識大多僅限于表面的介紹。如今身處信息量大爆炸的時代,觀眾獲取知識的渠道變得便捷且多樣,除了展品本身的知識外,越來越多的觀眾希望能夠了解是標本背后的故事、所體現的科學知識等更為深入的知識內容。

2 開放式環境下互動講解的定義、優勢和模式

2.1 開放式環境下互動講解的定義

“開放式環境”中的“環境”是場館的常設展區?!伴_放式”主要是從場館參觀群體性質上來定義的,意指觀眾的流動性和隨機性。在開放式環境中,展區參觀人群是隨機流動的,無時間和數量的限制,這就明確了講解受教對象的年齡層次、教育程度、參觀目的和行為方式均呈多樣化。

“互動講解”就是在講解過程中講解員與受教者相互間有言語、眼神、行為甚至思想上的溝通交流,以達到學習和教育目的。

開放式環境下的互動講解就是在場館常設展區內,參觀人群隨機流動,講解員根據現場觀眾教育背景和愛好興趣,有針對性的和觀眾進行有交流、溝通的講解活動。

2.2 開放式環境下互動講解的優勢

開放式環境下互動講解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打破靜態展示方式,提升觀眾和自然的親密度??破請鲳^展品陳為靜態的生物標本或化石,雖然已經設立了不少互動展項和活體養殖區域,但可供普通觀眾近距離觸摸、深度互動的展項還是不夠多。開放環境下互動講解通過在講解過程中提供可供近距離觀察和觸摸的標本化石,生動的進行“人與物”之間的互動,激發參觀者對于知識的探究興趣。二、創新講解模式,提高觀眾和講解員的交流度。開放式環境下互動講解過程中,講解員根據現場觀眾的教育背景和興趣愛好,幫助他們構建適當的學習環境,鼓勵他們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Roy Ballantyne等人對不同旅游景點游客的環境意識、興趣和動機進行了研究,其中包括了博物館[2]。研究發現在“學習和發現”上,博物館最高。由此可見,博物館是進行社會教育的重要公共場所。

開放環境下互動講解為參觀者構建了一種智力開發型的教育模式,根據這種模式,在實踐中,講解員與觀眾始終處在真誠、平等、透明的對話之中[3]。

2.3 開放式環境下互動講解模式

樹立“以人為本”的講解理念,適應社會和公眾的各種文化需求,是新時期賦予科普講解人員的新要求[4]。

傳統講解模式中,講解員在整個參觀講解中起到主導作用,參觀者扮演信息接受者的角色。這種講解模式讓觀眾獲得了某種信息或結論,卻沒有讓觀眾體會到“如何去學習感知某種知識或展品”。開放式環境下的互動講解模式,博物館講解人員和教育人員是觀眾自行建構知識的助長者和諮商者,他們要鼓勵觀眾假設、解釋、質疑,要讓觀眾分享他們的看法、體會和思考等,幫助觀眾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探索,最終達到科普教育的目的。

3 科普場館開放式環境下互動講解實踐——以上海自然博物館為例

3.1 上海自然博物館的開放式科普環境

上海自然博物館開放式環境主要由十個常設展區組成。依次為:起源之謎、生命長河、演化之道、上海故事、生態萬象、生存智慧、大地探珍、人地之緣、繽紛生命以及未來之路。觀眾在展區中自由進出,隨機流動,無固定性和針對性。

3.2 上海自然博物館互動講解的開展情況

本館打破傳統單向的講解模式,為更好的在講解過程中實現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互動,特別定制了輔助講解工具—小推車。推車上有專門放置標本、化石、模型的抽屜,也有車載音響、PAD設備,用以播放視頻音頻。講解時,講解員可以邊講邊把相關標本化石拿出來讓觀眾觀察觸摸,也可以與觀眾面對面進行交流溝通,解答疑問。

3.3 上海自然博物館開放式環境下互動講解實踐

本館開放式環境下互動講解活動每場為半小時,均圍繞一個主題展開講解,地點為與講解主題相關的展區內。以現場隨機召集觀眾的形式組織實施。講解時,不拘泥于通常的站立,可站、可走、可坐,由講解員結合講解主題和現場展品,根據隨機受眾者的知識背景和興趣愛好,借助演示道具、儀器、標本等,組織開展講解、交流和討論。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策劃開展了7個展區20個主題的開放環境下互動講解活動。7個展區為:演化之道、上海故事、生態萬象、生存智慧、人地之緣、繽紛生命、大地探珍。20個講解主題分別涵蓋植物、鳥類、地質、昆蟲、古生物、古人類學、底棲生物等各大學科專業。

通過下面動物雌雄有別和昆蟲發育兩個主題的講解方案舉例,我們可以看到上海自然博物館開放環境下互動講解的實踐應用。它主要強調了講解員與受教者之間圍繞一個話題展開討論和交流,分享彼此的看法。

方案一:

安能辨我是雄雌講解方案

1)基本信息

主題:動物的雌雄

地點:繽紛生命展區“雌雄有別”展項群

時長:30分鐘

2)活動流程

(1)招募開場

招募現場觀眾在坐墊上坐好,“吧主”簡單介紹今天的聊天主題。

(2)話題一:互動問題1:讓現場的小朋友們說說,在他們眼中,覺得男生和女生有什么區別?

“吧主”簡單開場后,向參與者提問話題一,讓現場的小朋友們對“雌雄”有一個直觀、感性的認識。

(3)話題二:大家知道不同的動物的雌雄如何在外表上體現出來嗎?

“吧主”向參與者提問話題二,根據我們現場的三個雌雄展柜,分別從不同種類的動物出發,去交流探討。

蟹的雌雄 —螯肢、肚子的形狀

鳥的雌雄—以雞形目為例,羽色、肉冠、肉腳、尾羽

昆蟲的雌雄—實物與標本相結合,鄂部、個體

(4)互動環節:大家都來找一找

“吧主”可以結合展項群的三個展柜,先讓參與者自己去辨認展柜中成對的動物哪個是雌哪個是雄,以及判斷雌雄的原因,再公布正確答案。在公布答案時,再穿插講一些不同動物雌雄辨別的方法和特征。

(5)話題三: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雌雄間的差異對于動物有什么樣的意義呢?

(6)話題四:關于雌雄,你有什么疑問?或者你想給大家分享一些什么看法?

3)背景知識

(1)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通過基因重組形成新個體,相當于我們把兩個人寫的作文再重新排列整理了下,新的作文很有可能比原先的好。進化意義:有性生殖的子代因為基因重組產生變異,應激能力增強,更有利于適應環境,同時也增加了遺傳的多樣性,加速了生物多樣性的進程。

(2)動物的“性二型”:

在動物界,不管是比較低等的昆蟲,還是比較高等的鳥類,猩猩猴子等哺乳動物,在眾多的動物類群中,雌性和雄性之間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差異。這種差異不僅表現在外生殖器上,而且還表現在體型的大小、體色的不同、聲音乃至行為的差別上,這些差異,我們把它稱為“性二型”。正是由于這些外觀上的不同,我們只要通過觀察動物的外形即可確認雌雄個體。

(3)一些特例:

●竹節蟲:雄性個體比雌性小,相對來說體型小所需要的實物量也小。

●夜:雄性小而瘦,會飛,雌性不會飛。展柜中有一種天牛也是如此,交配時都是雄性去找雌性。

●清白招潮蟹:雄性的一對螯肢一大一小非常明顯,小的為覓食所使用。

●彩鷸:雌鳥顏色較為艷麗;雄鳥個體較小,顏色較為暗淡。彩鷸是有名的性別角色反串的少數鳥類之一。繁殖期由雌鳥占域求偶,伴隨著求偶行為(雌鳥追逐雄鳥),雌鳥在夜晚和晨昏會發出特殊的求偶叫聲。彩鷸是一妻多夫制,不過并非同時多夫,而是依次與不同雄鳥交配后為他們各產一窩卵(這樣雄鳥知道孩子們是自己的,更有意愿孵卵育雛)。雌鳥和一只雄鳥交配后幾天都形影不離直到產下兩枚卵后,雄鳥就開始自己孵卵了,待雌鳥產完第三枚卵就不與雄鳥呆在一起了,等到產完第4枚卵雌鳥就離去(偶爾也會回來產第5枚),由雄鳥單獨孵卵、育雛。雌鳥并不孵卵,因而一旦發生雄鳥棄巢的事件,鳥寶寶們就沒有機會出生了。

方案二:

蟲大”十八變”

1)基本信息

主題:昆蟲的變態發育

地點:繽紛生命展區昆蟲的大小有序展廳

時長:30分鐘

2)活動流程

(1)招募開場

招募現場觀眾在坐墊上坐好,“吧主”簡單介紹今天的聊天主題。

(2)話題一:你喜歡昆蟲嗎?為什么?

“吧主”簡單開場后,向參與者提問話題一,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觀點。

【允許有不同的觀點碰撞,不必費力扭轉或評論大家的想法?!?/p>

(3)話題二:你飼養過哪些昆蟲?

“吧主”向參與者提問話題二,大家一起分享昆蟲飼養經歷,邀請“嘉賓”展示飼養的昆蟲、分享飼養經歷。

(4)話題三:通過今天的活動,你對哪種昆蟲印象最深刻?

(5)話題四:現在你喜歡昆蟲嗎?各自談一下喜歡昆蟲的理由。

(6)話題五:關于昆蟲,你有什么疑問?或者你想給大家分享一些什么看法?

3)背景知識

(1)昆蟲的發育和變態

昆蟲從卵中孵化,標志著新生活的開始,絕大多數昆蟲的生長發育要經歷至少兩次以上大的改變,這種變化是徹頭徹尾的大改變,我們稱之為“變態”。自后一次變態完成,就意味著昆蟲終于到達成熟階段,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也就是“成蟲”階段。不同的昆蟲,變態方式也不同,但其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

根據昆蟲胚后發育各時期的外部變化,我們把昆蟲個體發育的形態變化分為無變態、半變態、全變態三大類(關于變態的分類,不同的教材方法不同,一下內容參考的是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昆蟲學概論》第三版)。

①無變態:比較原始的發育類型,如衣魚、石蛃,從卵中孵化出的幼蟲,形態像縮小版的成蟲,僅缺外生殖器。成蟲性成熟后還能繼續蛻皮。

②半變態(不完全變態):發育包括三個階段,卵——若蟲/稚蟲——成蟲,沒有蛹這個階段。陸生半變態的昆蟲幼蟲稱為若蟲,如螳螂、蝗蟲、螽斯、蟬等。水生半變態昆蟲幼蟲稱為“稚蟲”,如蜻蜓、蜉蝣、石蠅等。若蟲/稚蟲翅未發育完全。

③全變態(完全變態):發育包括四個階段,卵——幼蟲——蛹——成蟲,如甲蟲、蜂、蟻、蝶蛾、蒼蠅等。不同目的昆蟲,蛹的分類也不同。

【以上資料參考自:嚴瑩,黃寶平.《酷蟲成長記》.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2)幾種昆蟲生活史舉例

生活常見種推薦:

柑橘鳳蝶

菜粉蝶

蜻蜓/豆娘

昆蟲大小有序展項推薦:

太陽蛾

藍閃蝶

蘭花螳螂

亞克提恩大兜蟲

4 思考與啟示

4.1 做好引導,變“看熱鬧”為“看門道”

從開放式互動講解在本館實踐的效果來看,開放環境造成的觀眾隨機性使得受教者的教育水平參差不齊,相當一部分觀眾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參與進來的,這部分人群不能積極而投入的參與到學習和思考中,勢必會影響講解的互動效果。這就要求講解員有良好的引導能力和觀察能力,把看熱鬧的觀眾引導到互動人群中來。

4.2 樹立“以人為本”的講解新理念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科普場館與高科技開始有了親密接觸,但究其根本還是要“內容為體”。以物為本,更要以人為本??破請鲳^講解員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講解理念,才能更加關注觀眾,重視觀眾的體驗和感受,讓觀眾有更多的參與感,從而到達傳遞科普知識、傳播科學文明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Weiler,B&Ham,S.H..Develeopment of a Research Instrument for Evaluating the Visitor Outcomes of Face-to-Face Interpretation[J].Visitor Studies,2010,13:2,187-205.

[2]Ballantyne, R&Packer, L&Hughes, K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nterests and motives of botanic gardens visitors:Implications for interpretive practice[J].Tourism Management,2008,29(3):439-444.

[3]國家文物局編,博物館群眾教育工作[M].文物出版社,1993:23-24.

[4]葛云莉,趙翀.中國博物館講解工作百年回顧與展望[A]//2005年中國博物館學會學術研討會,200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