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風力發電現狀及其技術發展

2016-10-05 01:23劉柯
河南建材 2016年5期
關鍵詞:風力機槳葉風能

劉柯

身份證號:410104197308064537

我國風力發電現狀及其技術發展

劉柯

身份證號:410104197308064537

從分析我國風力發電的現狀出發,在總結分析風力發電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對我國風電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探討分析,提出了相關建議。

風力發電;現狀;技術發展

1 我國風力發電的現狀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引進55kW容量等級的風電機投入商業化運行開始,經過二十幾年的發展,我國的風電市場已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到2009年底,我國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601萬kW,位居世界第二。2009年新增裝機容量1300萬kW,占世界新增裝機容量的36%,居世界首位[1]。

2 風力發電的技術發展

2.1風力發電機組機型及容量的發展

現代風力發電技術面臨的挑戰及發展趨勢主要在于如何進一步提高效率、提高可靠性和降低成本。作為提高風能利用率和發電效率的有效途徑,風力發電機單機容量不斷向大型化發展。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55kW容量等級的風電機組投入商業化運行開始,至1990年達到250kW,1997年突破1MW,1999年達到2MW。進入21世紀,兆瓦級風力機逐漸成為國際風電市場上的主流產品。2004年德國Repower即研制出第一臺5MW風電機,Enercon開發出第二代直驅式6MW風電機。從世界范圍來看,1.5~2MW的機型占世界機組容量的比例,已從2007年的63.7%飛速上升到80.4%。在我國,2005年風電場新安裝的兆瓦級風電機組占當年新裝機容量的21.5%,2009年比例已經上升到86.86%[2]。這表明容量風電機組已經成為我國風電市場上的主流產品。

2.2風力發電機組控制技術的發展

控制技術是風力發電機組安全高效運行的關鍵技術,這是因為:

①自然風速的大小和方向隨著大氣的氣壓、氣溫和濕度等的活動和風電場地形地貌等因素相關,這樣風力機所獲得的風能是隨機和不可控的。

②為使風能利用率更高,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的葉片直徑在60~100m,因此風輪具有較大的轉動慣量。

③自動控制技術在風力發電機組的并網和脫網、輸入功率的優化和限制、風輪的主動對風以及運行過程中故障的檢測和保護中起到很好的作用。

④風力資源豐富的地區通常環境較為惡劣,在海島和邊遠的地區甚至海上,人們希望分散不均的風力發電機組能夠無人值班運行和遠程監控。這就對風力發電機組的控制系統可靠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將計算機技術與先進的控制技術應用到風電領域,并網運行的風力發電控制技術得到了較快發展,控制方式從基本單一的定槳距失速控制向變槳距和變速恒頻控制方向發展,甚至向智能型控制發展。

定槳距型風力機指槳葉與輪轂的連接是固定的,即槳距角固定不變,當風速變化時,槳葉的迎風角度固定不變。失速型是當風速高于額定風速,利用槳葉翼型本身所具有的失速特性,即氣流的攻角增大到失速條件,使槳葉的表面產生渦流,將發電機的功率輸出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失速調節型的優點是簡單可靠,當風速變化引起輸出功率變化時,只通過槳葉的被動失速調節而控制系統不做任何控制,使控制系統大為簡化。其缺點是葉片重量大,槳葉、輪轂、塔架等部件受力較大,機組的整體效率較低,關鍵部件更容易疲勞磨損。

變速恒頻風力發電機組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風力發電系統,其轉速不受發電機輸出功率的限制,而其輸出電壓的頻率、幅值和相位也不受轉子轉速的影響。與恒速風電機組相比,它的優越性在于:低風速時能夠跟蹤風速變化,在運行中保持最佳葉尖速比以獲得最大風能;高風速時利用風輪轉速的變化調節風力機槳距角。在保證風電機組安全穩定運行的同時,變槳距風力發電機組的優點是:輸出功率平穩,在額定點具有較高的風能利用系數,具有更好的起動性能與制動性能,能夠確保高風速段的額定功率。

2.3風力發電機組控制策略的發展

風能是一種能量密度低、穩定性較差的能源,由于風速、風向的隨機性變化,導致風力機葉片攻角不斷變化,使葉尖速比偏離最佳值,風力機的空氣動力效率及輸入到傳動鏈的功率發生變化,影響了風電系統的發電效率。風力發電機組通常采用柔性部件,這有助于減小內部的機械應力,但同時也會使風電系統的動態特性復雜化,轉矩傳動模塊會有很大振蕩。目前,對風力發電機的控制策略研究根據控制器類型可分為兩大類:傳統控制方法和現代控制方法。傳統控制采用線性控制方法,通過調節發電機電磁轉矩或槳葉節距角,使葉尖速比保持最優值,從而實現風能的最大捕獲。

現代控制方法主要包括變結構控制、魯棒控制、自適應控制、智能控制等。變結構控制因具有快速響應、對系統參數變化不敏感、設計簡單和易于實現等優點在風電系統中得到廣泛應用。

3 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首先,我國尚未完全掌握風電機組的核心設計及制造技術。在設計技術方面,我國不僅每年需支付大量的專利、生產許可及技術咨詢費用,在一些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風電企業中,其設計所需的應用軟件、數據庫和源代碼都需要從國外購買。在風機制造方面,風機控制系統、逆變系統需要大量進口,一些核心零部件如軸承、葉片和齒輪箱等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其質量、壽命及可靠性尚有很大差距。

其次,我國風電發展規劃與電網規劃不相協調,上網容量遠小于裝機容量。風電發展側重于資源規劃,風電場的建設往往沒有考慮當地電網的消納能力,從而造成裝機容量大。并網發電少的現狀。

最后,我國風電的技術標準和規范不健全,包括風機制造、檢測、調試、關鍵零部件生產及電場入網等相關標準亟需建立和完善。

因此,展望我國未來的風電產業發展,必須加強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必須加大電網建設力度,合理規范風電開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統一的風電標準規范體系。

[1]陳永祥,方征.中國風電發展現狀、趨勢及建議[J].科技綜述,2010(4):14-19.

[2]王超,張懷宇,王辛慧,等.風力發電技術及其發展方向[J].電站系統工程,2006,22(2):11-13.

猜你喜歡
風力機槳葉風能
直升機槳葉托架的柔性支撐設計
為什么風能變成電?
立式捏合機槳葉結構與槳葉變形量的CFD仿真*
神奇的風能
為什么風能變成電
為什么風能變成電?
直升機槳葉/吸振器系統的組合共振研究
大型風力機整機氣動彈性響應計算
小型風力機葉片快速建模方法
大氣湍流度對風力機翼型氣動噪聲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