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喪文化”,不必過敏不可輕視

2016-09-30 06:47
環球時報 2016-09-30
關鍵詞:個人主義競爭對手冷漠

劉仰

最近有一個新名詞,叫做“喪文化”。它并沒有準確的定義,大致是指今天的一些年輕人熱衷頹廢和絕望,并著力表現那種麻木不仁、冷漠無情、行尸走肉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態度。前一段時間網上流行的“葛優躺”“北京癱”就是這種“喪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

事實上它并不新鮮。西方的“嬉皮士”運動,上世紀80年代初在我國發生的由潘曉的一封信引發的“人生”大討論等等,都與此種“喪文化”有相似之處。

年輕人在成長階段容易產生迷茫和彷徨,如果缺乏正確的引導,要么會使未來的人生道路走偏,要么會使得頹廢、腐朽的狀態延續過長時間,從而荒廢了青春。當然,現在有不少在網絡上表演“喪文化”的年輕人,其實不過是發泄郁悶、舒緩壓力,就好比某些人一邊高呼自己“累成狗”,一邊還是懷揣著遠大夢想而努力奮斗。所以,所謂“喪文化”有時候的確只是年輕人階段性的玩鬧。

然而,我們也不應該忽視“喪文化”背后的深層原因。

首先,有些“喪文化”是外來的,它的確有真實的社會背景和存在。例如來自日本的“宅文化”,由于日本社會比較富裕以及發展長期不景氣,不少年輕人“宅”在蝸居里“啃老”,只通過網絡等現代信息手段與社會發生關聯。他們一方面在無望的人生中長期頹廢,另一方面也使得網絡上充斥了“喪文化”的魅影。

其次,作為一種地域政治和社會競爭方式,向競爭對手的下一代大肆傳播頹廢冷漠的“喪文化”,消磨年輕人的斗志,使得競爭對手在未來某個時候整體上喪失朝氣蓬勃的發展動力,也可以看成是“軟實力”較量的手段。

第三,個人主義是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之一。個人主義的人生觀很容易變成極端的個人至上,導致一個人在社會中孤立無援,仿佛到處都是敵人和陷阱。當社會看不到希望時,個人至上就容易變成自暴自棄、甘于墮落的頹廢人生。事實上,即便一切價值觀都沒有了落腳之處,只要還有家庭和親情,人們就容易找到方向,找到自己的責任所在。而西方資本主義文化則往往輕視家庭、蔑視親情,常常使現代人失去了最后的依托,在孤獨的沉淪中難以自拔。

因此,我們一方面不必因為年輕人玩鬧性地張揚“喪文化”而驚恐萬分,另一方面也應該對“喪文化”現象得以滋長蔓延的態勢保持警惕。值得慶幸的是,當今中國充滿勃勃生機,中國的年輕人依然有值得期待的美好未來。那么,面對“喪文化”在網絡上的傳播,我們更應該做好有效的引導,用習主席的話說就是:讓每個中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p>

(作者是北京學者)

猜你喜歡
個人主義競爭對手冷漠
突然之間
東霞
競爭對手
選個對手超越自己
回答
直覺:愛默生超驗主義改革的靈魂
冬眠
李斌:從失敗中尋覓先機
概念起源時間錯了
個人主義能不能一分為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