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錯綜的分析 漸進的發現

2016-10-08 22:12
語文教學之友 2016年9期

摘要:現代詩歌在高中教材中地位越來越顯著,但因其獨特性,給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帶來挑戰。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無法掌握有效的現代詩歌教學方法,致使詩歌教學在很多課堂教學中流于形式。在此,以《發現》為例,談談如何開展中國現代詩歌教學。

關鍵詞:現代詩歌教學;古典意蘊;現代精神

對于現代詩歌,有些人認為它比較直白,沒有什么值得深入研習的。其實,在新文化運動思潮之中,現代詩歌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外國現代思潮“雜交”的產物。對于這樣一種新生代的文學樣式,如果僅僅以其文字近乎現代的特點而輕視它,那自然是一種盲視行為。

為此,對于現代詩歌的解析,必須還原到古典與現代融合這個原點。筆者以聞一多先生的《發現》為例,談談如何開展中國現代詩歌教學。

一、由言及文,理順錯綜關系

對于現代詩歌的鑒賞,很多學生乃至教師采取的方法是一次性“掃描”。在他們的意識里,現代詩歌比較簡單,讀過一遍就可以掌握其主要內容。其實,這是學生在古詩鑒賞之時就容易犯的錯誤,一直以來就沒有改觀,如今“傳染”到現代詩歌鑒賞領域。這個問題在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指望著一遍閱讀就能讀懂詩歌內蘊,這是不切實際的做法。事實證明,只有開展漸次的閱讀,理順詩歌文本內蘊的關系,才能算作真正理解了詩歌。

執教《發現》之時,教師們習慣于引導學生在誦讀基礎上概括詩歌大意,然后體會詩人抒發的思想情感。在課堂教學觀摩中,筆者發現大多數教師是進行了一個回合的讀與講:學生整體誦讀詩歌,講出詩歌整體內容。在這個簡單的教學流程中,教師的期望值極高,很希望學生一次性閱讀之后就能掌握詩歌內容。實際上,這里透露出教學領域里現存的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教師的教總會獲得及時的回應,學生能有豐碩的收獲。就《發現》而言,教師很希望學生誦讀過一遍之后就能掌握其主體內容。但是,這個理想是難以實現的,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個體之間存有差異,他們的現代詩歌閱讀圖式建構情況不一;另一方面是由于這首詩歌充溢著磅礴的情感氣勢,又運用了古典與現代交融的詩歌表達方式。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平心靜氣地開展閱讀,幫助學生明晰任何詩歌在語言表達之時都會遵循一定順序的道理。在《發現》中,詩人聞一多是由于在國外深受刺激,生發對祖國的熱望之情;但是急切地回國之后,呈現在他眼前的祖國竟然與他意念中的截然不同,于是由期望到失望、痛苦的心情隨著事件的展開而逐一涌現。如果沒有針對詩歌語言的逐字品讀,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就會比較膚淺,對詩人紛繁復雜的情感也必然體會得不夠真切和深刻。所以,由言及文的賞析過程是現代詩歌教學繞不開的一個程序。

二、由今及古,透析古典意蘊

現代詩歌具有其現代特性,如果閱讀現代詩歌讀不出古典的意蘊,那么這樣的閱讀也就必然悖謬于詩歌這種特殊文學樣式的魅力。暢游詩歌殿堂,我們可以發現優秀的現代詩歌往往都包含著古典的意蘊,大家熟知的徐志摩先生的《再別康橋》如此,聞一多先生的這首《發現》也具有同樣的特點。

從總體上看,這首現代詩相對比較直白,但是其中不乏古典詩歌的一些精華。從開頭來看,“我來了”,伴隨著“迸著血淚”的狀態??梢灾v,這迸著血與淚的呼喊,表達詩人濃厚而深沉的愛國情懷。這里雖然沒有直接描摹眼前祖國的狀況,但是“這不是我的中華”可使讀者想象得到此時的中華是如何的殘敗不堪。于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詩人熱淚紛飛乃至熱血賁張的情形就凝聚成深沉的意境,也為全詩奠定了情感基調。再看結尾處“我追問青天,逼迫八面的風”,我們也可以想象得出此時的詩人情狀——煢然立于青天之下,四處涼風侵襲。只不過,詩人不是被動而頹然地接受殘酷的現實,他憤然指責蒼天,內心迸發的悲怒之氣直逼八面來風。當我們將這些現代詩行用古典詩歌的方法進行品鑒之后,會發現其中內蘊的古典之風竟然如此迷人、耐人尋味——這恰恰是被當今教學嚴重忽略的地方。為此,《發現》這首詩理應帶給廣大師生一個重大發現——透過現代品古韻。

三、由古及今,領略現代精神

作為現代詩歌,其表達方式業已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人們思想的覺醒、情感的勃發而悄然發生變化,其中最為直觀的表現就是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明顯增多。

以《發現》為例,當詩人發現眼前的不是夢魂牽繞的祖國之時,他驚呼“那是恐怖,是噩夢掛著懸崖”。其中依然含有意境的營造,似乎自己掛在懸崖之上,做著一個恐怖的噩夢,詩人難以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很顯然,詩人的情感發展已至極端,用比喻已經不能暢敘內心的郁結之氣。于是,直接抒發出“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愛!”再如結尾之處,“我哭著叫你,嘔出一顆心來”也是富有情境韻味的現代詩句??薜氖遣豢叭肽康淖鎳赣H,叫著的是撕心裂肺的愛國赤子,這樣的畫面不能不使任何一位讀者為之動容、悲戚。而將自己的心“嘔”出來,這明顯使用了夸張手法,但又恰如其分地將詩人此時的心境直接表白出來。這是一個愛國志士的真情表達,也是一個富有現代精神的知識分子在民族危亡之際的驚天呼喚和哀嘆。這就是“五四”之后詩人們所共同具有的現代精神,他們不再滿足于朦朧的表達,他們需要也實際運用了現代直白的方式直接而率真地抒發內心的想法。這是時代的產物,也是現代詩歌的進步之處。

其實,現代詩歌不是我們想當然的那么簡單。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通過細致而縝密的詩句品讀,理順其中蘊含的錯綜而復雜的事件、情感關系,在反復的品味中漸進地領會其真諦。

參考文獻:

[1] 吳建英.現代詩教學內容的確定與教學方法的選擇[J].中學語文,2011,(Z1).

[2]李秀英.現代詩歌教法探究[J].快樂閱讀,2011,(6).

作者簡介:嵇莉莉(1980— ),女,江蘇省灌南高級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語文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